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认为学生每天至少要读5000字,才能形成起码的阅读能力;美国纽约州规定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想轻轻松松,不付出任何努力就学好语文,那只能是幻想!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课外书籍是遨游在第二自然中、是身处美的世界中,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2.
顾丽芳老师给我发来了这本书的电子文稿(部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一种如饮甘泉的阅读快感,使我停不下来。当初答应为这本书写序,是有些犹豫的。因为顾丽芳老师教的是小学语文,而我长期在中学任教。虽然教的都是语文,但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毕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有不同,为这本书写序,我能有话可说吗?  相似文献   

3.
朱晓方 《青年教师》2007,(10):24-2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当然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所以,每天的家庭作业中,"读课外书"这一项是雷打不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读了吗?读了些什么?读  相似文献   

4.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5.
江金勇 《学语文》2012,(2):39-40
自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开始自主命题。这一年的安徽的作文题为: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该话题前面有一段提示语: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  相似文献   

6.
一、以读激趣,集写作之材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为了引导学生多读,扩大学生视野,我在班里组织了“赠一读百”活动,即一个同学捐赠一两本书就能有上百本书看。无疑,增加了教室图书角的藏书量,使学生读之有“源”。同时坚持每天进行“两分钟读书讲演”,讲述所读书...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上,学生真正自己“动”起来,才能会读会写,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九年制义务教育沿海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曹础基教授说:“语文程度的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不多读,听、说、写都难以真正提高。老百姓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上学主要是读书。不读书,上学干吗?”(见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 其实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内又何曾让学生多读书呢?同学们在老师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下,被动地听讲,课本都读得不多,也就更谈不上多读课本以外…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9.
【题目】淘淘读一本书之前,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读50页,需要7天;如果每天读80页,需要5天。结果他每天读的页数与读完这本书的天数正好相同,他每天读多少页?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精读。多读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的意图,熟悉课文的语言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恰当地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不但重视给学生输入信息,让学生存储信息,而且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输出信息,使闳读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读写结合应该如何与新的教学方法水乳相融。教师应在什么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黄桂林老师和陈海燕老师的文章应该能给您以启发。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兰西崇文实验学校踏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路已有七年时间。这七年行走的日子里,我们回到常识,遵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朴素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不断观察思考,感悟实践,收获提升,砥砺前行,继往开来,把这些宝贵的、符合语文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思考和实践记录下来,这对"语文主题学习"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很有价值。一、问题与探索现象一:老师这样讲还不如学生读几遍有收获听过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听完以后,总是感觉有些语文课还不如组织学生多读两遍课文。如果能  相似文献   

13.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但笔者以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方面存在的两个典型的“误区”。误区之一:以为广采博览就能积累语言、习得语感。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要培养学生语感,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来实现。于是,他们把语文课堂当成朗读、背诵的战,以读代讲,让生对大量优美生动的语言材料生吞活剥。学生要多读,作为例子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多读,这本身并没有错。语文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也没有错。但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文滚瓜烂熟,但迁移理解欠佳;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凭借教材,统筹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课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老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一般都不是在一篇课文中完成的。有些教师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任何知识,只有老师教育,学生才能弄懂。而事实上,不少知识,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甚至理解得并不比老师差。因此,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逐段地分析,更不应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吸收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王洁 《辅导员》2014,(5):53-53
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刖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相似文献   

17.
冯业芹 《考试周刊》2011,(83):63-64
江苏语文高考卷作文七十分,所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得高分则语文得高分。所以现在不少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甚至要求每天写一篇。要写好作文多读多写固然很重要,但总是机械性训练,会使学生厌恶写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想学生写好作文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8.
一天,小白兔和小黑兔兄弟俩去梅花鹿阿姨家,看见书架上有一本厚厚的《科幻童话》。小白兔说:“这本书一定很好看。”小黑兔马上说:“梅花鹿阿姨,这书能借给我们看看吗?”梅花鹿阿姨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得先猜猜这本书有多少页。”小黑兔说:“总有四五百页吧?”梅花鹿阿姨点点头说:“如果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5页,第19天读完。我读这本书时,巧得很,所用的天数跟平均每天读的页数正好相等。你们能说出这本书准确的页数吗?”小白兔眨了眨眼说:“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第17天读的不一定就是30页,可见这本书至兄少是30×16+…  相似文献   

19.
李宏军 《教师》2010,(2):84-84
高考语文复习,要引导学生走出重做题的怪网,步入多读、善读优秀书报的正轨。 一、学生多读,能激发复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学生语文复习的兴趣,与其复习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复习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着重做题、轻阅读的现象。学生大量做题,一是迫于老师的压力,需要应对检查;二是盲目攀比,同学之间比谁的题做得多;三是急功近利,以期短时间内出成绩。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78):53-54
现在的教育社会许多人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他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只有让他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那必须也需要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主动去做阅读训练的目的。如果语文老师不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那么学生也只会觉得每天的语文课都是很无聊的,每天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就会不爱上语文课,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下降。当今的社会上,不管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反思,要考虑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