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4,(A5):25-26
功能主义目的论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以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分析目的论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及忠实法则)在情景喜剧幽默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蝴蝶》是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戴乃迭在翻译它的过程中,依据“目的法则”,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由德国的一些翻译学者始创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的倡导者们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目的论的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论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文章以发表在中国期刊网上与目的论相关的28篇文章为基础,试着对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蝴蝶>是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戴乃迭在翻译它的过程中,依据"目的法则",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袁泽玲 《双语学习》2007,(12M):170-170
目的论是翻译功能派的主要理论,它突破了传统的对等翻译论的框架。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即①目的法则;②连贯性法则;(国忠实性法则,其中又以目的法则为主导。本文阐释了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该理论在标示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琰 《现代语文》2010,(7):121-122
戏剧翻译具有二重性:可表演性和可读性。目的论认为,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对京剧《凤还巢》译本(魏莉莎译)的可表演性、可理解性和美学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指出目的法则是指导整个翻译行为的最高法则.并进一步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问题,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即目的决定方法,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汉译本进行分析,发现译本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是"充分的"、"可理解的"和"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主张译本预期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法则和忠诚原则。通过举例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并以"目的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的关联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者认为功能主义目的论因过分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诸如操作指南、新闻、广告等类型的文本的翻译,从而质疑其对于文学翻译的适用性.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上述说法提出了质疑,并尝试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对当代知名女作家张洁的代表作品《祖母绿》以及戴乃迭的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功能主义目的论对文学翻译及其评价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三法则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忠”、“不信”的译本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在特定翻译目的的操控下,采用特定翻译策略的结果;译本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因而是成功的并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针对《狼图腾》英译本的读者,葛浩文使用异化、归化、省略和增补等手段来处理文化负载词,符合“目的论原则”,译文不仅适当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而且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实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晓寒 《考试周刊》2010,(43):36-3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大卫·科波菲尔》部分段落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翻译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方面简单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反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论语》的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论语》选段的不同译本,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证明了翻译批评在促进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译者只有在正确理解源语意义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把握翻译的目的,遵循目的论中的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才能有效地产出高质量的译作,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以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为三大法则,其理论对中国特色词语"不折腾"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不折腾"不同的译文,探析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性法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本以目的论为依据,认为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法则,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功能目的论,它有两个重要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飘》的两个译本在词汇层、句法层和段落宏观层三个层面分别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来评价文学翻译,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达到其翻译的目的,都应认为是合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为依据,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认识圣经翻译。通过简单追溯历史上的圣经翻译之争,得出了目的论能够给这些翻译方法上的不同观点一个合理的解释的结论,即各种版本及其所用的策略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