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演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以新冠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该事件的舆情变化规律,探讨义乌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明晰舆情处置的举措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对策,建立长效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戴彩虹 《新闻战线》2015,(3):195-19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突发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舆论导向较深地影响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介入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思政教育介入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途径,以便媒体人更好地处理公共突发新闻事件,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在新媒体平台上,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不但囊获了多数用户的关注,而且成为信息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孟醒 《今传媒》2011,(12):123-124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它是我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它划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和区别以及预案体系,并设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我国目前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媒体在真实性要求下,应及时向受众告知信息、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文以真实性为原则,浅析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特殊的社会心理丛生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和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导致的信息泛滥,资讯传播形式多样、渠道复杂.大大增加了政府和媒体紧急处置和有效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事件的难度。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进展和演变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媒体在紧急情况下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以海报为例就突发公共事件下媒体作用与管理研究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6.
周斌 《今传媒》2013,(6):66-68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特点,以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为例,分析了传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问题,探究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策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媒体报道的效果评估机制,加快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变,以扭转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朱辛未 《传媒》2021,(3):56-58,60
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宽和意见表达的便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舆论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往往很容易达到顶峰.而此时,作为具有引领导向职责的央媒,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整体规划与报道,值得深入分析与探究.本文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通过分析其在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报道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央媒新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报道策略与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议题大量兴起,且这些公众议题逐步成为了聚集公众意愿和表达民意的重要平台。通常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议题常常会发生嬗变,所以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议题嬗变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议题发展的对策,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新媒体快速发展,要求政务公开越来越亲民透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各级地方政府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实例分析的角度,提炼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三个要点:一是及时发声,做"第一定义者";二是善用媒体,形成优势传播力;三是强化网下处置,助力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以及图书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提出了图书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图书馆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突发公共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记录突发公共事件,引导舆论导向,则成为当今传媒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传播义务。新闻摄影以其最直观、最形象、最快速等优势,成为报道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新闻摄影的本体入手,探讨了新闻摄影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并对其意义生成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文章最后还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视觉传播中的受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玮 《今传媒》2013,(5):14-15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生成经历四个过程与阶段,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表达体现出了微博发展迅猛影响力日益扩大、移动互联快速成为网络舆论传播新通道等5个方面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应遵循不妨碍事件处置工作,不做过度血腥描述与展示,避免提出压迫式的问题,尝试"远事近做"的报道方法,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新媒体首发等原则,担负起防止谣言扩散、关注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提供救援和协助民众的信息、体现人文关怀等职责。  相似文献   

14.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无不伴随着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谣言往往会导致社会恐慌、使事件趋向复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途径和速度更为快捷和便利,其社会影响更为恶劣。因此,关注和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其传播途径和规律,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媒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事件是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事件特性以及媒体基本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媒体对事件处置既有认识、激励、警戒和平衡等正面作用,又具有破坏、煽情、瓦解和腐蚀等负面作用。在充分认识事件处置中媒体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宜由政府通过法制保障、搭建信息平台为媒体创造有利外部条件;媒体自身应正确定位职责、注重时效和策略,积极参与事件处置;并通过长效信誉建设,以保障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健 《声屏世界》2011,(5):11-12
江苏响水,一句流言竟引发万千群众逃往县城。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渐渐增多,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则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公信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危机事件的传播规律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政府与传媒都应适时更新舆情应对观念,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立足于服务群众,及时主动地提供资讯,为群众释疑解惑,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彰显公信力和权威性,将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社会上各种消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上的各种热门事件,抖音、微信、微博等不断传播,而且几乎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一时间内就可以传递到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凡 《新闻世界》2010,(5):140-141
本文以新浪"智利地震"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受众心理以及网络优势,从新闻报道时机、版面内容、编辑思想等方面,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报道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杭州5·7和8·4两起标志性交通肇事案的发生,闹得全国舆论波涛汹涌。突发公共事件一时又显得此起彼伏,为各媒体热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呈现海量、快捷和恣肆的流动特征,传统媒体在采擷过程中已被逼出了一个抢的业态,而网络传播又显示出其快捷、灵动、无孔不入的特征,导致政府在处置这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总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非典爆发,2004年禽流感事件,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事件、松花江河水污染事件,到2006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仿佛都象征着我国已经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发生既考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样也向各大媒体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那么,媒体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众对媒体过去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有何评价和看法呢?带着以上的问题,笔者近来对1281名广州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代表了不同领域的广州市民意见。调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了解广州市民对媒体进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作用评价,一方面为媒体和政府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另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受众的产品诉求方向,为增进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