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蒙古族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草原气息浓郁,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化传播改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由"点对点"的单一人际信息传播变为"点对面"的多路径、多手段和多方位的传播,数字化传播是增加大众对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承意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杨俊平 《中国广播》2012,(10):65-67
为传播草原文化,广播要找准与草原文化的契合点,丰富节目形态和内容,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延伸传播触角,拓展传播形式,让草原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3.
雷笛  郭秀兰 《新闻前哨》2021,(1):112-113
新闻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基于北方"三少民族"文化现状,简要概述其文化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误区,并论述通过何种方法消解误区,以正确利用新闻传播树立正确的北方"三少民族"形象,促进其文化传播,培养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10,(3):F0002-F0002,1
博,古之人谓之“渊”,谓之“大”,亦谓之“藏”。所谓“博物”,即在众物灵秀之间,淘藏得优品。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先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也是我区打造的重要文化品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金元时期,文学创作既内含着草原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习俗、审美趣味等因素,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巧,形成了在草原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区域性发展阶段,呈现出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冲突、互补与融合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战乱纷争,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各民族长期杂处生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大发展,同时,射箭文化也在这场民族大融合中获得了广泛的交流和传播,形成一种独特的"武文化"现象,并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李莎 《大观周刊》2011,(51):12-12,9
《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由文人创作的历史文学专著,一它不仅开创了运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等文学表现手段加以记述历史事实,更以散体著称,韵散结合,历史与文学相互辉映。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 完美的结合。本文就以《蒙古秘史》为例,来深刻地探讨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重要特性及民族特色名。  相似文献   

8.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9.
蒋诏宇 《兰台世界》2014,(10):101-102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10.
陈卓威  王雅姝 《新闻界》2013,(20):38-41
川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千百年来藏、羌、彝、汉、回等多民族杂居,多种民族文化在此相互交融、适应和沉淀,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特色。在推动该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影视文化由于直观化、视听化的表现特点,能够将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好地呈现给大众,成为了重点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川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影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常态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挖掘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影视题材;拓展民族影视文化的多元传播渠道;开展影视文化的跨产业跨区域合作,更要依仗这片多元文化的沃土,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和提炼。  相似文献   

11.
天梨  包海峰 《大观周刊》2012,(42):35-35
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生活造就了我国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图形文化特征。独特的生存方式、神秘的图腾崇拜、图形的审美习俗都与蒙古族的发展历程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向型模式包含特定的社会发展价值,从而决定记录和描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测算评价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贡献的根据、民族融合过程的证明、构造民族文化板块的参考、实施民族文化博展的内容参考、推测民族发展趋向的根据等。为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建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实验室、音像文献传播中心、印刷文献传播中心和民族文化博展园。  相似文献   

13.
乌兰牧骑,被喻为“红色文艺轻骑兵”,从1957年创建至今,一直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农牧区大地上,走遍了内蒙古的草原、沙漠、村落并逐渐走向全国。他们将党的声音、新文化传播到每个角落,给广大牧民送去了文明和欢乐,为时政宣传、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区域特殊性,对乌兰牧骑的传播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推动乌兰牧骑在民族地区更好传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四、多元文化的艺术奇葩 著名民间艺术理论家韩燕如先生有两句话特别深刻:“换了朝代换不了月儿,改了江山改不了曲儿。”热爱家乡是共同的,但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艺术表达。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歌颂草原的诗歌中,最有影响的居然是生活在阴山下、河套里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首北朝民歌。创作于一千多年前的《敕勒歌》,一直被中华各民族公认为是“莽莽而来、自然高古”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传播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交汇、碰撞和交融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族保持着各自鲜明的文化个性.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中发展与渐变,从而造就了新疆民族文化鲜明的多元性特色,和多元文化传播特质.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现象的分析,研究新疆跨文化传播,探寻新疆特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列举大量与蒙古族马文化有关的文献信息,说明了蒙古马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蒙古族马文化文献信息资源是草原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蒙古族马文化文献信息资源又是研究草原文化的重要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囿于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环境的现状、政府部门对国内各民族间跨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媒体从业人员跨文化传播素养与技巧的欠缺、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导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并进而产生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只有提升政府部门对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的解读效果、加大信息传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大众传媒素养,才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正>博,古之人谓之"渊",谓之"大",亦谓之"藏"。所谓"博物",即在众物灵秀之间,淘藏得优品。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先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对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间的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客观上对新闻传播也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在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新闻传播?这是新疆新闻界一个值得重视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跨民族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并就韩强同志在《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 一、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包括人类在后天所习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创造活动的总合。它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文化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和历史延续性,在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每一社会和群体都有与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