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比比谁的问号多———培养问题意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从发现“谜”到揭开“谜底”,充满着悬念和智慧的思考,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课文可从质疑课题入手。如:谜底?山谷中有什么谜?怎样揭开谜底?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作“鸟瞰全景式”的朗读,看他们了解哪些问题,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在与文本“远距离”对话中,学生不难发现山谷中特有的现象,知道山谷之谜是什么。但由于个体经验不同,关注点不一样,阅读困惑也不同,教师要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如:东坡的雪松为什么能完好无损的保留…  相似文献   

2.
教学一得录     
挑山工登泰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为什么?这是领悟《挑山工》一文主旨的关节。根据课文的顺序,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设“谜”引起悬念。初读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谜”读书:①挑山工走的路程为什么比游人多一倍?②为什么挑山工走得并不比游人慢?③启发学生用一句话归纳以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 ,统揽全文1 教师板书课题《一件运动衫》 ,请学生快速默读 ,勾画出描写运动衫样子的句子 ,并找出与这件运动衫关系紧密的人物。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是我们对五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一个要求。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读文 ,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同时 ,从课题入手 ,围绕运动衫提出的问题 ,便于使学生迅速地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抓住课文的主干。〕2 根据学生读书汇报 ,板书 :“小男孩———印有蓝色麋鹿红运动衫———老人” ;请学生再读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 ,按要求说话 :(1)请说一句含有“小男孩”和“运动衫”…  相似文献   

4.
数学灯谜     
(五)与全排列有关的谜格 有些灯谜带有谜格.先介绍移字类的谜格.设谜底由三字组成(假定为“读书好”),记其原序为123.按全排列公式,其排列方式有六种;对应的谜格有五种(原序无格),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苏宁 《教师》2012,(27):70-70
上完了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原本预定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想到在一个课时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完成。课后反思,我想成功之处在于:在实际教学中,不同于已有备课方案,而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课的伊始,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题目写‘山谷中的谜底’,那谜面是什么?”“这个谜揭开了吗?是怎样揭开的?”  相似文献   

6.
在执教《鲁本的秘密》(小学语文第十册》一文后,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新课标指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读书方法。1 .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题提问。围绕课题提问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让学生围绕课题《鲁本的秘密》提问,指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作者的写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提问,学生纷纷提出:“鲁本的秘密是什么?”“鲁本怎么会产生这个秘密的?”“…  相似文献   

7.
摩顶格谜底删去首字,不入谜意,叫摩顶格,或升冠格、落帽格。如: 花木兰从军记(打一书名) 谜底是“儿女英雄传”。删去第一个字为“女英雄传”与谜  相似文献   

8.
(三)抵消法 在解多元联立方程时,常用方法之一是消元法.在灯谜中相应地有抵消法. 谜例1牛刀(打数学名词三).谜底是“分解、除、角”. 谜例2惆怅(打数学名词三).谜底是“除、重心、周长”. 说明 先看例1的谜底,“解”字分开得“牛角  相似文献   

9.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画》的课图是谜底,诗是谜面。把图和诗联系起来,理解谜面(诗句)的意思,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设计的整体指导思想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唤醒学生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回忆,在图文对照、反复感知语言(诗句)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灯谜,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朵绚烂的小花。一则灯谜,是由“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构成的,有的灯谜还要附有“谜格”.例如:  相似文献   

11.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的韵味。教学时,可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挑山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教学中须注重读书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凭借教材,引导发现学习目标1.揭示课题,揣摩学习目标。由题激疑:由课题《挑山工》你知道课文...  相似文献   

13.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党中央领导关怀人民的一篇课文《江总书记来我家》。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漂泼似的、愁眉紧锁”、 “ ”““凝视”、“哽咽”、“焦灼不安”、“沸腾”。读写点评。(读音准确、咬字清楚、声音洪亮;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师生交流资料,疏通文路。讲一讲自己了解到的党中央领导关怀人民的事情。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用几个自然段来写的。(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4.
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一天和众文友雅会,兴之所致,戏作谜诗一首请大家来猜。谜诗曰:“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众宾客一时语塞。这时诗人梅尧臣缓缓说:“我也有一首谜诗,即是你的谜底:‘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捻髯大笑道:“梅先生果然才思敏捷。”(谜底为“日”字)王安石戏作谜诗@林汉  相似文献   

15.
谜格是灯谜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明谜作采取了某种异常的成谜方法或别解手段。谜格可根据谜底语言文字是否变动分为不变类、单变类和变底类三类。其中单变类谜格可分为字形单变类(谐声类谜格)和语音单变类(圈读类和句读类谜格)。变底类谜格可分为不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和谜底字数发生改变的谜格两类,其中不改变谜底字数的谜格包括亥豕类谜格、移字类谜格、部首类谜格。  相似文献   

16.
小学高年级课文如何进行“长文短教”呢?我在实践中,采用了选准几个“点”,跳跃讲读,以点带面的教法。如《三人行》这篇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课时少,课文长,我从以下几点入手:1.课题入手,理清脉络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课题叫《三人行》,但从头到尾都是三人...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看报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尝试读,指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课前可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从课题入手尝试阅读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思考:1.“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写的是倔强的小红军的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哪些句子描写小红军的外貌?哪…  相似文献   

18.
《吃墨水》主要写了陈毅小时候因为读书太专心,错把墨水当芝麻着吃的故事,表现了陈毅小时候喜欢读书、专心读书的好学精神。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包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第4自然段中陈毅说的话,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我认为可以“墨水”为主线展开教学: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初读感知理解陈毅的话,关键是要理解“墨水”一同两次出现的不同意思。教师可先板书“墨水”,设问:“你们见过墨水吗?它有什么用处?”然后再将课题补充完整,扣题没问:“墨水是不能吃的,…  相似文献   

19.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20.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常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包办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第一,要让学生把握略读课文的大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故略读课文要注重加快培养学生概括全文的能力。第二,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