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33年5月,吉鸿昌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9月,同盟军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下失败,吉鸿昌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捕,24日在北平英勇就义。 吉鸿昌所留存的信件不多,我们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看到了他于1934年6月9日致冯玉祥的亲笔信一封。在信中,恳请冯“本平生之大勇,号召民族,为民众而奋斗,组织同志,誓死抗日,誓死反帝。”并以“锋镝余生,尚何所惧耶!”两语,表示了他愿以死自誓,抗日反帝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佟麟阁戎马一生,早年追随冯玉祥,在抗日同盟军中对日寇英勇作战。在驻防卢沟桥时,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佟麟阁没有丝毫退怯,镇定自若指挥将士作战,最终牺牲在战场上,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抗日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册上,有两位著名的抗日将领,那便是吉鸿昌和方振武。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吉鸿昌、方振武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15日,方振武、吉鸿昌分别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6月21日,方振武、吉鸿昌率部出发,经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座县城,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是为"九一八"事变以  相似文献   

4.
这里选辑的是馆藏档案中章炳麟于1933年1月至1936年4月间致冯玉祥的五封亲笔信。 这五封信均未署年代。按:1.28事变和上海抗战发生在1932年。日军进攻热河在1933年2月。何应钦代张学良主持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同年3月。冯玉祥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遭到日蒋联合进攻,被迫离开张家口去泰山,是在同年8月。章致冯的前三信中,有“始知汉卿于兄已有接洽,而宋、庞、孙三部亦已愿受指挥”,“正以平原作战与蔡廷锴等在上海有殊”,“大约敌人近计,唯在力攻热河”,“自察事结束后,华北形势,愈走愈歧”,“敬问山居清胜”,等语。是此三信其年代应为1933年。又按:宋哲元被任为国民党政府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在1935年11月;被任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正式主持冀察两省军政事务,在同年12月。北平学生联合召开追悼郭清大会在1936年3月31日。章致冯后两信中,有“溥仪定三月一日入北平”,“以明轩局促之势,伪主果来是否能类兵痛拒,”“前闻北平学界因开郭清追悼会”等语。是此两信其年代应为1936年。 这五封信,涉及面广,是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章炳麟、冯玉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伍燕 《出版参考》2010,(11):26-26
北伐战争后期.爱国将领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进驻开封。开封是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但冯玉祥巡视后发现这古城因连年战乱已经遍体鳞伤.幸存下来的名胜古迹也多是残垣颓壁。开封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宋代的国宝级文物铁塔.更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冯玉祥围着铁塔转了几圈,不免为之心寒。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的替身叫张逢伯,字之如,1880年生于陕西西安市一书香之家,比冯玉祥小两岁。幼年上过私塾,青年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返回西安致力于教育工作。他思想进步,积极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7.
1918年6月22日至1920年7月6日,冯玉祥任湘西镇守使,率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驻兵湖南常德,息战练兵,成绩斐然。史家认为,这是国民军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有关这一时期的原始史料,甚为少见。最近,笔者于军事博物馆发现了《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民国八九两年实纪》两册。全书约40余万字,包括冯玉祥当时签发的各种命令与记录16混成旅各类活动的档案、图表,并附照片120余张。为了解冯玉祥早期的军事、政治思想与16混成旅的练兵方式、编制、装备、精神状态、生活管理、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中大量史实,亦为冯氏著《我的生活》中所未涉及。故特从中录选若干,以飨对冯玉祥与国民军历史感兴趣的同仁。史料标题均为原标题,标点系根据原圈点所标。  相似文献   

8.
左敬成  窦雅丽 《档案》2023,(2):30-35
1925年,冯玉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其势力扩展至西北。自此始,西北社会逐渐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所谓的陇上“世外桃源”之称被打破。冯玉祥国民军入主西北,在扫平地方军阀、剿灭土匪,发展地方经济,革除陋俗,兴办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陇南期间,冯玉祥国民军也无不从上述事实出发兴利除弊,为陇南社会向近代化迈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1927年北伐战争时,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第一次见面,自此开始了两人长达20余年的分分合合。冯玉祥与蒋介石从义结金兰到最后彻底决裂,其相互关系几经转变。而抗战时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之下,冯玉祥与蒋介石的关系总体是较为缓和的,  相似文献   

