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从他们跨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教师的言行就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所以,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幼儿。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注意,如果孩子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用做好”的想法,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表现自己,因而形成自卑的心理。对于胆小的孩子,老师更要了解他的心理状况,使孩子产生亲切感,觉得老师像亲人。  相似文献   

2.
班会课上,我让学生上讲台谈谈对自己的看法,一个文静可爱的小姑娘畏畏缩缩地走上讲台,怯生生地说:“我觉得自己很笨!”我听了,只觉得心里发酸:孩子,你怎么会觉得自己很笨呢?经多方面了解才知道,原来,这孩子在家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成绩优异,而这孩子成绩属中等偏下。长期生活在哥哥耀眼光环的阴影下,再加上爸爸妈妈有意无意的对比,孩子便认为:“我怎么这么没用!”在学校里,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各项活中表现平平,很少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注。原来,是家长的消极评价与老师的冷漠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卑心理。症结找到了,当务之急是对症下…  相似文献   

3.
做为一名即将入学孩子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我想谈谈家庭中的幼小衔接教育。 一、正确引导,使幼儿在心理上形成当小学生的良好心态 一般来讲,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上学的动机主要有两点一是上学表明他“长大了”;二是觉得上学“新鲜”“很好玩”,背书包“很神气”,缺乏对可能出现困难应有的认识和应变能力。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做小学生,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多是由家长不当的引导或恫吓造成的,使孩子觉得上学是一种可怕的、受罪的事情。 我在自己的孩子入小学…  相似文献   

4.
书架     
《教育》2012,(12):62-62
在写作中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  相似文献   

5.
<正>不要和负能量的人交朋友蔡永康在接受记者采访,对小S进行评价时说:"小S是个很好玩的人,她个性本身就是很乐天,很有活力,这个朋友让我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有的人会让我觉得活着很没劲,碰到他会把我的能量都吸走。"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正能量,和这样人交往能获得正能量,令你感染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悲观、体弱、绝望的人刚好相反。人就像"飞蛾趋光"一样,喜欢光明快乐的人,和这样正能量的人交往,你会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6.
[案例]章家豪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我觉得小鸟很笨!”……课结束后,我找了他,和他做了一次对话。“你现在还是觉得小鸟很笨吗?”“是啊,它是很笨的!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你有好朋友吗?”“有啊!”“哦!当你的好朋友也为你千辛万苦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笨吗?”孩子抬头看看我,“不会!”  相似文献   

7.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8.
几年以前听一位台湾专家讲课,讲到如何教孩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他讲了一件自己亲历的事。一他说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讲:“当你考试考了班上第一名的时候,一定不要在班上大呼小叫,因为那会招来同学的嫉妒。如果你抑制不住兴奋,可以给我和你妈妈打电话,我们会真心地为你感到高兴。”当时听他的这段讲述,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觉得是不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得太悲观了。后来,看到一句西方的谚语——“上帝不能到处都存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立刻想起了台湾专家的那段话,觉得这句谚语与那位台湾专家讲的话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即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  相似文献   

9.
当你听到别人称赞你的孩子时,你该怎么回答? “是的,他蛮棒的……”如果这么说的话,你会觉得有点自夸,所以你就回答说:“哪里,我那孩子不行!”或“唉!他功课糟透了……”等等。你如果这么说,会打击到你孩子的自信心,使他自暴自弃,而真的变成笨孩子或坏孩子。举个实例:曾经有位家长来和我探讨过他那五年级的孩子成绩不好的问题,后来我就是找那个学生来谈话,令我吃惊的是,那孩子开口闭口都是:“反正我记忆力不好”,我觉得很奇怪,便去问他的母亲,原来是他母亲常在别人面前自谦说这孩子记忆力不好。  相似文献   

10.
丹红 《家教指南》2004,(12):62-63
邻居有个上中学的孩子,两口子为这个孩子好像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脸无奈地说,她对孩子讲:“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高兴就好。”孩子却不耐烦地说:“你整天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不准我这样,也不准我那样,叫人怎么能快乐呢?”老爸则抱怨说:“轻声对他说话,他当耳边风,无视于你的存在;要是对他严厉斥责,他又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真叫人上火。”这些场景,你是否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很类似?也许在当时,听到孩子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会让你的情绪一下子冲起来,想要大发雷霆,并认为这都是孩子惹起来的,他应该为你生气而负责。但冷静下来之…  相似文献   

11.
听不进去话     
正孩子越来越皮,喜欢我行我素,妈妈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孩子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到底是孩子听不进去这些道理呢?还是我们说教的方式有问题?对自己长大的肯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很敏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个时候听不进去大人的话很正常。这是他对自己长大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心理鼓励。认知能力的觉醒如果宝宝在自己穿衣服,妈妈见他慢吞吞的,就会说:"我来帮你。"这时候宝宝多半会  相似文献   

