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小窍门     
生活小窍门怎样保护书角经常翻阅的书籍,尤其是教科书,书角纸容易拆卷,以下方法可以保护书角。1.用鸡蛋清涂在书角上晾干。2.把蜡烛油滴在书角上,再用尺子把蜡油刮平。3.在书皮的四个角上,各粘上一块硬三角形的纸,再包上书皮。4.如果书角已经折卷,可用湿布...  相似文献   

2.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4)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6)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角的知识,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体编排在二年级下册与四年级上册。如果说二年级下册是紧密联系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直观、形象地描述角,初步认识角,那么四年级上册是在认识直线、射线的基础上,静态地画出角,进一步地认识角,并学会度量角,进而体现角的一些简单运用。作为教材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角的平分线有两个重要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分析1.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析2.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分析生长点:角的概念,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角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形”,更是一种“量”,是一种用来刻画两条射线张开程度的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角和比角,当此工具不能满足需求或者是不能直接比较时,就有了学习量角器的必要性。量角器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角的仪器,认识量角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是怎样布局的。延伸点:量角、画角,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角的大小本质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2.在认识角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我童年记忆最难忘的是:在读小学一年级的一次班会课上.教数学的张老师出了一道智力题“一张长方桌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来考我们.不大爱动脑筋的小虎脱口而出:“还剩三个角”.稍微喜欢思考的小红借助模型说:“还剩五个角”;一向爱动脑筋的小明却说:“可能还剩三个角或四个角或五个角”,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给大家看,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说:“小明钻牛角尖”.这时,张老师夸奖了小明并分析了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了直角,并能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的编排是先从现实生活中的斜拉桥提取出三种角,然后认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接着是折直角、用活动角摆出锐角和钝角,最后是几个相关的练习,分别是在实物上找角,辨认三种角,画三种...  相似文献   

10.
一、从熟知的实物中,感悟角的表象师:(展示一条红领巾)你看到了什么?生1:看到一条红领巾。生2:它是红色的。生3:它是三角形的。师:它有几个角?谁能指给同学看看?生1:红领巾有三个角。生2:(从顶点出发,分别沿两边比划)这就是一个角。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红领巾外,还有许多物上有角,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个角,再说说你见到过的哪些物品上有角。比一比哪个组找得最准最多。(学生进行找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正>角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角是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基础。人教版教材将角的相关内容安排在二年级和四年级:二年级是对角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相似文献   

12.
灵机一动     
“剪”破难点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68页有这样一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学生对这两个角为什么会一样大,一时难以理解、接受。为此,教师采用如下做法。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边动手拉活动角,边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很快得出结论: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然后,教师提问: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操作,并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正芹 《小学生》2010,(11):19-19
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角的认识》。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学生认识了“角”的概念之后,她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自己身边遇见过哪些“角”,并且让学生大胆的说。一名学生当场冒出这样一句“不守成规”的话:“老师,你的上嘴唇就是一个‘角’!”在一堂数学课上,年轻的女教师的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王丽燕 《家庭教育》2004,(10B):27-27
在一次科学课上,老师和孩子们讨论枫树叶子有几个角的问题。有个孩子不顾眼前的枫树叶只有六个角的事实,偏说有“八角枫”,还非常坚决地说,他曾经看到过八个角的枫叶。  相似文献   

15.
用《几何画板》软件不仅可以表示0°~360°上的角,还可以表现任意角,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红领巾、三角尺、时钟和折扇等学生熟悉的物体。学生观察后,电脑屏幕上消失物体的颜色,退去图形中的一些线条,只留下一个角。学生认识到:角存在于身边的物体中。接着,学生在折、摸、辨、比、画角的过程中理解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课后,教师留给学生作业: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中有哪些是角?在作业完成后的汇报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电线和电杆组成了角,看见房子顶上有角,发现人在走路时两条腿形成的角,知道每个人的拇指和食指可以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17.
[案例]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角的分类》教学实录片段。[片段1]多媒体显示一个角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逆时针旋转,角逐渐变大,最后两条边停在一条直线上。  相似文献   

18.
别解(Ⅰ)鉴于课本P31 11题:经过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如果斜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相似文献   

19.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三角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运用它不仅可以直接确定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三角函数值,判断各象限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推导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而且还可直接运用它求三角函数式的值,求三角函数的最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与三角不等式等.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1.椭圆中,短轴的一端点与长轴的两端点所成的角,是椭圆上所有的点与长轴两端点所成角中的最大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