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剑茜 《当代传播》2013,(4):108-110
本文以纸质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它对公共舆论场的引导作用。分析认为,纸媒官方微博能够打通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主导舆论场的话语权;能够通过议题设置引导网民的关注方向和思考方向,实现观点供给的有机控制,在网络舆论场上放大建设性声音;能够迅速还原事实真相,阻击谣言传播,净化网络舆论场;能够与受众广泛交流思想感情,鼓舞人生斗志,解除灰色情绪,实现对网络舆论生态正向引导的软功效。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0):63-68
"意见领袖"作为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其表现与特点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特质。随着微博社交平台的逐渐发展,微博意见领袖这一角色也在逐渐发展成熟。微博意见领袖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受众的舆论走向,左右着大众媒介的观点。本文选取四位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微博意见领袖,对其微博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归纳出新媒介时代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并对微博意见领袖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意见领袖是影响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新媒体的盛行,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可能向微信等其他新媒体渗透。研究微博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力的影响因素,对未来新媒体舆论引导具有参考意义。影响微博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专家型意见领袖围绕热点问题发表深刻见解,凭借广博的见闻和缜密的说理获得认可;其次,名人型意见领袖因具有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而获得网民的信任;第三,处于信息传播源头位置的意见领袖,因能发布独家信息而获得网民关注;第四,具有"鸡蛋情绪"的意见领袖,因观点迎合民意而受到追捧。  相似文献   

4.
在众声喧哗的"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网络舆论失焦现象频频发生。本文结合现实案例,从大众媒体、受众、自媒体平台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分析后真相时代舆论失焦产生的原因。社交媒体的情绪动员、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狂欢、官方认证的姗姗来迟以及平台方的低调助攻都为舆论失焦提供滋生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路 《新闻大学》2013,(2):55-59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一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日益发达,带动了如微博、博客、人人等诸多平台的发展。本文拟以拥有受众较多的微博为例,探讨网络媒体的特性、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顾萱  林牧 《青年记者》2012,(14):8-9
新老媒体的舆论融合趋势 2010"微博年"之后,微博继续迅猛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新的舆论格局之中.意见领袖的分化,网络问政的兴起,以及舆论主题、效果的转变等,这些都改变着受众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理念. 在议程设置上,传统媒体对舆论格局的走向仍产生重大影响,新老媒体各有利弊,两者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8.
影视文化传播是人类主要的传播活动之一,在影视文化传播中因为影视作品的特殊性而易于出现舆论共振现象。舆论共振通过诱发式和偶发式两种模式形成,并对社会公众产生重大影响。舆论共振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舆论共振现象、了解其形成模式,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对于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的舆论氛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博的传播力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冰花 《新闻世界》2010,(8):226-227
因Twitter崛起而声名鹊起的微博,在进近4年的发展中,因为其即时且广泛的传播力在社会诸多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由微博形成的微舆论能对公共领域和个人领域产生影响;微博带给受众新颖的互动体验更是得到越多用户的青睐;作为融媒体的微博不仅带来了文本的融合而且促成了其它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邢长远 《传媒》2018,(3):76-77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微博系统中形成了由生产、传播、消费、反馈的信息流,其中微博语录是最强大的信息流.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和演变有其一定的规律,做好微博舆论引导,就要把握这些规律,并据此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日,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在微博上引起了数十亿人的关注。遇袭主角"弯弯_2016"在微博上发布求助后,网上舆论从同情女主角到一边倒地质疑事件是炒作。4月8日"平安北京"警方称嫌疑人已经落网,终于证明了"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是事实,并没有如大家所料出现新闻反转。在这个事件中,受众预料会发生反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面对复杂的舆论场表现出一种"反转恐慌症"的心理状况。本文从此事例出发,探究"反转恐慌症"的影响因素,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如今,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的讨论使得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直线增长的点击率,快速的点燃了网民对于社会现象的探讨。尤其是在对名人微博的关注后,影响着自我判断和公共舆论的导向,这为舆论引导工作另辟蹊径。从名人微博的角度来看,他们在现实社会过渡到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对成为一个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天然优势。名人微博是引领全民话题的重要领袖群体。他们表达的观点会产生极强的关注度,形成焦点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洋 《中国记者》2014,(1):68-69
微博在公共热点事件中不仅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在舆论场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历时性维度考察了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逻辑结构,提出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中心辐射模式""V+媒与V+V双膨胀扩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与"社交场域模式"四种模式,并探求对微博舆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简小军 《新闻世界》2014,(8):110-111
近两年来,网民利用微博积极反映社会热点,使微博舆论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分析了微博及其传播模式,微博舆论的形成特点,并就微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基于自身特点的微博舆论在网络舆论乃至社会舆论形成方面发挥出越来越肯綮的作用。微博舆论在结构上显现出参与性与互动性交融、节点化与网状化交融、低燃点与多热点交融,在内容上呈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相融合的态势。因而微博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导策略要从当下微博舆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保障微博舆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7.
在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话语权表达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新的话语空间,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培养新的媒介习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推动者,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参与性、全民开放性、言论自由性,促进其迅速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中心。但信息的复杂化、受众的多样化、传播的广泛化,使得一些片面的网络舆论,影响了事件的整体发展,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舆论生产平台,是人们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人们随心所欲的在微博上发表言论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为例,通过分析其传播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对微博舆论暴力的产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使各类涉法事件的舆论形成与传播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多元化格局的舆论场呈现多元意志的冲突与碰撞。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涉法事件舆论场的形成机制与结构特征,进而提出加强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深度转型,反映民众利益诉求的社会情绪极易在开放性、公共性、匿名性的微博平台上发酵,形成影响全社会的微博公共事件.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灾难类事件几乎是每年舆论的爆点之一.本文梳理了2013—2016年发生的事故灾难类事件,基于新浪微博平台,选择并分析舆情热度较高的事故灾难公共事件传播与社会情绪共振及政府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