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已经闯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正在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的前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网络的使用对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的时空限制,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互联网及其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机遇与挑战,提出互联网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审美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构建“管、导、 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第四媒体,正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师生员工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今年2月我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全校学生平均上网率已达到92%,其中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到三分之一。学生把文化娱乐、了解时事新闻和学习知识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时代潮流的主要标志,成为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样,互联网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主流文化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63%,18岁以下的占17.7%。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戚鹏 《上海教育》2016,(Z1):96-97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已经步入E时代,时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和WiFi的覆盖,人类已经昂首迈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必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也无例外。从早期的课件PPT、三维动画、教育视频到今天热议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变革,每一种教育技术革新都有互联网的影子,互联网业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渠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主体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如何适应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准确定位和正确利用网络舆情,并通过有效的网络管理来抑制其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闫冬 《时代教育》2009,(11):268-268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凭借诸多的优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影响到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进程。酒店业作为近年来我国发展势头良好的行业,其管理模式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技术对酒店业管理模式施加的影响,进而得出酒店业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创造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10年了,10年来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信息资源开发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影响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它的到来引起了一场人类社会的信息革命,10年来,中国互联网更是走过了激动人心的历程:从1987年科技“网”事如烟界和教育界长期试用互联网到1994年成功使用互联网,从1994年以后4大主干网先后建成到1996年互联网进入活跃时期,从2000年的网络泡沫到2002年的理性思考和产业的创新、产业链的形成以…  相似文献   

9.
寓教于乐何去何从——教育网络游戏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娱乐方式,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孩子成长的见证之一。但就目前来看,这种融入的过程显然让整个社会很是担忧。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Internet)是一种新兴媒体,它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社会迈向了网络时代。时至今日,网络也已敲开中国的大门,向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互联网的使用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如一把“双刃剑”。本文主要就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从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方面着手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在无线电通信、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语音与图象分析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这就对互联网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它朝着多学科、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计算机专业。它已发展成为电气自动化,测控与通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网络化已经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而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目前互联网已大规模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影响的不断扩大,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网络社会”。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将不断增加。“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学习为正式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了阶层跃升的第二次机会。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学习对阶层获得的影响特点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学习对阶层获得的影响具有阻贫性和局限性,即有助于脱离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层,但无益于进入社会中上层和上层;互联网学习对阶层获得的影响具有户口类型和单位类型异质性。互联网学习提升个体阶层获得的机制在于,通过提高技能水平、收入和工作满意度等改善客观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城乡和单位性质制度分割,并改变社会认知,降低被剥夺感。  相似文献   

14.
父母的教育素养在幼儿的成长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幼儿。我国父母的教育素养程度在整体上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在教育常识、教育能力、教育观点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社会不断进步、互联网快速发展、人类知识快速更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育出符合新时代的新人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良好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父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密切的人,其自身素质为幼儿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和家长个人因素来分析父母的教育素养缺失的原因,并对提高父母教育素养提出了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从它产生之初就已经、正在和必将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必然包括对人类的学习方式的影响。从国内来看,“目前全国各大学校园网已经普遍建立,近5-10年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将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如何使广大师生尽快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穹这是我国教育界必须着重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桑新民2002)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的学习是终身化的学习。因此个体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制约学习者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深深的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无疑成为网络时代的弄潮儿,网络文化对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并探讨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短短的几年里,互联网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本主要阐述其对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旨在推动传统企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推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个体,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日常话语和行为的主要单位。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缺场性特征和大众广泛参与的影响下,个体化在中国网络社会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社会网络的个体化发展,在缺乏网络行为的指导和审查情况下,人们易产生一些不合社会规范、危害社会秩序的失范行为。因此,只有理性地看待网络社会的个体化发展,在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加强网络社会控制,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网络家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使6亿多社会成员开展了十分活跃的网络社会交往,而且因为缺场的网络空间和传递经验的生成,社会空间和经验事实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分化。缺场空间的迅速扩展,传递经验对实地经验的导引和助燃,已经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尖锐挑战。社会学对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一日千里;作为一种工具。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甚一日。使我们进入了网络化时代。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受到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深刻影响;网络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因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必须重视的内容,而如何面对和解决大学生因沉迷网络导致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