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云英 《考试周刊》2012,(81):172-173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音乐学科课程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文章从培养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四个方面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深化了教育的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在总结10多年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增加了音乐内涵,丰富了课程理念,使音乐课程价值得以在教学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了“坚持以美育人”和“审美感知”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解读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概念,随后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四个价值:内化于心,辐射带动;融合“以创造力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改变“美育”附属于“德育”“智育”的局面,突出音乐的本体价值;指向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然后从音乐教学法、音乐表演教学、创造力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并且提出了该理念在新时代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时候,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部在2001年至2003年相继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个新的《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课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指出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发展,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导入环节:课前铺垫,有效引发学生审美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个好的开头就等于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学生学生获得审美经验,完善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国家有史以来一直在探究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教育方法上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发展,旧的教学大纲已经表现出它的落后性和不完善性.所以在21世纪初,国家结合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颁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本文对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试用)>和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分析,对之中的类似和差异之处进行了比较,发现几点重要的不同点或是更为明之处.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  相似文献   

9.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然而以笔者所从教的彝族西泥沟村小学为例,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都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对当地音乐审美教育现状的考察,本文提出了改善彝族乡村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路径,从转变思想观念出发,政府、学校加强对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革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推进农村小学审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我国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21世纪以来颁布的第三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新课标凝练了地理学科本质,提炼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通过对三版课程标准的分析比较,探...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此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指引下,基础音乐欣赏教学在近几年的课改教学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随着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基础音乐欣赏教学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为《标准》)中明确指出,对音乐义务教育的旨在培养孩子们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培养。那么"高雅"音乐无论从人文性和审美性来说对儿童在对音乐的正确的审美认知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篇论文重点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源头即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外音乐培养这两方面,分析儿童音乐的正确审美方式和儿童对音乐如何认知,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宣传手段让孩子们去感知音乐所存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那么我们音乐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理念带来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从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出发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现实困难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针对其症结提出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烨 《文教资料》2007,(15):176-17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1],当前这一理念已得到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同。但是,许多人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就此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实践认识、以及如何培养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有它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音乐课程的内涵与价值,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及其审美品格,音乐课程的本体作用及其延伸,展现了它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55):170-172
<正>早在2000年7月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就强调"提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提十几载,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的颁布,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对学生加强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提炼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艺术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修订价值取向、目标理念与主要变化、教学实施重点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并建议在艺术教学中加强过渡与衔接,注重学生艺术体验,围绕核心素养发挥艺术学科以美育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后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