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区体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一些思索凌启平(广西体育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观摩课(含教学成果观摩课、优秀体育观摩课、教学评优课、教学研讨课)是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区自1982年成立"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学会"以来,在区教委、区体委等有关领导部...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看体育观摩课的时候,大都能够发现有不少观摩课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环节设计,学生对一些合理的创新也颇感兴趣,合理的创新也能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观摩课中也存在流于形式的虚假创新,这类创新容易被看课水平有限者误认为是有价值的创新,影响对课做出真实的评价,也不利于此类创新设计者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此,研究体育观摩课创新问题十分必要。一、体育观摩课上的虚假创新若干表现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这个问题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某校举行教学观摩课,当课进行到后半部分时,突然有两个学生先后昏倒在操场上。这一意外事件,使担任这次观摩教学课的教师,百思不解。因为这位教师为了上好这堂课,当天早晨按照观摩课的教案专门作过一次试教,  相似文献   

4.
常态课和观摩课体育学法表现及差异性比较(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上,学生的体育学法是否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哪些方面可能有不同?什么原因引起的不同?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法表现进行有效地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常态课与观摩课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一般与特殊学法,进丽提出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教学大规模的交流形式是观摩体育课。每年都有相当的县市、地区乃至全国举行相当的体育观摩课,当然这不是指一般的公开课或教学检查课。关于体育观摩课的利弊得失,向来众说纷纭,然近来是贬多于褒;不管人们的评价如何,体育观摩课仍在继续推行。用观摩课的方式来交流探讨某种新教学方法、新模式或新思路。本当称道,但近来观摩课可谓。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观摩可引进微格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体育教学观摩作为体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对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教学研究方式也有一些弱点。如一节观摩课其实只有某部分有新意,但这节课仍然得从头到尾上完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这种费时,效果小的观摩课,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非议,并强烈地希望能有所改进。而微格教学却正好是解决这  相似文献   

7.
于素梅  杨帆 《体育教学》2011,31(1):16-18
一节好课首先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目前已经引起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教学,体育教学设计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方法固然已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但是,目前对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线教师若缺乏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准确把握,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一节成功的观摩课例——跪跳起,分析体育教学设计的结构要素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于素梅老师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1 1期的文章《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中谈了一种新的"好课"的评判视角.读后,感触颇深,就体育课的"好课",特别是好的常态课,笔者一直有几点看法,现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好课应有"味" 于素梅老师谈了一节好课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主观感觉"应不"心虚".我认为,想不存在任何"心虚",不管是常态课亦或观摩课或评优课,首先展现出的应该是有"味".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还是作为过程的渲染也罢,抑或是老师的自我展示也罢,其作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本应是求真求实的,然而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人们往往陷入“包装”的误区,其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拒绝“包装”。  相似文献   

10.
体育研究课是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问题 ,有目的、有措施地进行探索性教学 ,并从中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旨在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研尝试课。在教学的性质与要求上 ,与公开课、观摩课和评优课有所不同。它是针对某一问题(如教法和方法创新、教材优化组合、教学过程设计等) ,采取探索与实验的教学方式 ,进行研讨性教学 ,具有针对性、实验性和可比性等教学特点 ,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务实手段和大力提倡的体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课型。注重教学研究 ,针对疑难问题提出研究课题 ,精心务实设计研究课教学方案 ,通过单…  相似文献   

11.
<正> 观摩课是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们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广泛。除教学经验观摩外,还有教改成果观摩、教学评比现摩、优秀体育课观摩等等,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千人。对其效果,褒贬不一。应当肯定,十年来体育观摩课,对推动教改、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扩大影响、争取支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观摩课就没有问题了。有的观摩课准备时间过长。看课者认为,脱离了一般体育教师日常备课的实际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三种类型体育观摩课学生情感行为的调查分析。通过对体育观摩课的“可信性”(真实性)与“可行性”(实效性)的调查研究认为:体育观摩课最好是外校教师用本校的学生做课,课前先练习一次。它能反映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水平,令人信服,具有可行性(实效性)。可在校内搞班交换, 在校际、区际、市际搞学校交换。便于推广, 可谓体育观摩课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3.
观摩课、公开课是在公开场合下,有相当数量教师观看学习的一种教研形式。一般来说都较成功。但笔者通过参加许多这种形式的活动,从中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对事不对人提出来和同行们商榷。一、观摩课的10种现象1.目标过大,设计过细有些做课教师的课时计划,课的设计就有3页(甚至还多),教案又是3页,彩色插图等应有尽有。再看教学目标,5个领域目标历历在目,而且都细化……再看教学过程设计,细到甚至一举手一抬足,都有思想和目的(此处也许有些夸张)。试想这样脱离实际的课目标那么高,过程那么细,学生怎么能真正受益呢?他们能喜欢这样的体…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于2006年11月15~17日在盐城实验小学举行,作为一名参赛选手,如何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让观摩者有所得,有所悟?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曾看过一篇徐向军老师写的《体育观摩课应拒绝“包装”》文章,深有同感。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作为过程的渲染也罢,还是教师的自我展示也罢,其作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本应是求真务实,扎实有效。然而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体育课堂呈现出…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体育实践课的关键,通过相互评课,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和艺术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只是走过场,相互粉金,报喜不报忧。缺乏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如何使评课的标准和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评性是目前体育教学评课的迫切需要。本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课目的和任务,结合体育教学原则和体育课的类型、结构,提出评议一节体育实践课的标准和七项具体内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音乐和游戏在中学女学生体育课中的作用和效果的初探延边大学朴京姬前言通过多次中学女学生体育教学观摩课中发现学生"热天乘风凉,冷天晒太阳"的情况。尽管课的组织结构很严密,但是课的内容,组织形式枯燥贫味,还是老样式,学生缺乏锻炼的兴趣,积极性不高,也就很...  相似文献   

17.
简讯     
4月23日在北京宣武区14中,由北京市教委教研部组织了一堂教学观摩课,作课教师是北京14中的陈双京老师,十几年来陈老师一直工作在体育教学的第一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高抬腿跑"是中学短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依据学生健康为第一的体育理念,运用阳光教学思想,组织了一节体育观摩课,旨在更好落实新课改精神,不断提高"高抬腿跑"教学的教研水平与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原地高抬腿跑技术,教学目标是对中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进行提高训练,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渗透终身锻炼理念,培养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纵观整个观摩课的实际效果,90%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高抬腿  相似文献   

19.
<正> 为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体育课必须有适当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我们从1979年到1982年先后看了省内外不同类型的中小学体育课200多节,对其中大部分较好的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检查课)做了密度和强度的测定和专题分析。这里仅就课的准备部分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为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都在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中积极开展了一些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研究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这类活动,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少不同的看法,有的同仁甚至斥之为“作秀”,似可休矣。笔曾有幸多次观摩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