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换词换句的比较朗读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一处描写蜘蛛捉飞蛾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手段方面堪称足智多谋,但与人类相比.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毫不逊色。 流星锤蜘蛛能释放出类似雌性飞蛾的气味,诱捕雄性飞蛾。它用蛛丝把一团黏性的胶状物悬在空中,晃来晃去,以捕捉飞蛾。蜘蛛的这种秘密武器“流星锤”得名于南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古老武器。南美的牧人用这种末端负重的套牛绳把牛腿缠住,然后把它绊倒。蜘蛛的这种捕猎工具却是带黏性的。蛛丝的柔韧性胜过钢丝,因此捕捉猎物时很少有漏网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手段上堪称足智多谋。但与人类相比,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毫不逊色。流星锤蜘蛛能释放出类似雌性飞蛾的气味,诱捕雄性飞蛾。它用蛛丝把一团黏性的胶状物恳在空中,晃来晃去,以捕捉飞蛾。蜘蛛的这种秘密武器“流星锤”得名于南美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古老武器。南美的牧人用这种末端负重的套牛绳把牛腿缠住,然后把它绊倒。蜘蛛的这种捕猎工具却是带黏性的。蛛丝的柔韧性胜过钢丝,因此捕捉猎物时很少有漏网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手段上堪称足智多谋,但与人类相比,自然界的动物也毫不逊色。流星锤蜘蛛能释放出类似雌性飞蛾的气味,诱捕雄性飞蛾。它用蛛丝把一团黏性的胶状物悬在空中,晃来晃去,以捕捉飞蛾。蜘蛛的这种秘密武器“流星锤”得名于南美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古老武器。南美的牧人用这种末端负重的套牛绳把牛腿缠住,然后把它绊  相似文献   

5.
人类获取食物的手段多种多样,与人类相比,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毫不逊色。流星锤蜘蛛能释放出类似雌性飞蛾的气味,诱捕雄性飞蛾。它用蛛丝把一团黏性的胶状物悬在空中,晃来晃去,以捕捉飞蛾。蜘蛛的这种秘密武器“流星锤”得名于南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古老武器。南美的牧人用这种末端负重的套牛绳把牛腿缠住,然后把它绊倒。蜘蛛的这种捕猎工具却是带黏性的。蛛丝的柔韧性胜过钢丝,因此捕捉猎物时很少有漏网的。某些动物捕捉猎物的手段则显得风度优雅。射手鱼使用的是“水枪”。当射水鱼把鳃闭合起来时,水就会喷射而出,它的精确射程可达2米。射…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蜘蛛     
给你出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谜底猜出来了吗?答案是蜘蛛。在我家老屋的窗台处,就有这么两只神奇的蜘蛛。它们的本领可大了,每天吐丝织网,能捉好多害虫,有苍蝇,有蚊子,还有飞蛾……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飞蛾有趋光性,对光线敏感,一旦看见光线,便喜欢飞近它,故有“飞蛾投火,自取灭亡”。人们利用飞蛾的这种特性,进行点灯灭蛾。那么飞蛾为什么要投火,自取灭亡呢?原来飞蛾通常是根据月光来导航的,由于月亮离地球距离遥远,因此到达地球表面的光线可看作是平行线,飞蛾飞行时只要使飞行方向与射到眼睛的平行光线保持一个不变的角度,就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向前飞行(如图1所示)然而当飞蛾用灯光来导航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飞蛾离灯较近,因此光线呈辐射状,这时飞蛾仍然按飞行方向与光线成等角飞行,飞行轨…  相似文献   

8.
一、时刻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有很多含义,包括认读、朗读、默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有不同的功能。认读主要是指认读单词.了解词义和用法.认读能力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比较强调跟读和朗读的活动,但是跟读或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而阅读理解主要靠默读。  相似文献   

9.
一、讲解提示。有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如果学生不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讲解或提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必须先跟学生讲解当时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句中“黑洞洞”、“碰壁”等词的含义。。、朗读品味。有些句子的含义看似极易理解,但句中的情感必须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如讲《狼牙山五壮土)}中“五壮士”跳崖时所喊的口号,就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壮士们的英雄气概。三、对比探究。有…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可你有没有听说过强肉弱食?没听过吧,让我给你细细一叙。我家一楼的墙脚下很潮湿,风吹不到,日晒不了,很适合蜘蛛在那结网捕食。那一片地就给一只细腿的“狼蛛”给占了。不知怎么的,蜘蛛突然引起我的兴趣来,那只蜘蛛织网真是有趣呢!经过长年累积,它织出的网足有七八层,密密麻麻的。夏天,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乘凉时我观察这蜘蛛。原来它怕网没弹性,捕不到东西,它每夜都换一次网,一次只换四五层。我想看得更仔细一点,就拿来了手电筒照着看。可没想到这么一来,给它招来许多“晚餐”呢!一些飞蛾…  相似文献   

11.
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来体现的,教师抓住了反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蜘蛛》是篇讲读课文,通过“我”观察蜘蛛捉虫的情况,介绍了蜘蛛捉虫的方法和遇到的危险.课文第一段写作者观察的地点和目的.第二段写蜘蛛成功地捉住小飞虫和飞蛾.第三段写蜘蛛捕捉甲虫失败.第四段写蜘蛛遇到天敌,被对方捕食.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表现蜘蛛遇到不同情况而使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朗读,新课标各个学段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正确、流利”比较容易做到。何为“有感情”?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家走廊前的墙角有一只蜘蛛,它的本领可大了,每天吐出丝来,织成网捕捉害虫。它捉到的害虫可多了,有飞蛾,有苍蝇,还有蚊子……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手段方面堪称足智多谋。但与人类相比,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毫不逊色。 "流星锤"蜘蛛能释放类似雌性飞蛾的气味,诱捕雄性飞蛾。它用蛛丝把一团黏性的胶状物悬在空中,晃来晃去,以捕捉  相似文献   

15.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6.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里说的“读”主要指“积累”,但如果把这里的“读”理解成会饱含感情的朗读,会抑扬顿挫的朗读,这句话就成了“劳于读书,逸于表达”。因为要使读能表情达意,定是在融会贯通文章之后,把握了文章的脉络也就为言语表达打下了基础。这一方面,笔者有比较深的感受。有一次  相似文献   

17.
王波 《山东教育》2009,(11):23-24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每堂语文课,老师们部在竭尽所能地落实“有感情地朗读”。但不少课堂因教师对“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有误,朗读训练存在偏差,造成朗读教学质量不高。这里,略举几例,与大家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9.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采用“一朗读、二理解、三归纳”的三步阅读法 ,很有帮助。一、朗读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学习文言文时 ,就首先要进行朗读。通过朗读 ,感悟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词句的含义。朗读时 ,可采取粗读———细读———诵读的方法。粗读课文 ,是先朗读数遍 ,达到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生词、断句等 ,并能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课文 ,是联系上下文及全文的前后关系去思考 ,琢磨词句的含义 ,基本读懂全文。诵读课文 ,是我们凭借粗读、细读的基础进行离开课本去朗读 ,也就是所谓的朗读成诵 ,这样 ,…  相似文献   

20.
有的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把“其一犬坐于前”理解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文中的“狼”变成了狗。究其原因,一是没理解文意,二是没能正确朗读。就朗读而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