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前,在绥远、察哈尔地方当局的主导下,内蒙古西部地区近代法律人才的培养从无到有,取得长足进步,为本地法制建设提供了大量司法专门人才。伪蒙疆政权建立后,片面发展符合日本殖民利益的初等、中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造成本地法律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对于当地司法近代化构成了重大阻碍。  相似文献   

2.
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是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也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的必然产物,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传统观念的嬗变,这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来华留学生目的、日常生活情况、语言障碍、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等五个方面为切入点,了解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来华留学人数的迅猛增加,研究留学生跨文化沟通效果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从国内外跨文化沟通相关理论出发,结合问卷调查,对留学生跨文化沟通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留管人员与留学生对彼此沟通效果以及影响跨文化沟通效果各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留管人员要积极研究有关留学生国家文化背景,注重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端正跨文化沟通态度,提高跨文化沟通技能,制定有效的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来华留学生群体是“知华、友华”的重要力量,开展中国国情教育是培养来华留学生建立“知华、友华”情感目标的重要前提。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本传授,更要讲究策略,为来华留学生建立“立体课堂”。以哈萨克斯坦籍来华留学生为例,分析这一群体的适应情况并总结成因,从课堂、课外、企业三个方面尝试建立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特色地域文化、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为主线,引导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文化,完成跨文化身份的重构,以期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封建末世出现蔚为壮观的留日潮,究其成因,分为三类:王朝内观念渐变、废科举兴学堂的"新政"举措、以多为贵的鼓励政策是为其内园;日本各阶层或出于培养亲日派的考虑、或出于文化交流目的、或出于热心教育动机而持有的接纳态度是为外因;中日间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地理、人文因素是为日本吸引中国留学生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昆明话是云南地区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是这一地区社会习俗、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留学生在昆明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昆明话的影响。昆明话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上的差异给留学生学习汉语增加不少难度,本文具体描绘了昆明话的特征及给留学生造成的学习偏误,以引起对外汉语教师与留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来华留学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已成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由于不同国家留学生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不同,留学生管理离不开高校对留学生文化和宗教的关注.本文结合宗教文化,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留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10.
对外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活力,也使高校的对外接待和安置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对外接待和安置工作对来华留学生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适应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显然是目前留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深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对留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针对留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年多来对西南地区六所高校2 205名在校西南籍大学生皮褶厚度测试统计和身体素质的测试统计,找出了该地区男女大学生身体一般形态机能均值及身体成份均值,并以此拟定了西南地区大学生评定肥胖的指标,同时也测出了受试者四项身体素质的均值,通过与我国其他地区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的现状和差距,为该地区高校学生的体质调查和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来华留学生勤工俭学现象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华留学生勤工俭学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为人们所关注.本文试通过国际惯例等四个方面的分析,指出留学生勤工俭学已成为我国留学生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基于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其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满洲传统,清代吉林地区向来推行以"国语骑射"为主的教育模式.然而进入19世纪中叶,尤其是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随着大量汉族移民迁入,教育也随之变革.其主要表现为儒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学宫、考棚的设立以及科举的勃兴.从变化的特点来看,首先,吉林教育逐渐丧失原有的边疆特色,与内地日益趋同;其次,变革的主导者乃是士绅阶层而非官府;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变革后的吉林教育依旧落后于内地,近代化的教育模式尚未开启.  相似文献   

14.
贵州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迅猛,在留学生教学中汉语教学模式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十分重要。本文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留学生汉语教学特点,探讨了区域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希望为留学生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来华索马里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以英语为中介语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时语音方面易出现的声调问题并且结合对象学生发音的特征,提出针对各部分学习的相应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白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725-1726
西方兵操对为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不仅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更是引发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是开中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也是开体育教育近代化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唐朝以其繁荣的经济和开放的国策吸引了大批留学生.赴唐留学生的身份十分特殊,都是当时各国精心选拔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之后.中华文化的影响正是伴随着汉语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兴起而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15日至24日,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组团赴巴西、智利进行了参观访问。以刘诗海副所长为团长的参访团一行6人参加了第19届巴西教育装备博览会、访问了两国的4所学校,主要对该地区教育装备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甘硕业 《职大学报》2003,3(4):69-71
本文结合中法战争后广西农业状况来分析广西工业近代化的内力因素,认为广西工业近代化进展缓慢是因为农业没有为工业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和充分的市场条件。实现广西工业近代化需变革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陈超 《江汉学术》2011,(1):79-84
明清湖州结社众多,其中由耆旧组成的怡老之会尤为甚,这一现象彰显了湖州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我们深化其时湖州的地域文化认识.怡老会与地域文化关系紧密,湖州大量的怡老会体现了明清时期湖州地域文学精英和士绅阶层的昌盛,以及他们的雅集文会对湖州地域文化形塑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