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宣发传播作为电影产业链的后端环节,具有区别于其他环节的较高的价值增量,同时当下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以共同兴趣集聚的趣缘群体正在成为电影传播的有力一环。立足柯林斯研究微观群体传播行为及其动因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解析出电影网络趣缘群体由网络虚拟社区技术建制及情感共享文化需求双重因素形成,其运作机制在于完整互动仪式的参与以及基于短暂刺激和反馈强化积攒而成的长期情感共建,并进一步探询作为网络趣缘群体互动仪式结果的群体团结及群体符号能够为电影传播带来何种效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区是一种新的社区形态,社区提供各种交流平台,使社区成员得以互动。基于这一理论,对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站虚拟社区功能模型,围绕虚拟社区这个平台,凸现资源优势、服务优势、竞争优势和文化品牌优势。高校图书馆要运用虚拟社区模式建立成功的网站,以门户站点作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方向,利用虚拟社区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和维护反馈循环机制等,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开拓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从阐述国内外对虚拟社区的定义出发,以商业和非商业性、信息运动的同步和异步性双重维度对虚拟社区进行归类,对不同类别的虚拟社区信息运动的独特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社区的信息运动模型,揭示虚拟社区中信息运行的规律,为虚拟社区信息管理和信息运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虚拟社区的研究论文,分别从虚拟社区的基本问题、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社区的应用和构建、虚拟社区的信息组织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并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对国内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要注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虚拟社区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Second Life Library 2.0虚拟社区的建设现状,分析图书馆虚拟社区的营销模式,认为虚拟社区改变了用户被动服务的地位,获得了主动权.对此,图书馆需采用聚众为媒的策略,为虚拟社区中的用户营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引导用户成为创建服务的合作者和品牌传播的中间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学术界关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及相关理论增多。本文从营销学的视角梳理了虚拟社区的发展背景,剖析了从AIDMA到AISAS的消费决策模式的改变,使得虚拟社区营销价值凸现,同时,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提出用户贡献内容为虚拟社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通过对虚拟社区信息运动的概念、内涵和特点进行系统剖析,把握虚拟社区信息运动规律,为虚拟社区实现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有用性、协调性和信息增值提供方法依据。[方法/过程] 运用物理学、信息传播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虚拟社区的信息和用户两方面对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方式、属性特征和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虚拟社区信息运动规律分为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相互补充和融合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运动的实时监控、及时疏导和有效管理,提升虚拟社区信息运动的效率,促进虚拟社区信息增值和实现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虚拟社区的研究论文,分别从虚拟社区的基本问题、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社区的应用和构建、虚拟社区的信息组织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并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对国内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要注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虚拟社区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区的迅猛发展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文章从虚拟社区的概念、虚拟社区及用户的分类、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外关于虚拟社区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提出国内学者需要推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岌秋 《图书馆学刊》2009,31(10):78-80
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有共同兴趣或需求的人借助计算机网络持续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社会集合体。信息交流决定了虚拟社区的形成,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分化,推动了虚拟社区的发展。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虚拟社区的主体可以划分成浏览者、潜水者、参与者和管理者4种类型。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包括信息获取和信息共享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赵夷平  毕强  贯君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7):121-133
从信息运动的视角对国内虚拟社区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对虚拟社区研究所用的理论按照传统理论和跨学科理论的应用进行分析。依据虚拟社区的结构和信息流动特征,从社区管理、信息交流和用户三个角度对虚拟社区信息运动研究进行探究,并对此三要素在信息运动中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联进行阐释。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虚拟社区信息运动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孟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8):127-133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研究勾连了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多个学科,是新媒体研究的重要领域。对该领域进行文献分析,梳理国际学术界虚拟社区研究的发展脉络,并深入探讨该领域的三大重要主题,对国内学术研究将有所启示。[方法/过程]基于SSCI、A&HCI数据库,遴选出虚拟社区研究中最受关注、影响力最大的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和总结。[结果/结论]虚拟社区研究经历了从广阔宏观的社会学论述到具体专业性主题社区的实证分析的演变 。即通过对虚拟社区的概念及特征、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以及医疗健康虚拟社区三大重要主题进行深度解析,文章指出未来的虚拟社区研究更加关注"人与网络"的相互作用,并将进一步推进现有协同创新的知识网络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确定虚拟社区的范围归属和概念,并整理出虚拟社区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社区的传播特征。虚拟社区是一种人们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互动沟通为主要手段来建立关系、分享知识、享受乐趣或进行经济交易而形成的群体关系总和,分为博客社区、社交社区、游戏社区和论坛社区等四种类型。虚拟社区有四大传播特征:传播情景的虚拟性、传播者与受众的一体化和分众化、传播过程的立体化和多极化、信任的高风险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伴随社会发展而逐步多元化.简要介绍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比较了虚拟社区中各类交流工具的特点,分析了可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虚拟社区形式,以期为图书馆的虚拟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的信息互动作为社区成员交流和开展社区活动的主要运动表现形式,是社区信息利用和再生的有效途径,也是社区信息功能的凸显,深入了解和有效把握虚拟社区信息互动机理,对促进虚拟社区信息互动的良性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运动过程视角,从信息互动的触发、信息互动的放大、信息互动的持续和信息互动的转换等方面揭示虚拟社区信息运动互动机理。[结果/结论]虚拟社区信息互动表现为一个过程,信息互动的触发、放大、持续和转换4个阶段组成一条因果链,虚拟社区成员间信息互动的深化有赖于对信息互动过程合理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区中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对于促进社区成员自发、自愿的参与和贡献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是促进虚拟社区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相关文献构建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从虚拟社区使用者收集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感觉、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因子对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个体特征因子通过信任因素对虚拟社区感觉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毕强  王福  贯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119-125
[目的/意义]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从社区信息用户的角色行为、社区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和社区信息运动方式3个维度着手分析,融合影响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多个子维度,采取以信息自发传播为主、动态分层控制为辅的方法对信息运动的综合效率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分别从社区信息环境构建、社区信息资源建设、社区信息用户培育、社区信息运动方法和社区信息运动情境5个维度提出提高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成为网民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过程及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提出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欧洲图书馆"、"欧洲人"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以这两个项目为例,探讨了欧洲图书馆在虚拟社区建设上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以及对我国图书馆网站虚拟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帮助虚拟社区服务提供商全面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水平的高低及成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促进社区知识共享活动,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语义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水平测度方法.论文根据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和隶属度分析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二元语义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水平测度的过程,并用案例证明了测度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有效避免语言评价信息在集结和运算中产生的信息损失和扭曲,测度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