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一直深深地记得一位学生说过的话:“学习数学真快乐!”对他来说,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我也为他的这种快乐、执著而感到欣慰。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像他这样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这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数学课堂上,会发现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请学生思考,或者小组交流,接着请学生回答。几个同学把问题解决了,似乎全班同学都会了。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课堂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种方式下,中等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呢?为此,我做了一次小调查。案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性质)学习活动组织形式A问题情境:小王师傅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脚架,请同学…  相似文献   

3.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学数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课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第三,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还得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
张勤 《江西教育》2004,(6):42-42
有年我接手一个毕业班,班上有一位瘦瘦、高高的男生,小小年纪眼中却时常流露出些许的忧郁。班主任介绍说该生数学成绩一向很差,但不捣乱,不用多管他。我却怜悯他的忧郁和少年老成,上课时有意无意地向他多了一些关注的目光,对于他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大加赞赏。没想到这位学生从此在数学课上活跃了  相似文献   

5.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也是一种数学课堂的追求.优美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去思考,探索解决、大胆发现寻求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让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语文课、英语课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数学课上的“说话”则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数学”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对某个概念模糊或不会解题时教师通常都是“直言相告”,似乎解决了问题,但教师未考虑学生对问题的所思所想就给予点拨,很可能缺乏针对性,而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较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说数学”。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数学”做了一些尝试,现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7.
高一(8)班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董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个叫A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得很……永远不上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难道是数学老师教得不好?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一次晚自修前,学生小A(平时不爱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向值勤老师请假回宿舍休息,理由是身体不适,老师没准,只是让他趴在桌上休息。随后又有一名同班女生向该老师以同理由请假,该老师准假了。当晚自修开始我进去时,就见小A趴在桌上,其他同学窃窃私语,突然小A站起来,哭着说:"不公平!"然后他冲出了教室……第二天,我找他谈话,说:“老师这样做,是因为你是男孩子,比女孩子坚强。”他只是很冷淡地说:“不,因为我是差生!”  相似文献   

9.
乔永杰 《陕西教育》2010,(7):110-110
那天,一进课堂,学生小A就哭着告诉我,他早晨带来准备买书的钱不见了。我让他冷静下来.然后问他钱装在什么地方?他哽咽着说:“开始在裤兜.后来上操时装在了书包”,说到这里.他指着同桌小B“他可以作证”。我看了看小B,小B的眼神有点慌乱。但嘴上却说:“老师.我的钱也丢了,我也在书包里装着呢”。我让两名同学回到座位,然后说:“同学们,古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作为学生。对哪门学科感兴趣,这门学科的成绩绝对就会好一点.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正因为这样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讨厌数学.不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也很困难。面对这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当教师的也想改变这个状况.让学生从“苦学”为“乐学”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下面谈谈我从教这几年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学生的“心”,让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这一学科。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某堂数学课的教学场景:满身粉尘的老师,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边奋笔疾书。而学生则有的自我欣赏;有的埋头苦读;有的飞鸽传书;有的谈古论今,还有的……教师怨学生太调皮,学生评价老师讲课太乏味,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生活学科.上好数学课需要数学老师的精心设计,用心教学,把自己对数学的热情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也喜欢数学课. 一、注量培养愉悦和美的过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并不只是灌输数学知识的课程,数学课也可以成为艺术.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数学,根据数学课特点有目的地设计好数学课.王金战老师说:如果学生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意兴阑珊,我不怨学生……说明我讲的课没有抓住你,没有吸引你,责任是在我老师的身上,而你的这个行为也使我不得不反思,所以要谢谢你给我敲响了警钟.这些话告诉我们,一节课的好坏要先从老师身上找原因,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用心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3.
徐萍 《小学教学研究》2010,(10):104-105
科克罗夫特说过:“语言在形成和表达数学思想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个问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儿童在数学课上说明和讨论所研究的材料.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该不断发展与扩充数学语言。”因此.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尝试。然而在充满生活化的课堂中,我们也不可忽视数学课堂的严密性与思维性,不能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来冲淡“数学味”,应努力寻找“生活化”与“数学味”之间的平衡点,让“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多了.学生的想法、做法也就多了。有一次.我请一个学生说一说对某道题的想法.他说着说着就跑到黑板前面边画边讲起来.他的画很稚嫩.可是却能把他的想法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个意外的插曲启发了我——能否让学生多用“画数学”的策略来解决有关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实施课程改革几年下来,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收到抽屉里,身体坐正,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课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一文中提及了这种现象,他把这种“无看书”的现象与“无板书”、“无作业”合称为“三无”现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老师不让学生翻课本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孩子:说到他的智力是没有问题,但一说到数学简直就像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我们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类孩子,他们往往贪玩、好动、学习缺少主动性,而且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这些基础和习惯都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而成绩的不理想又使他对数学课丧失兴趣,于是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只好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心理耐受力,甚至必要时进行挫折教育.根据我的体会具体做法浅谈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和借鉴。陶老在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李刚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窒去。放学后,李刚已早早地等在校长室门口了。陶老没批评他,反而送给他一块糖果,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接着,陶老再掏出一块糖果给李刚,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让你不要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相似文献   

19.
案例1什么是数学?2002年我接初一新生,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课本进行课改实验,第一节课向学生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数学?”学生非常沉默,我提示大家:不用想得太深,对数学是什么印象就说什么.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数学就是做题.没完没了的做题”又一个男生“数学就是难题”.“对!”“数学就是难题!”班里热闹起来,一个怯生生的女生说“数学让我头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说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表明,人文教育是数学课堂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它能使数学课堂有生机和色彩.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求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