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教师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教师则是一个个“社会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作为“社会人”,教师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必然要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各色人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尤其是置身于当今这样一个社会关系相对丰富、复  相似文献   

2.
和为“贵”     
高考是知识战和心理战的综合。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这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最关键的。老师、家长、亲友与同学是中学生的全部“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保证。在高考的备战中,学生要和家长、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给自己创造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保证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这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万事和为贵!高中生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同学和睦相处。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第一,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高考时,每一个同学都是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狭义地看,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请家长”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既能协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些教师把请家长来学校,作为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动辄就让学生把家长请来学校,让家长把子女领回去,这样,家长回去一定严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系网”越来越为公众所睹目.戏剧小说、电影、电视,以致人们的街谈巷议,无不涉及这一问题.一般议论者有之,专门的理论分析者亦有之.本文仅从“关系网”与社会组织系统的关系角度,重新认识这一社会现象.何谓“关系网”什么是“关系网”,众说不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和其它人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就某一个人来说,他有血缘关系、姻缘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等,这多种多样的关系构成了一真正的网络,个人只是这关系网络上的一个纽结,这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正常的.就某一个社会组织来说,组织内部有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组织外部有组织与社区,组织与顾客,组织与政府等关系,每个组织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处理这些关系,这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我们所说的“关系网”是否也包括这些正常关系呢?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是很难分辨的.为了正确地把握现实,完全有必要接近科学准确地界定“关系网”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最直接的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与同行个体和群体,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以及教师与自己的事业等.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自身、教育对象、家长、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呢?一、提高教师修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学生表扬优点、批评缺点已成了不少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习惯于用统一固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其实,一律这么做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身上的毛病很多,连他的家长都很无奈地请求我,要多给他“穿小鞋”,少给他“戴高帽”。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管理学生中处于核心地位。形象地说,班主任的作用好比是“气筒”与“桥梁”。一个班级有好几位科任教师执教,班上的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来自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这样,科任教师、家长、社会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班主任常常会听到任课教师发出的埋怨声,甚至还会碰到有的家长有意或无意地在学生面前贬低学校,贬低教师,贬低班级的不良言行。我认为此时班主任不能针锋相对,而应冷静听取,换位思考理解。首先,要当好“出气筒”。…  相似文献   

8.
管理心理学认为:正确、合理的“目标方向”是激发人们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考”是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所共同瞩目的问题,是人们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坏、一个教师教得好坏、一个学校办得好坏的尺度。这种自觉不自觉形成的社会心理状态在左右胁迫着学校教育。“考中深造”就必然成为学生的“目标方向”,成为教师、家长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法宝”。然而,农村中学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个“目标方向”并不属于所有学生,这个“法宝”对比例不小的一部分学生并不灵验。我曾对县二中八四级高中生作过测验,其测验结果让人深思。全级79名同学,对高考有信心的4人;抱着试一试心理的11人:想高考但深信自己考不上的48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谢飞 《考试周刊》2011,(88):216-217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共育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共同教育外来人员学生。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优劣。共同教育的理念是教师和家长交往合作的基础。首先,从促进外来人员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看,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扮演着相同的角色,是共同的教育者,共同担负着外来人员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其次,在人格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是天然的伙伴,因为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在青少年人格形成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最后,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的根本目的和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受社会重托,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尽管家长的教育出发点不同,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与外来人员家长不仅必须合作,而且要很好地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魏巨龙  徐凤芝 《时代教育》2009,(10):152-152
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知识,使学生在疲劳中学习,忽略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要重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某些层次的人的合作,这样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他的名篇《怎样解题》一书开篇中提到,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学生应当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的经验.但是,如果把问题留给他一人而不给他任何帮助,或者帮助不足,那么他可能根本得不到提高.而如果教师的帮助太多,就没有什么工作留给学生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授予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观念,不同于自己价值标准的问题和言语,要么斥之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这样做学生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扼杀了学生的思想。事实上,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说法。作为思品教师,想人为营造一个“世外桃园”,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做法。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接踵而来。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应压制,甚至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不唯书,不唯上”,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当法官,轻易做出具体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时刻起着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例如:在《能够承受挫折》一课中学生谈挫折的作用。大多数同学都从挫折给人的正面作用说起,这时,有一个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手,我鼓励他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他说:“挫折可以打倒一个人。”说完,底下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抓住这个契机,我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热烈讨论起来,进而对挫折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能撬起整个地球。”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自由环境。他们将会“百花齐放”。常言道:-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现代珠飞速发展,学生的思想在不断变化,对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现代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加强学习,提高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必须保持慈祥化、严格化、年轻化,楷模化,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真诚的沟通,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5.
和凌宗伟先生交谈,他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好玩”,“这个事情很好玩”;“可以这样和他们玩一玩”;“玩的就是不一样”,“玩”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在这样一个学生喊苦教师和家长都喊累,各个学校不堪重负的教育现实下,一个教育者却总是觉得教育“好玩”,这件事本身就很“好玩”。  相似文献   

16.
冯丽俐 《云南教育》2008,(22):31-31
千万不要仅就教材讲“三生”,人人做份试卷,就交卷了事 如果一个教师生存、生活状态有问题,让他阳光地教学生就很难 只管向孩子要考试分数,不看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家长不少  相似文献   

17.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如何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从而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多年前,徐汇区教育局就提出“聚焦课改,决战课堂”的口号。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注定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的理解上,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如下论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人的本质就被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诚然,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社会关系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一个人既不能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也不能超脱这种社会关系。他的本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决定。但另一方面,从整个人类来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爱”,才能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其实,家长对孩子无限度的宠爱,足以使他在欲望的泥潭里迷失了方向。艰多孩子真的是什么也不缺,缺少的正是“失望”。人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孩子同样如此。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一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