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标题影响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度,为吸引注意力,很多网站"标题党"现象丛生。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中"标题党"的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可分为以偏概全、概念异化、转移重点三种,并探讨了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危害,进而提出应对"标题党"现象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视频拍客虽然以"画面"说话,但是"标题党"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文通过从优酷拍客抽取3378部视频拍客作品作为分析样本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却发现视频拍客"标题党"现象明显存在真实与虚夸的并存、大众化与随意化的并存、流行与暴力、庸俗或低俗的结合等非专业的缺陷;同时从播放次数和评论条数两项指标来看,作为形式的"标题党"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标题党”泛滥的危害、根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一些编辑记者为出名而绞尽脑汁甚至不顾道德底线,"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尤其是不少"标题党"为了提炼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不惜断章取义、夸张夸大、张冠李戴甚至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根本不管什么社会责任甚至不顾道德底线,其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标题党"问题的巨大危害,并深刻剖析"标题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以及对"标题党"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才能彻底根治这个顽症。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的内涵,对"标题党"的类别及其特征进行概括与总结,剖析了"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网络媒体如何克服标题党负面影响,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标题党”现象成因的或然率公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题党"指"在标题上玩花样,靠标题取胜的一党",发端于一些门户网站,在媒体商业化大潮中羽翼渐丰而形成流派,之后横扫网络,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1]。在这种文化现象背后,是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接触心理在起作用。而著名学者施拉姆先生的或然率公式,从受众的信息接触心理和信息的获取费力程度两个方面为研究"标题党"现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万怀 《编辑学刊》2016,(4):108-111
在"读题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双重传媒意境下,为了博取受众眼球,赢得注意力经济,断章取义、夸大事实与混淆视听式的"标题党"现象已经从网络蔓延到纸媒,甚至到广播、电视、广告等领域,文章分析了"标题党"的语言表达和编辑策略及其负面传播效应,总结归纳出一套相应的编辑规范与自律准则。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闻失范现象, “标题党”屡禁不止.近来国家网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强化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与规范.文章从新闻生产、网络文化与媒介管理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标题党”现象的根源、影响与治理路径.文章重点讨论了媒介技术变革对新闻生产的改变、“标题党”与网络文化的关系,并对管理新规作出一定的分析.文章丰富了“标题党”现象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人民日报》连发数篇署名评论,批评"悬疑新闻"和其背后的"标题党"。"标题党"现象伴随着传媒作为利益单元的存在,由来已久。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业内、影响到业外的"专业"逐利现象,"悬疑新闻"只是其表现之一。说它"专业",是因为这些人谙练新闻价值的运用,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各种职业理念是相互关照的,这些人没有真实、客观的职业理念(也是一种职业道  相似文献   

9.
正标题被誉为新闻的眼睛。类似与人见面的第一印象,读者对新闻稿件的第一印象往往也来自于新闻的标题。因此,新闻标题一直被视作新闻的点睛之笔,为媒体人所珍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滋生于网络的"标题党"现象。近来,随着新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标题党"现象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也呈现蔓延趋势,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7):39
当前,网络上"标题党"盛行,在传统媒体上也不时有他们的身影。"标题党"何以产生?将对媒介生态带来什么影响?公众、传媒人又该如何应对?请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的《"标题党"与媒介生态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上分散,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为了营造所谓的"包点",新闻标题创作的"标题党"现象日益突出,常常断章取义夸大其词,挂羊头卖狗肉,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新媒体新闻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在议题设置和整合编辑方面更加贴近互联网受众,具有互联网新闻的特质,但不能偏离新闻的专业性.本文研究了日益突出的"标题党"现象,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重申新闻标题的拟定规范.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自媒体依靠其独特的草根性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发声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自媒体发布的新闻标题作为直面公众的外衣,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独家新闻、流量至上的利益驱使下,一些自媒体内容生产者为获取受众黏性,出现"标题党"现象。本文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其产生演变、泛滥原因和特质危害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提出现阶段有针对性的控制路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已让许多理性、正直的人所反感。当前,“标题党”又在向传统媒体渗透,部分报纸与电视媒体的编辑在为新闻制作标题时也学起了网络“标题党”的做法,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中“标题党”现象及其所带来诸多负面效应的剖析,提出了任何媒介的新闻标题都必须准确规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是网络媒介文化的"畸形儿"与"衍生物",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降低其对网络新闻传播的不良影响,促进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昌凤  华曲子 《传媒》2017,(8):10-11
"标题党"是指以夸张的、曲解的、煽情的甚至无中生有的方式制作文章标题的人,也可指那些耸人听闻、题文不符的标题本身。"标题党"类型难以穷尽,翻着花样层出不穷,最终是为了攫取受众的注意力。有人说"标题党"源于网络,笔者不赞同。"标题党"并不是新现象,早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已经广为存在了,早年比较常见于娱乐类新闻。  相似文献   

16.
当下,随着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过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各网络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在标题上下功夫,"标题党"也就愈演愈烈,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治理"标题党"势在必行.而要治理"标题党",就必须清楚"标题党"产生的根源,并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7.
对于“流量密码”的渴求和焦虑,使得新媒体平台上的“标题党”现象层出不穷,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其内在逻辑相似,都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消极效应,最终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本文从近期福建省广播电视媒体开办的微信公众号上发生的“标题党”案例入手,归纳了新型“标题党”的具体表象,剖析了主客观成因,探讨了新闻媒体远离“标题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视觉文化在全球的快速兴起,在海量的网络信息环境中,“标题党”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正日益影响着数字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本文从传统媒体标题理论的视角审视数字媒体时代的标题党现象,重点在于理性审视“网络标题党,,误导受众的价值取向、致使媒体公信力下降等后果。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传播背景下,“标题党现象”充斥网络新闻.标题失实、标题模式化以及“标题党”造成的新闻可信度下降,引发了受众的逆反心理.“标题党”的制作由于大量关注报道软新闻扭曲了受众的阅读取向;同时,通过使受众产生陌生化,引起受众无意注意,又对新闻传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最终当陌生化消失后,“标题党”的命运也只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微信新闻“标题党”的表现特点,如利用公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或以国家、民族荣誉感为噱头刺激读者阅读;黄色暴力词汇以及惊悚低俗图片的大量运用挑动读者遐想;表达故弄玄虚,大量采用感叹号、省略号激起人们的强烈情绪等.文章探析微信新闻“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原因,如移动社交媒体“快阅读”时代过分追求标题吸引力,微信新闻从业者媒体素养不高,过分迎合受众低趣味等.治理微信“标题党”应从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提高微信从业者职业道德,不为流量做“标题党”;加强培训,提高微信编辑标题制作能力和媒体素养;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和技术力量并用,加强对微信“标题党”现象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