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览     
《新闻实践》2014,(8):4-7
新版记者证7月15日起开始换发申领人需签保密协议 新华网7月15日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4日在京宣布,2014版新闻记者证换发工作7月15日起全面启动,计划于10月30日结束。本次换发记者证的新闻单位首次增加了纳入试点核发记者证的新闻网站,首次要求新闻单位提供申领人员与所在新闻单位签署的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换发结束后,全国将有25万名新闻记者领到全新设计的记者证。  相似文献   

2.
新闻道德委员会2014年将把试点扩大至15省市 中宣部、中国记协2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经验,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更好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作用作出安排部署。会议指出,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解决新闻界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2013年以来,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等首批5个省市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要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等10省市,  相似文献   

3.
外媒速览     
美主流媒体纷纷布局无人机新闻采集2015年1月12日,CNN宣布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就在美国国内使用无人驾驶飞机采集新闻素材达成一份协议。15日,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盖蒂图片社等在内的10家新闻机构宣布组成联盟,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合作开展测试,通过小型无人机采集新闻视频、图片等素材,项目目前主要侧重安全性能测试。点评:无人机将为新闻业带来重要机遇已经是事实,国内已有不少媒体组建专业团队。《中国记者》2014年第10期曾组织"焦点"栏目组稿《无人机航拍:谁在用,如何管?》,  相似文献   

4.
速览/数字     
《新闻实践》2014,(11):5-6
25.81万人中国新闻出版报11月7日报道: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新闻单位共有25.81万名持有记者证的记者、编辑,与2012年相比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数稳中有升。其中,女性占45.24%,男性占55.76%。301.76亿元新京报10月30日载:跨界并购,这是2014年中国影视行业最大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李华  王瑶 《青年记者》2022,(1):57-59
本文以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0日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网易新闻发布的130个新闻游戏为研究样本,从生产者、报道题材、报道类型、承载平台、交互程度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我国新闻游戏实践的特点,进而为我国新闻游戏实践提出坚持作为传统新闻补充的定位、利用游戏形式做好深度报道、培养专攻新闻游...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规范区域内各类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采访活动,坚决打击新闻敲诈以及利用新媒体进行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行为。近日,山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八部门,决定自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共同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专项整治"行动。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直播的要义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真正彰显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现场感,交流性的传播方式就是现场直播。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遒15:00播发了字幕式滚动新闻.15:10播出电话连线.15:20中断正常节日.率先推出现场直播《关注汶川地震》(后与综合频道并机  相似文献   

8.
新闻研究具有丰富的历史,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热点。本文借助文献分析软件Cite Space,以关键词图谱为基础,对近三年(2014-2016年)知网数据库(CSSCI)中新闻研究的共2886篇期刊文献,进行了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分析,展示近三年来我国新闻研究的前沿重点。  相似文献   

9.
视野     
《新闻实践》2012,(6):75-76
三部门部署打击"新闻敲诈"、有偿新闻专项行动5月3日中国广播网消息: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打击和治理的范围包括:社会  相似文献   

10.
十大事件     
《传媒》2013,(1):18-22
一、新闻出版总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 2012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打击和治理的范围包括:社会机构或人员假冒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搞所谓的新闻采访活动及利用"采访"活动敲诈勒索;新闻记者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接受企业和公关公司"红包";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等.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4,(11):36-39
<正>国际新闻标准化组织—国际新闻电信理事会(IPTC)2014年年会于2014年6月15-18日在北京举办,新华社作为IPTC组织投票权会员承办了此次会议。作为具体承办单位,新华社技术局作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在会议期间组织了多项技术交流活动,通过中外媒体界的观点碰撞和互动交流,增进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以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建  相似文献   

13.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单位,当天下午主持召开了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召开过的与之最类似的另外一次会议是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定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并指定《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记者》及各地主要新闻期刊组织相关讨论并刊登系列文章。欣慰之余,更感到责任重大,鞭策我们一如既往地评选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6,(2):12-12
2006年2月15日11时零5分,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王选院士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7.
综观新闻媒体的新闻官司,从新闻媒体本身来看,涉及最普遍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侵害法人及公民名誉权.构成对公民、法人的名誉侵权,应具备四个条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名誉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1993年6月15日,我国曾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新闻评论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14,(5):F0002-F0002,I0001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2014年4月15日在北京揭晓。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摄影人参评的3万余幅作品.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63件作品获得金银铜奖与优秀奖。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知名新闻院所的十几位学术大家,围绕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他们对于学科建设思路与布局、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团队与平台建设、学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下面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童兵(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