12.
梁宇 《教育导刊》2010,(1):76-76
一次,幼儿园组织了“小石船”亲子郊游活动。返程时,我忙着清点人数。突然,车厢中问传来两个孩子的争吵声。桑粲说:“我来的时候就坐这儿,这座位是我的。”佳佳说;“我先上的车,这座位是我先坐的。”双方家长都在积极调解,劝孩子到其他空位上坐,但两个孩子都不愿意.桑粲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佳佳觉得自己很委屈。就这样.两个孩子争执了很久,最后还是桑粲在爸爸的劝导下主动换了别的座位,这场风波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13.
每个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我呢,觉得自己的爸爸也挺棒的。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 的爸爸吧! 我的爸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他可是我 的学习“监察员”呢。每天,我一打开电视,他就问我:“作业做 完了没有?没做完就别玩。”晚上7点半,当我做完作业,他就走进 我的房间,笑眯眯地说: “来,钢琴弹一小时。”你们瞧,我的爸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不必拘于形式。初中的孩子正是处于青春逆反期,自尊心特别强,若老师批评他,他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很丢人,从而会讨厌老师,排斥这个老师,从而不能很好的学到知识。或者,有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从而破罐子破摔了。当然,我们可以下课后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但孩子们好奇心是很强的,见一个同学被叫走了,就会叽叽喳喳地议论这个同学肯定是犯了什么错了老师才会把他叫办公室。若犯错的孩子开朗活泼还好些,若是他是个内向的孩子,那么他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阴影。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幼儿更是如此。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迎合孩子这种爱听好话的心理。从一时一事的局部来说,孩子听到表扬后可能就“乖”了,显得更可爱了;但从长远说来,过多的、失度的表扬,对幼儿谦逊品德的培养是不利的。孩子听惯了好话,一旦有人说他不好或者指出他的缺点,他会听不进去,会觉得别人“错怪”了他,“不喜欢他。”“人家一直说我好,你怎么说我不好呢?”久而久之,他总是把错处推给别人,推向客观因素,盲目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妒忌心理。例如,过完寒假,有个小朋友来幼儿园时,带来两个焰火放给大家看,老师说:“某小朋友真好,总是想到别的小朋友。”这时候,有个孩子却说:“我家里也有的呀,有什  相似文献   

16.
推荐金句:“谢谢叔叔这样称赞你,很高兴吧!”“哎呀!你看,这个孩子真乖巧啊!他看见我的杯子里没有茶,便会替我斟茶,真有礼貌!”各位爸爸妈妈,相信你听到别人这样称赞自己的孩子时,心里一定甜丝丝吧!爸爸妈妈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只略微笑一笑或者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原来都不是最好的回应!应该加一句称赞孩子的话,例如“谢谢叔叔这样称赞你,你很高兴吧!”对孩子来说是一支强心针呢!孩子看见父母以高兴的口吻来回应,知道他们因为自己而高兴,心里更愉快啊。父母在别人面前认同孩子是很重要的,这说明孩子所做的事是对的,也得到父母的欣赏,孩子的自…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时,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固然好,可是,跌倒了,孩子会疼的,疼了,难道不可以哭吗?”我反问他。朋友闻听,一下子怔住了。朋友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爱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在人们心目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农夫有三个孩子,他们一起住在自己的农场里。有一天,农夫病了,病得很厉害,他觉得自己不久将要离开人世了。他把三个儿子叫到了自己身边,想把自己一生的耕作经验传授给儿子们。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我病得很重,也许就要离开你们了。我在葡萄园里埋藏了一些东西,你们自己去把它们统统挖出来吧……”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物品的拥有意识? 一些研究指出,2岁左右的孩子便有了“我的”及“非我的”观念了。到3岁时,体格和智力发育都很快。他们已能领会大人们的语言,也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用动作来表达内心。这时候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自我意识相当明显,开始出现对物品的拥有意识。他会说:“这盒积木是我的,那本小画书是他的。”你也经常听到他对别的小朋友说“我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粘  相似文献   

20.
我以前看过一些国外专家写的有关家教方面的书,书中提倡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作主。我觉得这样的观念很好,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很多事情让他自己来做决定。现在孩子已经6岁,我却发现他越来越固执了,特别会强调理由。明明是不合理的事情,也会被他说得头头是道,我有时都很难说服他。再加上有爷爷奶奶在一旁帮着他,他就更固执了。请问我该怎么把握好“让孩子自己作主”这个度呢?北京崔毅江答: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做主的观念之所以很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就是由无数选择组成的。孩子从小学习选择,从小事开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