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论》是四川大学新近策划并推出的“新闻传播学书系”中的第一本,该书主编邱沛篁教授做过多年的编辑、记者工作,是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开创者之一,先后担任过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和新闻学院院长,写过不少优秀的新闻和通讯,有着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自1981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他一直讲授“新闻采访学”这门课程,并出版了多本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专著。其中,1989年出版的《新闻采访艺术》就是其以前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1989年以后,邱沛篁开始给硕士研究生上“新闻采访研究”课程,他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蓝鸿文同志写了一本书,叫做<面向新闻界>,这是一个深含意味的书名. 鸿文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他从当地方报纸记者开始,之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出版这一本书,是他几十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之一,是很不平凡的一本著作.他写的新闻文章,值得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工作者、新闻系的师生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靖鸣是广西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等课程的教学。最近他推出了专著《新闻意识与消息采写》。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主要的新闻教育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设有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世界新闻、新闻业务、国际报道、英语新闻写作七个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这三所大学新闻系设有新闻学等有关专业。北京广播学  相似文献   

5.
辛华  张春平 《传媒》2002,(10):23-24
“钗于奁内待时飞” 张春平:现在新闻界有很多名人都是您的学生,比如艾丰? 方汉奇:艾丰的本科是在人大新闻系念的。 (找出一本册子) 这本人大新闻系编的同学录上能查到他的名字。当时他不叫艾丰,叫艾宝元。他是1961年毕业的。这一届毕业生,后来很多都在新闻界做了领导,原中央电视台的台长杨伟光,原香港《文汇报》的社  相似文献   

6.
近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主任汪新源同志所著《新闻心理学》,一阵清新、纯朴的气息扑面吹来。在当今言必称“学”的年代,这确是一本真正称得上“学”的专著。新源同志50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在省报当记者、编辑。这本专著可以说是他三十年新闻生涯的总结. 记得1984年初夏,我去贵阳开会,途经武汉,他就对我谈及准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索一  相似文献   

7.
在南京政治学院众多令人敬仰的师长中,有这样一位教员,他创下7年授课量达400多课时、同时担任5门主课的最高记录。他就是新闻系业务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盛沛林副教授。60年代初,盛沛林副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91年,他从西安政治学院调到南京,如今,他已在部队院校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了14年。我是1993年9月考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一进校门就认识了他。如今,4年过去了,我和他许多的学生一样已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不想张扬的许多“小事”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对于新闻系93级学员来说,谁都…  相似文献   

8.
书讯     
《新闻采写百家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资料室编纂的《新闻采写百家谈》即将出版,它是一本文摘性的新闻业务读物。内容包括: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论新闻采写,记者修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通讯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报告文学写作七个大部分。共摘录了自1913年到现在七十二年间两百多名中外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尹韵公 《新闻传播》2005,(11):10-10
大学新闻系学习时,有几项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如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记忆之中的编辑课程,好像它的主要涉及对象是报纸,稍带杂志,略提广播和电视。可能是时代条件的局限,任课老师大都只是在报纸干过编辑,或者有过报纸编辑的实践经验,但这并不妨碍老师们教授起来一脸轻松,头头是道,满室妙语。其中一位老师尤其能授业解惑,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编辑是美的享受。他以报纸为例,称版面编辑应当是美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因而版面语言应当是美的语言,版面安排应当是美的魅力再现。  相似文献   

10.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1.
《面向新闻界》序安岗蓝鸿文同志写了一本书,叫作《面向新闻界》,这是一个深含意味的书名。鸿文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他从当地方报纸记者开始,以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出版这一本书,是他积几十年来辛勤劳动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采访与写作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汤世英与薄浣培、劳沫之共同编著的《新闻通讯写作》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在新闻写作课教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反复修改编著而成。书中详细论述了新闻、通讯这两种报纸体裁的特点及写作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主要篇章有: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新闻的结构,不同类型新闻的写作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新闻采写百家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资料室编纂的《新闻采写百家谈》即将出版,它是一本文摘性的新闻业务读物。内容包括: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论新闻采写,记者修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通讯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报告文学写作七个大部分。共摘录了自1913年到现在七十二年间两百多名中外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学,科研人员的成功经验和论述近七百条。本书约二十三万字,定价1.50元。(刘保全)  相似文献   

