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伟研究员曾在本刊四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激发圈内热议.更多的人对此持不同观点.本文认为,报纸撤掉电子版面临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困境;国内报纸电子版收费无一例成功,根源在于其风险和收益的不成比例.报纸电子版选择免费是一种经济学上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2.
王眉 《中国记者》2012,(3):84-85
本刊分别在200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刊挑选具有代表性观点的一篇,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报刊电子版,一是把报刊编辑成型正式上网;二是免费调阅;三是与纸媒同步更新:一句话,网上免费曝晒纸媒所有内容.它成为纸媒的最大杀手,撤掉它,是纸媒得救的起点.电子版成为纸媒的强劲替代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传输,拉开了中国报刊电子版的序幕.美国更早,1987年就有《圣何赛信使报》上网.20多年过去了,环视全球风起云涌的报刊电子版,没有一张活得精彩,反而成为纸媒的强劲替代.任何产业都在防御替代,报刊业是罕见的例外,办个电子版来自相残杀.研究竞争的权威迈克尔·波特认为替代威胁取决于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适应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积极发展报纸新闻网站。依托纸媒优势形成报网互动 2002年12月,宝鸡日报突破了仅生产纸质媒体的单一出版模式,创办了报纸电子版(www.baojidaily.com),在省内报纸中技术领先,深受网民欢迎。每天及时把报纸上的稿件发布在本报电子版上,既保证了宝鸡市偏远县区群众及时阅读信息的需要,又为外地读者了解宝鸡提供了一个窗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鸡日报电子版的点击率不断攀升,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了200万人次。这一举措有效地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扩大了报纸的知名度,为平面媒体增强影响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电子版完全取代印刷版 2009年4月,美国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正式停止出版纸质日报,改为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版.在此之前的3月16日,赫斯特公司宣布旗下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脱离纸媒,完全转变成电子报纸.这也是美国首个彻底脱离纸媒的大型报纸.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唱衰纸媒的论调一直此起彼伏,仿佛应和这一观点,有些纸媒叫停纸质版,专攻网络电子版,也有的直接停刊。今年这样的声音少了许多,不过前几年的高调已经影响到每一个市民,一和人说起纸媒记者的身份就会听到充满同情的话。其实,纸媒已经在头破血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虽然真正找到出路的并不多。但新媒体时代纸媒优势依然,已经在业内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7.
有观点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的纸媒低潮不是因为新媒体的冲击,而是经济周期作用的结果,恐怕还没有看到网络传播在中国已经占有3.8亿网民这一严峻的事实. 中国纸媒低潮的出现,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报纸不景气的路径大体一致--网络夺走大量读者不能不是主要因素.在互联网全球化和信息轰炸的逼近下,任何国家的纸媒生存都不可能有什么特例.有观点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的纸媒低潮不是因为新媒体的冲击,而是经济周期作用的结果,恐怕还没有看到网络传播在中国已经占有3.8亿网民这一严峻的事实.不错,网民也有读报的,但所占比例很小.据我在大学生中的调查,长期既上网又读报纸的人仅占11%左右.假如今天没有互联网,80%的新闻需求者将从报纸上获取信息,日发行百万份的大报在中国可能有15家左右,中国报纸总量将突破3000多家.  相似文献   

8.
许多报纸从本世纪初就逐步介入新媒体。起初是办网络版,与报纸互动,将报纸内容完全复制到网站上。后来又办精华版,对报纸内容有选择地精编。再后来,报纸经营者又在网站上加上原创的内容,有的还一天几次滚动出电子版。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纸媒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方面都在苦苦探求中,大都难于赢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2011年第10期刊发了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引起争议,有支持的,也有拍砖反对的。看来这是传媒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作者又写出"二论",提出"纸媒防御战""时效丢哪里""版权保护从‘禁止我’开始"等论点,对为何、如何撤电子版作出进一步阐述。本刊也愿意继续为不同观点提供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10.
苟凯 《中国传媒科技》2012,(21):40-42,2
在传统广告还是报纸支柱产业的今天,谈广告是否会成为报纸副业的话题,是否会让大家觉得"傻得可笑"……纽约时报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广告主变成了订户——而这当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电子版用户。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传统媒体以后也许再也不必像现在这样依赖广告了,广告有可能成为传统纸媒的副业。  相似文献   