10.
<正>1927年,在孙中山“三大政策”指导下的大革命时期,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在中国共产党及陕西省政府支持协助下,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院,在国立西北大学原校址改制创立了西安中山学院,后称西安中山大学。邓小平(邓希贤)同志赴法勤工俭学后,又赴苏联莫斯科学习,与冯玉祥之女冯弗能为同学,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杂志1998年8期31页《冯玉祥“戒毒”?》一文在指出《北京晚报》去年7月8日11版《冯玉祥常德戒毒》这一标题将冯将军在常德进行禁毒和办戒毒所的事迹概括为“戒毒”之谬时说:“况且文中还提到冯将军的缉毒销烟之举,那么这个‘戒’字就更有失偏颇了。”这里的“有失偏颇”,所表的意思恰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有失”改为“失之”就对了。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究竟留下多少遗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祥 《浙江档案》2003,3(1):34-3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光明磊落,不屈不挠,处处为民请命,时刻准备为国牺牲。每逢国家外患日亟,或自己处境险恶,他就预先写下遗嘱。因而,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遗嘱。对此,史家已有多文论述,如韦《冯玉祥四立遗嘱》(《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3期)、郑永彪《冯玉祥的四次遗嘱》(《民国春秋》1999年第1期)、郑永彪《冯玉祥的五个遗嘱》(《炎黄春秋》、《中州古今》1999年第4期)、王冬霞《冯玉祥六留遗嘱》(《北京党史》,2000年第4期)。但冯玉祥在其一生中,究竟留下了多少遗嘱?笔者通过对《冯玉祥日…  相似文献   

13.
193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三省之后,又侵占热河省。5月,又向长城各口、滦西、察东等地进犯,迫使蒋介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协定”不但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而且将冀东的大片国土划为停战区,甚至以所谓“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为尔后日本扩大侵略寻找借口埋下伏笔。6月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发表了谴责国民党政府出卖平津华北宣言,反对《塘沽协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协定”的签订,进一步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于是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祖国北方崛起。  相似文献   

14.
<正>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军,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冯玉祥一生把坚持不懈的读书活动与追求和平民主、救国救民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老而弥笃。一、刻苦勤奋冯玉祥从小聪敏好学,"以为惟有读书  相似文献   

15.
1944年6月,冯玉祥以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会长身份,第二次来到素有"银窝窝"之称的自贡,并亲自主持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从6月26日至7月22日,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在冯玉祥崇高威望及"大声疾呼"下,在自贡市节约献金分会的精心组织下,贡井盐场各界的爱国热情犹如火山喷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如火如荼,一时间,"国家兴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于11月5日将溥仪驱逐出宫。此举表达了国民的意愿,完全正当。但段祺瑞却公然连电指责冯玉祥“何以昭大信于天下”,并在他就任临时执政后,与张作霖一起给溥仪以种种庇护。一些前清遗老等也纷纷通函谴责冯玉祥等“毁信弃义”,并四出奔走,要求“完全恢复清室优待条件”,甚至还函请各国政府出面干预。孙中山先生抵京后,溥仪之“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又要求孙中山先生“力践前言”,恢复“最初之信条”。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当时已身患重病的孙中山先生命其秘书处代为复函,严正地指出“优待条件之效用”已被清室的种种阴谋复辟等非法行为所“完全毁弃无余”,“清室已无再责民国政府践履优待条件之理”,“修改优待条件及促清室移宫之举,按之情理法律,皆无可议”,表现了孙中山先生一贯的革命原则立场。现将孙中山先生秘书处的原信及绍英等的信底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24年10月23日的北京政变,是在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宣告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中国革命运动空前高涨的影响下,由冯玉祥领导发动的。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曾与王承斌在前线会晤,密议倒直。其事冯玉祥日记与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以下简称《史话》),均有记叙而又出入甚大。 据冯玉祥日记:冯所率领的直军第三路军于9月23日由北京出发。24日,抵怀柔。28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四川节约献金救国运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将军1943年冬至1944年秋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后期的一件大事。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各种献金运动中,它的成效是最大的,而且运动完全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突出地表现了四川人民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1942年冬,冯玉祥途经成都,与当地基督教会的朋友举行谈话会,会后专门开会拟订章程,组成“中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成都)分会”,意思是把总会留在重庆。冯玉祥回到重庆后,于1943年1月17日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华基督徒节约献金运动全国总会,冯玉祥为理事长。成立组织后,冯玉祥主要依靠自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和“爱国将军…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20.
张宗昌也就是一个二流军阀,然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却与末代皂帝--爱新觉罗·溥仪之间信函往来不断. 一、1926-1929年问张宗昌与溥仪的互相借助 1926年,直奉联军与冯玉祥国民军在南口大战后不久,张宗昌忽然收到一封爱新觉罗·溥仪的来信,信中说:字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