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把翼城花鼓和万荣花鼓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多维的综合考察。以翼城花鼓和万荣花鼓音乐节奏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文本,从基础单位典型舞畴入手,对其节奏型进行特征提取,进行简繁适度的因子分解和有效的综合分析,寻求与比较临汾翼城花鼓与运城万荣花鼓两者的典型舞畴节奏型异同。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中寻求晋南鼓舞的生存发展规律,是鼓舞研究的一种新视野。以翼城花鼓与万荣花鼓为例,对二者的显要动作部位及其动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翼城花鼓的道具和人物角色比万荣花鼓更为丰富,万荣花鼓则较为单纯。二者虽然都是以手部为显要部位,但除了小丑的"敲击拨浪鼓"动作相同,其余动作皆不同。两者动作形态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格。翼城花鼓以恢宏大气、简洁干练见长,万荣花鼓则以细腻精致、灵活生动著称,二者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国际文化的交流深度亦逐渐推进,然而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却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课题。山西民间舞是山西地区的宝贵传统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当前亦同样面临着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困境。近些年,山西民间舞的老一辈艺人相继衰退,加之山西民间舞的发展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致使山西民间舞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态势,面临着较大的危机。而要想为山西民间舞的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前景,则需要进一步做好山西民间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山西民间舞的发展现状,并从文化传承角度展望山西民间舞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更多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剧场"民间舞蹈文化两个维度的文化分析、风格阐述和事实举例,结合民间舞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当前民间舞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的启发和帮助,并提出民间舞教师获取所述启发与帮助的实地采风、经典研究、理论学习等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舞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应当在形成特有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复合的教学体系,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为最终目标和使命。本文从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和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新思维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民间舞是我国的重要民间瑰宝。它随着不同历史时代变迁,承载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生命力。我国民间舞发展至今,形式和风格都各不相同,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舞蹈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提升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民族民间舞是一种用特殊的语言来展现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的一种舞蹈。它向人们传递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并且通过肢体表现的方式,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本文论述的是如何让民族民间舞走进中小学课堂。在论文中讲述了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历史、民族民间舞普及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制定一个可实施的教学方案,论述如何引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兴趣,从而为民族民间舞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展现平台,让中小学生能更快的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让学生们学习舞蹈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还是为了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让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舞蹈教育在文化传承与教育中也愈加重要,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民族文化的弘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舞蹈模块中的民间舞传习课作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教学手段,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以发展美育为目标,为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文化开拓了一片天地。文章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出发,对舞蹈传习课的开设进行探讨,并以广西瑶族祭祀性舞蹈融入普通高中舞蹈模块传习课为例,分析其现状与困境,探索适合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它呈现了劳动人民的各种情感,表达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了更好的发展、传播民族民间舞,现代教学界开始逐渐采用风格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各个民族人文风俗的学习和研究,从其文化理念和背景进行探索、挖掘,让学生在观摩和体验中领舞舞蹈精神,在表演中展示舞蹈的内涵和魅力,从而达到把民族民间舞精髓发扬、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舞在舞蹈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民族民间舞,不仅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要了解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舞蹈发展都有着其历史和过程。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现今文化艺术界最重视的问题。民间舞蹈源于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族民间舞作为艺术的瑰宝之一,保护与传承历年来都是文艺工作者备受关注的。现今,部分舞蹈编导们在提取传统民族民间舞的元素时进行大胆的创编,出现了属性不明,立意不清的问题。我们应当尊重传统民族民间舞的本质,并合理运用好传统民族民间舞的优质资源,使传统民族民间舞受大众所认知并使传统民族民间舞特有的艺术文化内涵得以全方位的展示以及更好的去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业已成为国家层面、各级政府层面必须面对的问题,打造以凤阳花鼓为精品文化旅游品牌的策略符合时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构建和发展文化旅游品牌不仅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风阳花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在现今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舞在舞蹈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民族民间舞,不仅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要了解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舞蹈发展都有着其历史和过程.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现今文化艺术界最重视的问题.民间舞蹈源于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4.
王薇 《文学教育(上)》2008,(16):146-147
民间舞是舞蹈发展的起点,是舞蹈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没有民间舞的产生与发展,也就没有现如今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形式展现在舞台上。民间舞是长期以来经过民间积淀出来的精神瑰宝,是一个民族表达内在情感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而不断的发展。对民间舞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仅是对舞蹈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丰富,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传递民族情感表达方式、培养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是中国鼓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鼓乐品种繁多、艺术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之一。山西鼓是中国鼓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花鼓和锣鼓是山西鼓舞中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鼓"是山西民间舞蹈的一个象征,在山西民间舞的道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当今对社会"男女对等、角色互换"的文化现象,展开自己的论述,并将这一现象引申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分析其在民间舞基训、民间舞风格课、民间舞创作上出现的"阴阳互补"、"相互借鉴"的问题,在明晰是非、辨别正误的同时,力求探索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恰当方式,以利我们今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这门课程具有训练的科学性,文化继承的传承性。该体系已经使用多年并不断完善,因此拥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它是检验学院派职业化舞蹈艺术发展的试金石,是舞蹈从田间到教室的成功转变,是从教室到舞台的坚实后盾,更是后代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参考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学院派民间舞的同时也了解课堂民间舞教材的由来、发展和演变过程。传统典型组合蕴含着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体现着各民族的人文特点、风土人情等特征,所以有着宝贵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优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舞蹈学院元素教学法的提出,"元素-动作-短句-组合-片段"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式.但是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对民间舞教学的定义各持己见.文章认为,普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首先要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其次要构建复合的教学体系,再次要优化模糊教学语言,最后要注重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翼城浑身板的历史渊源、翼城浑身板的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述了翼城"浑身板"发展的主要特征,保护翼城"浑身板"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舞与民间舞虽为同一学科,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民族舞是立足于提炼、加工、创作的舞台艺术,着重体现编导的个体思想和艺术思维;民间舞属于自然传承的"原生型舞蹈",立足于社会特征的显现,着重表现人民大众共同的智慧结晶。中国民族舞与民间舞学科分野可以从学理意义、创作表演、表达方式、研究方法四个方面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