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shù),源于数(shǔ);数(shǔ),又源于用。在用中数(shǔ),是孩子认识数的最重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板块一:读准一首词师:(出示《浣溪沙》)谁来读这首词?大家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每个字音。师:大家都听入迷了,你来评价一下。生:他读得很正确。师:是的,非常正确,预习工作做得很棒。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出“少”)读。(生齐读)读整句。(生齐读整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师:这里的“少”作“少年”意思,所以读shào。古诗词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  相似文献   

3.
【案例】 师:(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了一共有14根小棒。 师:你是怎么算的?能用小棒摆给大家看吗? 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  相似文献   

4.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5.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杨琴 《陕西教育》2009,(12):9-9
片段一:“摆12根小棒”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第一次教学实践】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展开手掌,是小棒)数一数,有几根? 生:12根。  相似文献   

7.
杜成芳 《海南教育》2014,(12):52-53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是这样!今天,我上了一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数花生"(认识20~100的数,准备100个花生,只拿出99个)。【片段回放】师:今天,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猜猜,我这里有多少粒花生?师:谁猜的准确呢?怎么判断?谁来数数看?(指名一生上来数。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98、99。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日记》2014,(11):51-51
正音篇复(fù)【常见错误】复(fù)杂(正)——复(fǔ)杂(误)【正确用法】"复",本义返回、回来,引申为恢复、回!归、实践,也指重复、夹层等,读fù。【语句示例】没想到最终的答案比我们这个答案更复(fù)杂许多。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师:现在,先请小朋友去迎接春天的脚步,认识美丽的春姑娘。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节,边读边数,一共有几行?(生自读,反馈)师:谁愿意上台来读前两行?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评评他读得怎样。生读: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没有处理好轻重缓急,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和韵味)师:他读得怎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师:还有吗?(沉默,无人举手)师:我请他再读一读,老师根据他的朗读,表演一下。小朋友要边看边听边思考,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返老还童”,摇身一变,成了春姑…  相似文献   

11.
【案例描述】人教版第五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观察算式,独立思考:20×3怎么算? 2.汇报反馈。生1:等于60。 师问:怎么想的?生1:我直接算出来的。师继续问: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正堡bǎo bǔpù【常见错误】瓦窑堡(bǔ)(正)——瓦窑堡(bǎo)(误)【正确用法】"堡",表示"堡垒"或部分外文音译时读bǎo,如碉堡、圣彼得堡、伊斯兰堡;表示"堡子"时读bǔ,如吴堡,瓦窑堡等;"堡"读pù时,多用于地名,五里铺、十里铺等的"铺"字,有的地区写作"堡"。【语句示例】瓦窑堡(bǔ)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日记》2014,(6):45-45
正音篇堡bǎo bǔpù【常见错误】瓦窑堡(bǔ)(正)——瓦窑堡(bǎo)(误)【正确用法】“堡”,表示“堡垒”或部分外文音译时读bǎo,如碉堡、圣彼得堡、伊斯兰堡;表示“堡子”时读bǔ,如吴堡,瓦窑堡等;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5、66页。【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回忆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师:(播放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时你关注到哪个关键词?生:计数单位。师:回忆下,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呢?生:一、十、百、千、万……生:0.1、0.01、0.001……师:我们还学习过什么数?你有什么新想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 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 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 生:第四节。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过程】一、翻折图形,唤醒认知师:长方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呢?生:长方形有横着、竖着、对角线上的4条对称轴。(请学生来折一折)师:(追问)碰到什么困难了?生:我发现长方形斜着的怎么折都不能重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周正娟 《学子》2012,(4):44-45
一、对话中感悟知识内涵【案例】刘德武老师《认识厘米》一课,认识直尺上的“0”的环节。师:(大屏幕上出示直尺)尺子上还有一个一个地数,大家一起读出来。生:(齐读)0、1、2、3、4、5……师: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数是最小的?生:(齐答)0。师:(点头)谁知道,0通常表示什么呀?生1:通常表示没有。师:说得多好啊。0表示...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 师:【出示插图】同学们,认识他吗?对,他就是小王子。【板书:小王子】谁来读读这本书的作者?一起读:圣·埃克苏佩里。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写的《小王子》这本书很多人都喜欢读。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师出示主题图,图略)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师:怎么列式?生:34+16。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生独立思考后,师指名汇报)(1)摆小棒。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根和16根合起来是多少?生:50根。师:最下面的这一捆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