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雁 《山西档案》2013,(1):70-72
本文从高校校史研究的角度,针对高校大事记编纂中记录过细,重点、特色工作不突出,忽视对过失的收录,重视记录动态性事件,忽略对反映学校综合性工作的基础数据以及高校指标性的统计情况的收录等问题,提出了要科学编制《大事记编纂大纲》,明确收录范围和行文规范;加强高校二级单位大事记编写工作,使校、院、职能部门大事记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开展大事记的二次开发等建议,为校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07年设置在首页的《本月历史档案》专栏,好比杂志的面目。我对此不但十分注意阅读,而且养成收集的习惯。有时空下来与其他古今中外“历史大事记”对照看看,还能发现一些历史问题的线索,直至弄清楚它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思想家孟子晚年与学生一起著述,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纂了《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今天我们以当代眼光透视这部文化经典,可以与当代档案文化接轨,并且对于当今的档案文献编研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一、编纂主题理念:服务于当代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人物,对于孔子的文献档案编纂理念有深刻的体悟。孟子十分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是一种史官大事记,实质上即是官府档案;是孟子最早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他在《滕文公》中写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相似文献   

4.
一、大事记与“史”的关系大事记和年谱在性质上和技术上都是相同的一种编年体史学著作,差别在一记事,一记人。大事记(年谱)与“史”(传)是并列的、彼此独立、相辅相成的。1987年有人写关于大事记的文章,其题目就叫“编史工作的第一步”。这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认为大事记是将收集到的材料排列甲乙,供写“史”参考。我国古代史书有很长历史、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但不外刘知几在“《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则编年、纪传。均正史”.(《四库提要·编年类序》)又,“纪传编年,未有轩轾”。(章学诚:《史考释倒》)可见编年体这种史书体裁,较之纪传,并未有粗细前后之分。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改变了高校大事记传统的编写模式,使大事记的形成具有电子化、无纸化的特点,网络环境为编写高校大事记提供了全新的纸质与电子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章树成 《兰台世界》2008,(11):43-44
网络环境改变了高校大事记传统的编写模式,使大事记的形成具有电子化、无纸化的特点,网络环境为编写高校大事记提供了全新的纸质与电子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帛书《春秋事语》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在语言运用上不如《左传》精炼、生动,在史实把握上不如《左传》缜密、细致,在思想倾向上与《左传》也有一种时代的先后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春秋事语》应当是《左传》之前的史学作品,是《左传》广采博取的史料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刘泰 《出版史料》2011,(2):111-113
1983年年底,在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张惠卿同志主持的一次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作出决定,编印《人民出版社(1950.12~1985.12)大事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对经典文本《春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历史哲学的意义上,《春秋》不是编年史,而是历史。  相似文献   

10.
也谈“六经皆档案”——兼与赵彦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来源角度和内容角度两个层面对赵彦昌先生的六经皆档案说进行了剖析与质疑,认为赵彦昌先生的六经皆档案说的理由不太充分,似乎还不如表述为六经皆史更为妥当些。就整体而言,六经是珍贵的档案史料,即六经皆史;就个体而言,《诗经》可称之为史料或者档案史料,《尚书》可称之为档案文献(文件)汇编或者史书典籍,《仪礼》可称之为档案文献汇编或者档案编研材料,《周易》可称之为档案记录(文献)汇编,《春秋》可称之为编年体史书或者大事记。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濮阳市档案馆编写《濮阳市大事记》、《濮阳市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数字汇集》、《干部管理工作档案文摘》、《濮阳古代50名人谱》的实践,谈了对编写大事记、基础数字汇集、档案文摘和名人谱的认识,最后谈了对市县档案馆编研工作应体现的八大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陆陆续续接受真主的默示而颁布的经典。因而,《古兰经》在结构上有着分散的特点。对于《古兰经》的内容如何系统分类地概述,便早已成为穆斯林及愿意成为要了解伊斯兰教的读者的渴望。《概述》一书,正是在这种渴望中诞生的。《概述》的编写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古兰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原油田基层档案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编撰了辖区所在单位的《组织机构沿革》、《科技成果选介》、《任职文件汇编》、《大事记》等一些编研成果,这些成果为现实服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对编研的选题、标准、体例把握不准,造成编研成果存在很多弊端,大事记尤甚.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近期陆续推出多部重点图书。《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1921—1933:中共中央在上海》、《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多部重点图书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献礼书,这些书为总结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经验、普及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是对该书1991年版的增订新版,补充了近十几年来产…  相似文献   

15.
《春秋》本是先秦时代的编年史,因为每年记上春夏秋冬四季,所以省称《春秋》。后来孔子根据鲁国的《春秋》加以修订,也称为《春秋》。因此春秋笔法有两个含义:一指历史书的笔法,一指孔子修订的《春秋》的笔法。鲁国的历史书,史官在记录时一定也有笔法,只是这些历史书没有传下来,所以它的笔法无从考查。孔子修订的《春秋》,其笔法,《谷梁传》《公羊传》《左  相似文献   

16.
倪延年 《新闻春秋》2020,(1):4-10,33
本文考察了东周末年春秋时期诸侯封国《春秋》产生动因、名称来源、内容属性、“《春秋》人”的职业秉性及《春秋》发挥社会功能的途径等方面特征后,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封国《春秋》已经具有新闻媒介的主要属性,并因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而成为中国古代地方新闻媒介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认识,也可说是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由于"凡例"一词源出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今人每言图书之有凡例,多以《春秋》为最早,但图书之有凡例并非自《春秋》而始。从《春秋》与其他编年体史书的编纂、《尚书》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诗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周易》古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图书凡例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8.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休(129—182),字邵公,东汉后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家。他在《春秋公羊》学的历史上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早期《春秋公羊》学的理论体系总结完成于他的手中,他所概括的"三科九旨"等一系列命题事实上已成为后世《春秋公羊》学的理论核心。清代著名《公羊》学家刘逢禄曾经指出:"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