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作为以宣传广播、影视等方面内容为主体的专业报,长期以来随着广播、影视节目一起深入千家万户。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报以家庭为单位被广大读者所需要,它直接面对的就是生活在城市村镇的一个个普通家庭,鉴于此,我们不妨把广播电视报定位为“家庭”类的平民化报纸。从文化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报这类平民报纸与党报等主流报纸相比,其特色主要表现为:一、平民化借用文学的语言,平民文化所探讨的“母题”就是城镇平民的日常生活,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文娱活动。平民性特征决定了平民报纸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平民文化植…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影视文化生活娱乐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城市的广播电视报已经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服务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内容。比如《营口广播电视报》,就被称为"百姓的报",它的办报宗旨就是服务广电,服务百姓。报纸的内容也相应地分成  相似文献   

3.
苏虹 《新闻大学》2002,(1):58-60
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因为一张报纸的扩大发行,毛泽东同志相继在三次重要会议的讲话中阐明这样做的必要,这在新中国报刊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张报纸就是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参考消息》,目前它已成为百姓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毛泽东同志抓《参考消息》扩大发行这件事本身,也成为我们解读毛泽东同志关注新闻媒介以及了解和研究当时新闻媒介环境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是怎样的一张报纸?这是读者一直在问,专家一直在探讨,我们也在自问的问题. 2006年底,<安庆广播电视报>采用铜版纸封面,并装订成册,成为安庆市首张杂志化"本儿报".铜版纸印刷,提高了报纸视觉效果,使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加深,同时也区别于日报、晚报,吸引了广告客户.我们让普通百姓、行业模范、标兵成为报纸封面明星.为摆脱单纯的节目纸,扩充了社会资讯、娱乐视听、生活健康等内容,全方位服务市民生活,努力向家庭文化生活报转型.  相似文献   

5.
谢驻军 《青年记者》2012,(18):61-62
“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著名老报人赵超构对晚报的定位.随着现今城市社会生活的转变,社区更多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聚集地,并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生活的变化给都市类报纸提出了重要的课题,晚报怎样“飞入”社区,来增强晚报的贴近性,提升晚报的竞争力呢?近年来,地处江苏连云港的苍梧晚报在社区报道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献 《视听界》2006,(2):85-86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依托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市民报,历来就是一张进入家庭的大众报纸,是一张工具报。但是,随着人们收视习惯的改变,电视报渐渐失去了以往“看电视必需品”的地位;同时,随着报纸市场的迅速发展,靠单一的“电视预告”功能,已经很难维持广播电视报的良性运转,开拓服务于家庭的其他功能已是广播电视报的当务之急。一、功能要有独特性抛开“广播电视”不说,就作为一张周报(周刊),在成熟的媒体市场中,其类型大致可以归纳成六类:一类以时事新闻为主;第二类以娱乐为主;第三类为生活潮流类,内容多为本地和国际流行的时尚;第四类为美容时…  相似文献   

7.
一张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报纸──对《华西都市报》走向市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经验的剖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在近年成都的报业市场上,有一张“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畅销报,文化层次低的普通老百姓喜欢读,文化层次高的教授、作家、机关干...  相似文献   

8.
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进入家庭,广播电视报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如果说现在收音机,尤其是电视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那么依附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广播电视报从目前看还远末成为家庭的基本生话资料。怎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报成为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即广播电视报真正成为一份家庭化的报纸呢?本文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时策。一、广播电视报首先应是家庭休闲报有些研究人员把广播电视报的读者群总结成这样几种人:“放学回家”、“赋闲在家”、“机关茗家”、“企业居家”,他们既喜爱读书看报,又是喜欢听广播看电…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方性广播电视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我认为应该在满足读者声屏收视需求的同时,确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这是因为,广播电视报是家庭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的报纸之一,是和广大读者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报应如何增强可读性,真正办成读者“看电视少不了,不看电视也需要”的报纸?我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读者的需求当作编者的追求。 以深入的调查了解读者。广播电视报是一张进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报人面对的是广泛、复杂,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多层面的读者,如果报人只顾低头盲目办  相似文献   

11.
我 国的广播电视报经过20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一类发行量大、深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受众群的报纸。但是 ,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的。由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普遍下降 ,昔日在发行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失去 ,“光芒”正在逐年消褪 ,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很不乐观。因此 ,深化广播电视报的改革迫在眉睫。当前 ,广播电视报编辑人员观念滞后 ,仅靠“节目表”的功能拓展生存空伺 ,许多旧的观念已在广播电视报工作者头脑中造成思维定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编辑的行为 ,阻碍着他们以全新的市场观念指…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报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竞争中,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大部分出现了“双降”危局,即报纸发行和广告经营收入大幅下降。广播电视报究竟还有没有市场潜力?“双降”危局能否扭转?本文拟就此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认识两大优势 发掘市场潜力广播电视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刊登节目表、剧情介绍和演艺圈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这种被俗称为“节目报”的广播电视报,曾一度走俏市场,有的城市发行上百万份,有的几十万份,走进千家万户,受到读者青睐。这种优势,暂且称为“广电优势”。但是,问题在于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发挥“广电优势”的同时,忽视了…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15.
赵超构同志在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提出一个动人的口号,要把报纸办得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宗旨和目标。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标经过《新民晚报》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的努力,圆满地实现了。现在《新民晚报》已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多的报纸之一,更难得的是它的读者绝大多数是自掏腰包订阅的,这在全国是少有的。这说明,它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喜爱,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令人叹服。毛泽东主席在1957年谈报纸工作时说过:“报纸是要有领导的,但领导要适合客观情况,马克思主义是按情况办事的,情况就包括客观效果。群众爱看,证明领导得好;群众不爱看,领导就不那么高明吧?”  相似文献   

16.
有着65年历史和独特风格的新民晚报历来十分重视摄影报道。用总编辑丁法章的话说,不重视新闻图片的报纸决不是一张好报纸,没有新闻图片的版面称不上一块好版面。 立足于提高报纸质量,让图片成为版面的点睛之笔 重视新闻图片,把它视作报纸版面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新民晚报的传统。近些年来,他们更自觉地认识到,作为一张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宗旨,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生动形象、丰富多采见长的报纸,必定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从读者心理和宣传效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服务于声屏的家庭报纸,可以说,服务,是广播电视报的宗旨。那么,广播电视报的服务又有什么特性呢?一、多方面的立体服务广播电视报的受众非常明了,多半是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他们买广播电视报的目的也非常简单明确:了解声屏播出的内容。随着报业的发展,声屏内容的丰富多彩,也随着读者眼界的开阔,他们又希望了解声屏后面东兄西。所以又有了声屏延伸的服务内容。而近些年.因其家庭报的特性,眼务的内容又拓展到生活眼务,报纸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不断充实和更新,就目前状况而言,广播电视报的服务有以下…  相似文献   

18.
晚报不同于日报,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它是直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这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就要求晚报必须直接参与群众生活、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9.
晚报与部市报竞争中的“同”与“异”,是指晚报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亦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留“同”。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根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读者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普通市民,都注意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晚报追求的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则试图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有些同处一地的晚报与都市报在一段时期内,实际上确立了同一个目标读者群。其二,都属于“软”性报纸,内容取材都…  相似文献   

20.
刘奋 《新闻实践》2002,(6):45-46
广播电视报作为我国报业中的后起之秀,崛起于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目前,各家报纸期发行量在当地各种报纸中均名列前茅。但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广电报的信息资源不断地被其他报纸及传媒或多或少地占用,广播电视报固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报纸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另外,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