14.
林帆 《新闻记者》2006,(11):71-72
曾几何时,复旦大学新闻系好不容易增设了一个“编辑(书刊)专业”,但因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只“昙花”一现便夭折了,不免使人感到痛惜。 上世纪20年代伊始,上海圣约翰大学首创新闻系,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新闻学科。嗣后不少知名大学都闻风而动,先后设立新闻系或报学系。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里,这些新闻学科从来就是重“采写”而轻“编辑”,这与报社总编辑撑大旗、编辑部掌握版面的实际太不相称,也许编辑是默默无闻“为人作嫁衣”,记者却抛头露面署名见报的世俗原因吧。但是,中央主管这方面的领导却不是这样想的,像胡乔木同志一直主张新闻院系要重视培养编辑人才,因此借1952年院系调整之机,便把燕京大学新闻系易名为“编辑专业”并进北大(后不知何故于若干年后又恢复为“新闻专业”)。只是习惯势力使然.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北大编辑专业课程安排基本上纹丝不动.编辑课仍然是作为仅有的一门业务课(到报社实习还是主要由记者指导),甚至原来的系主任蒋荫恩调去当总务长,由他亲自开设的编辑课就乏人传承.只好到有关单位去求援。记得当时请到中宣部报刊处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当兼职授课.但毕竟是非专业老师,讲授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大多是介绍报业情况。至于复旦新闻系,也是同穿一条连裆裤,从其教学组织可见一斑。我是从燕京新闻系——北大编辑专业毕业分配到复旦新闻系的,感同身受这老一套。当时系里共设三大教研室,一是“新闻理论”;二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再有就是“新闻史”。“编辑”势单力薄,只作为“教学小组”挂靠于“采写”教研室。和北大的“编辑”号称专业相比,自是相形见绌。不过后来还成立教研室了.那是与“评论小组”合并成的“拉郎配”,才有了自己的归宿,不再寄人篱下了。接下来是中国知识分子备受煎熬的荒唐岁月,自己的命运还无法掌握,谁顾得上学问学科?以致如今全国设立诸多新闻院系,而“编辑”课依然处于弱势,不成气候!  相似文献   

15.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简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栏的话: 新闻圈内的人都知道。艾丰是北京的知名报人。他是大记者、名编辑,是学者、作家,还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关于写作的新闻学入门教程是我国大学新闻系最流行的教材.盛行十年不衰。今天,我们特开此栏,为的是让读者能从艾丰老师的亲传相授中.获益有得。自此,每月您都能听到艾丰老师在和风细雨声中.谈写作……  相似文献   

17.
谷明刚的记者梦是从上中学时开始的。每次读到那些激浊扬清、文采飞扬而充满浩然正气的报道,他都会产生一种由衷的钦佩。同时还会想:我要是一名记者该多好! 高考了。谷明刚想的是上新闻系、学新闻专业,可录取他的却是警校。他的记者梦就此中断了4年。参加工作后,他成了淮阳县公安局一名刑事技术员。这时,他的记者梦又复苏了。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他开始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琢磨报上每篇文章的标题、导语、写作角度和立意。慢慢地,开始“上路”了,“命中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县公安局领导看小伙子是块料,就提拔…  相似文献   

18.
孙乘同志是杂坛老将。六十年代初,他的脍炙人口的《“火车头”与“老黄牛”》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摘抄在日记里,对王杰的成长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段杂坛佳话,曾被广为传颂。1984年10月,徐乘奉调至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执教之后,在继续进行杂文创作的同时,有感于杂文创作在思想解放的春风吹荡之下再度勃兴而杂文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的现状,开始潜心研究杂文理论,孜孜矻矻,焚膏继晷,坚持不懈,终有大成。当我们于羊年之春读到这本洋洋十八万字的理论专著《杂文学》时,它已作为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杂文课的教案了。中华民族的杂文源远流长,它兴盛于二十世纪二  相似文献   

19.
罗马尼亚斯特凡·乔治乌学院(高级党校)的新闻系是罗马尼亚全国唯一的最高新闻学府。我到那里访问,向系领导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闻系要放在党校里呢?他回答说:“新闻工作者就是党的工作者。”高级党校的新建大楼是一座用玻璃砖建成的现代化建筑。这座大楼的整个第六层部属于新闻系。这里的环境、布置,给人以清幽、憩静的感觉,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我从六楼的电  相似文献   

20.
你读过新闻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吗?一定会被书中所作的某些新探索所吸引吧!这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从事新闻工作的宝贵经验谈,也是他的主要著作。这些新闻理论指导他进行了新闻述评写作的实践,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好评。艾丰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广播电台工作过较长时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他常常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在求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