11.
有关"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引发的争论还在持续,关注本刊的读者作者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路。本期选择一篇代表性观点的文章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靖晓燕 《新闻窗》2014,(1):20-21
一、传播速度真的决定了报纸的生存吗 眼下,当纸媒遭遇电子媒体的挑战,人们认为纸媒在市场竞争中在数年内肯定会输给电子媒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主力军,报纸面临各大门户网站和专业新闻网站的挑战,互联网“蚕食”年轻人阅读群、“侵蚀”民众的阅读传统、“瓜分”平面媒体的广告份额,网络媒体大有抢占传统纸媒市场、甚至取而代之的趋势。与此同时,在内外部生存发展压力之下,报业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竞争手段日益多元化,竞争面也从单一的报纸质量拓展到广告、经营、策划水平等多方面,竞争的空间也从网下扩展到网上,并由此出现了电子版报纸。企业报电子版发展现状由于报纸的特殊性,企业报的覆盖范围、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受到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读者群流失、发行量下降、广告收益减少,纸媒的发展空间已经被严重挤压。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有关"报纸即将消亡"的观点也是甚嚣尘上。以至于有人认为,纸媒作为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时代已经结束。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真的要被边缘化了吗?显然不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来促进转型升级,从而创造出  相似文献   

15.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3):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导读·本刊分别在201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刊登一篇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何去何从?各方观点莫衷一是。但就报纸而言,我认为,今后纸媒这种传播形式必定会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概括地说,就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相似文献   

17.
<正> 网上的报纸电子版,或称网络版,已没有报纸的版样了,版面的信息已荡然无存。我的观点是使报纸原版上网,用浏览器直接浏览报纸原样。在网络媒体大发展今天,不妨返朴归真,使报纸原汁原味网上行。  相似文献   

18.
纸媒营销方式延伸到网站难产生效益 许多报纸从本世纪初就逐步介人新媒体,而最早介入的项目可能就是网站.起初是办网络版,与报纸互动,将报纸内容完全复制到网站上.后来又办精华版,不完全照搬报纸内容,有选择地精编.有的为了不影响报纸发行,还有意推迟上网,比如早上六七点钟报纸就陆续送出,而网络版则有意推迟到十点钟之后.后来,报纸经营者又觉得不能完全靠复制原有的内容来支撑网站,便又加上原创的内容,有的还一天几次滚动出电子版.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方面都在苦苦探求中,纸媒无论是与新媒体互动、融合,还是创办的新媒体大都难于赢利.  相似文献   

19.
周丹 《新闻爱好者》2012,(10):73-75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自媒体时代,纸媒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博客、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对纸媒又造成了新一轮冲击。基于纸媒新闻运作的特点和人们的阅读理性,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是报纸应对自媒体挑战的杀手锏,将引领报纸新一轮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调查性报道定义、特点的梳理,详细分析了调查性报道在自媒体时代大行其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报纸要不要撤销电子版的讨论热点,本文从版权这一视角出发,从学理层面分析传统媒体环境下报纸版权控制中的特殊矛盾及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版权控制的影响,认为传统媒体环境强化报纸版权控制,而新闻特性和新媒体环境都会弱化报纸版权控制,并最终提出对报纸电子版要分类区别对待。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报纸要实行电子版收费:以提供动态性消息为主的综合性日报,不能简单地以撤销报纸电子版来应对,而应与网络(数字)运营商一起搭建平台,构建合理的收入分成机制,实现收入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