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养理应成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亟待完善的新任务.特别是对新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培养计划,以利于找到一条适合新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养的方向,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应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的前题下,确定其课程的内容、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略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发展个性的舞台,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使这个舞台永不倒塌的保障。只有实现常态化实施,才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一、课程意识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前提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比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4.
陈若君 《辽宁教育》2013,(11):28-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增设的课程形态,是我国3~12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回顾过去10年间的推行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课程教学学科化倾向严重,对学生学习指导不到位,课程评价方式失衡。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综合实践活动任教教师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在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旨在从分析问题原因的角度,理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任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并尝试讨论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及实施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存在目标不明、缺乏策略、方式单一、力度不当等问题。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指导必须要体现有效性原则,才能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也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精神的根本目的。要使教师的指导具有有效…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并在总结反思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应该从组织机构、教师能力、课程资源、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多维度构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瓶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需要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提高专业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增强专业情感、丰富专业知识、完善专业能力,依托基于教学情境的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级研修培训活动,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师范院校要做好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职前培养。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教师要通过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我是从2005年开始担任这门课的指导教师的。十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真谛、教育的力量与教师这一职业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自身的理念和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是反思性实践。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缺乏反思批判意识和反思批判能力,对自身的新角色缺乏理性的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师资培训机构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相应的教师培训方式。“三阶段”教师培训模式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上的三个转变,把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分为理论学习、见习学习和实践学习三个阶段十二个环节来实施。实践表明,该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初步具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体验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但在这几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瓶颈”,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轻过程、走形式、指导不到住等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选题的适度性;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和成果呈现方法的多样性等几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真正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专业师资缺乏是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区域性培养课程师资的过程中,通过潜心研究,苏州市勾勒出全能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像”,立足区域基础,又理性提炼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即主题设计网络化、课堂指导综合化、教学评价理性化,为课程师资的区域性培养明确了基础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吴福林 《考试周刊》2009,(15):17-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和唯一的指导者,而是学习者、课程开发者、研究者和共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6.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基于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实践为基本形式,以基础教育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基础教育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师范性等特点。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师范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吴贵君 《湖南教育》2005,(20):27-28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了中小学校。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时间,无论课程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对其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笔者在与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们交流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的目标与内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学科课程都有很大变化,这对精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从人的因素来看,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表现及师生关系尝试性地进行了评价,旨在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指导意味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建立规范;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帮助进程、倾听体悟。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反映在指导的适时性、适度性和适当性等方面。教师有效指导应设计指导方案,突出实践学习方式的程序性方法与策略性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师范院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养中存在的相关教师及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