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本文是我们用数理逻辑方法进行虚词的逻辑研究的又一个探索性尝试。这种研究除了以期对虚词有更深入的认识外,还旨在揭示言语交际中的逻辑推理形式,为人工智能机提供自然语言理解的逻辑基础;同时我们还期望对今后建立虚词逻辑的公理系统作一点微观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表现明显,三百多个复音虚词,同义词有四十几组。其中有四组同义聚合词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是表示时间短暂的复音时间副词、表示频次的复音频度副词、表示肯定揣测语气的复音语气副词和表示总括范围的复音范围副词。通过与《高僧传》《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比较,《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聚合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僧传》次之,《搜神记》相对较少。总体看来,中古汉语的复音虚词同义聚合现象已突出,与中古时期复音构词法的进一步完善及语言表达的愈加复杂性、精密性有一定关系。同义词繁多容易造成记忆负担,因而《世说新语》复音虚词中的同义词被保留下来的很少。  相似文献   

3.
《尔雅》中所收录的虚词反映出先秦时期人们对虚词重要性的认识,从先秦大量文献中可以印证,但也可从文献中发现其中一些虚词的用法并未收录.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代,尤其是清代对古汉语虚词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纵观对古汉语虚词研究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虚词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公元五世纪,然而直到清代对实词和虚词的功能判分才完全明晰,也就开始了系统的汉语虚词研究。清代最重要的虚词专著有《虚字说》(袁仁林著)、《助字辩略》(刘淇著)、《经传释词》(王引之著)三部。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了每部专著的研究侧重点,三部著作既拥有各自的价值意义,同时又互相连接,形成一座从传统虚词学研究走向近代虚词学研究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本文打算介绍一下中学文言文中的一些复音虚词。所谓复音虚词,是指多音节的副词、连词、语气词等。下面列举的复音虚词,有些同志可能对其中的某些个有不同看法,说这不是词,是同义词连用,是固定结构。由于语法学界在划分汉语中词和非词(小于词的语素和大于词的词组)的界限上,标准不一致,加上古汉语中有些复音虚词还处在形成阶段,形式还不很固定,有不同看法是自然的。比如“既已”、“借第令’,有人说是“同义词连用”,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合成词,是同义语素并列造成的词,因为它们是一个意义单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下面将中学文言文中的一部分复音虚词分条列出,逐一说明它们的词性、用法以及该怎样翻译,供参考。须臾(斯须)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复式虚词,即虚词与虚词、虚词与实词的连用形式,了解复式虚词,弄清它的意义和作用,对阅读文言文,无疑将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庄子》的内容博大精深,语言变化多端,其复式虚词的用法,既不定于一樽,那么意义必然非常丰富。理解它们,将为阅读文言文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8.
自《马氏文通》始,我国学界对汉语词缀的研究已百又十年了,学者对词缀的认识愈发深入,从一开始的虚词、助词、词缀不分,到对三者有了较为明确的界说。但就词缀的辨别标准,特别是判断具体的某一个汉语语素是否词缀的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该朝着简化判别标准或者确立主要标准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9.
徐锴对虚词的研究在汉语传统语法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承上,徐锴在许慎<说文>基础之上,吸收了汉唐训诂学家对虚词的研究成果;启下,对后来论述文言虚词的专著,尤其是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有很大的影响.徐锴对词性的认识、对词语的结构分析和变换分析,增加了释义的明晰度.  相似文献   

10.
虚词的义项分合在学界一直存在分歧。研究虚词时,研究者常把句义归为虚词的意义,造成虚词超负。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还",发现"还"字句都存在一定的预设,具体预设内容一般由语境决定,且整句话表达了与预设相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所总结出来的"还"的义项进行再考察,可以发现:那些所谓"还"的义项不过是由具体句式或句义造成的,并非"还"的固有意义,"还"仅用来表达"反预设"之义。这解决了"还"的义项分合问题,从而为超负的"还"减负。  相似文献   

11.
许慎从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二分法吸取哲学观和方法论,从前代学者关于语言的论述尤其是对虚词的解说中吸收语言理论和词语考察方法,在《说文解字》里从理论上对虚词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表述、从实践上用文字排列顺序来进行区分,成为我国第一个明确划分虚词和实词的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准后缀是正处于虚化过程中的词缀,但由于概念不够明确,准后缀与典型后缀、与实词之间界定不够清楚,导致实践中准后缀的判定不够统一。通过对汉语典型后缀、准后缀在类化、虚化、定位和语法化几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1)表义功能的强化与弱化是典型后缀与准后缀的主要区别;2)粘着性的差异构成准后缀内部各词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商务报告不同于文学写作,商务写作中的词汇也有它独特的特征.在商务写作中,宜选用简单、确切的词汇,使要传达的信息清楚,易懂.技术术语应尽量少用,因为它们会使文章晦涩难懂.还应注意避免使用含性别歧视的词汇,它们会使人产生不快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实例分析和探讨了英语中的拉丁语前缀的特点,指出这些前缀多数不具备滋生能力,存在异体,含义较为模糊并附于粘附词基。  相似文献   

15.
俚语新论     
"俚语"这一名称产生得较早,历代辞书也有对俚俗词语或说法的收录,现代的某些辞书也对俚语做了解释,但具体什么是俚语,它的性质特点是什么,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说法。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是俚语,它与俗语、谚语的区别,俚语的性质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王丹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6):44-45,58
从概念上来说,"六书"中的每种汉字结构的归类都是明确的,但就一个汉字来说,究竟属于哪种构字法,有时却不易确定.所以,诸多学者倾向于"三书说",将象形、指事归为一类,但这只是在回避问题.其实,象形、指事有明显的区别,存在于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之间.  相似文献   

17.
训诂术语,就是传统训诂学的专门用语.传统训诂学的术语确定工作已经自发地进行了两千年.训诂术语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更需要在现代思维科学和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术语的归纳和建设,需要注意术语的单义性原则、新术语必须意义明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虚词中助词和语气词并立是一种进步,比较符合现代汉语虚词的实际情况。助词和语气词不但应并立,而且对助词再分类时,还应该让语气助词和语气词并存。  相似文献   

19.
略论语气助词与语气词的分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词中助词和语气词并立是一种进步,比较符合现代汉语虚词的实际情况。助词和语气词不但应并立,而且对助词再分类时,还应该让语气助词和语气词并存。  相似文献   

20.
"词也"或"辞也"在训诂学著作中,均被认为是用来说解汉语虚词的术语,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认为<说文>中"词也"并非是解释虚词的术语,"某词也"也并非全是解释虚词的术语.<说文>中"词也"类训诂术语共有25例.从语言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七类,是否均为解释虚词之术语,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说文>"词也"之类训诂术语,并非是毛亨、郑玄解释虚词时采用"辞也"的沿用.许慎对虚词的解释比毛、郑显得更加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