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康应祥 《新闻传播》2009,(9):112-112
一、布尔迪厄的权力理论 布尔迪厄的权力理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为媒介权利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将媒介权利置于社会权利场中考察.对媒介权利如何在传播场中以其工具性资本而占据统治性位置.媒介权利如何通过构成符号权利或符号暴力来运作发挥其效力等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媒介权利.反思媒介权利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对社会大众和个体的操纵和奴役.警惕媒介权利在人类生活中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通过日积月累的话语生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媒介话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意识形态、权力和价值的操纵.本文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媒介批评思想、福柯的话语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础,指出大众媒体通过日常运作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媒介话语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媒介权力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联系日紧 ,媒介作为民主论坛和监督力量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不好。美国大公司和政府藉由媒介将他们商业文化和思想大量灌输给美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 ,以维护国内社会现状和充当世界领导者。受商业利益驱使 ,媒介纷纷合并集中 ,走向垄断。媒介所自我标榜的“个人选择自由”、“客观中立”、“内容多元化”、“社会无冲突性”、“人性不变”等是神话。新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不了媒介受大公司和政府控制的特性。在新技术时代 ,由于媒介权力大小悬殊 ,信息分配还是“贫富不均” ,甚至“二极分化”更厉害。席勒对美利坚帝国文化和媒介的批判与唯物主义有内容的相似。  相似文献   

5.
赫伯特·席勒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精神领袖,在其逝世后的十余年,有必要重读席勒,重新发掘其思想价值。席勒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批判思想管理和观念操纵,反对新自由主义媒介政策,揭露信息时代的谎言和悖论,对信息不平等导致的社会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虽然偶尔失之片面,但席勒的研究仍然是有价值的,在当代语境下,仍然值得我们研读。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现代传媒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制造工具,似乎并不是很过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传媒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从此,作为元媒体的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人变成了一个“符号的动物”。更重要的是,现代传媒的身份决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事实上,它一方面遵循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逻辑,另一方面又成为资本主义操纵大众意识的工具。马尔库塞就此告诫过人们,“人们真的能将作为信息和娱乐工具的大众媒介同作为操纵和灌输力量的大众媒介区别开来吗?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等人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商品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结果,它标志着传统精英文化的崩溃。大众文化并不就是大众的文化,它以舒适、通俗、优美的形式给人的瞬间的刺激与虚幻的满足,并生产出了大众的“虚假的需要”。大众文化和商品一样,隐匿了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的“权力话语”,因而消解了大众的批判能力。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出普遍的审美经验的退化与纯粹艺术的毁灭,反映出作为现实批判、超越的审美王国的解体。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1):44-51
《在云端》作为莫斯可的新著集中批判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神话。他试图证明,在任何技术神话的背后,都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在主导与选择。云计算不仅没有弱化统治,反而在资本与权力的合谋中生成了一种叫做监控资本主义的新统治方式,从而加强了权力对社会的控制。然而莫斯可的技术观与传播政治经济的视角也有自己的问题,其中蕴含的常识性观点严重影响了他思想的深度,也进一步证明了他对技术本体的理解缺乏主见。  相似文献   

9.
平台型媒体是平台化进程中的重要表征,是承载与连接网络社会关系的必要介质,通过对技术、政治、资本与情感四个层面的发掘可以厘清平台型媒体权力控制的生成机制。其中,技术逻辑以平台媒介自有法则为依托,以媒介空间的关系再造为结果,对平台遮蔽与结域进行本体反思;政治逻辑主要体现在舆论话语引导、话语管控、公共话语空间的侵占等方面;资本逻辑主要表现为平台资本主义的信息霸权与数据垄断和对平台资本劳工的隐蔽剥削与具身异化;情感逻辑主要强调平台型媒体对网络社群情感的控制与操纵。发掘平台型媒体的权力控制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网络社会批判,增强了对施控主体的社会辨识度,为平台型媒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是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理论源头,其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大众传媒是国家控制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主义传媒文化是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在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包围和灌输下,人们成为了缺乏批判和否定之维的"单向度的人"。对大众传媒成为德国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帮凶的记忆,以及目睹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温柔统治的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传媒批判的生成语境。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电视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消费文化产品的特征。经济权力与电视媒介的有机结合,使电视从业者和电视观众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畸变。本文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例,分析了电视节目参与制造消费意识形态的方式和机制,揭示了消费意识形态侵入人心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广告文化批评的最重要范式是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制造虚假需要的指责。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物品都是带有符号价值的,这种观点的极端形式不但挑战广告创造虚假需要的说法,而且挑战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对生产过程的侧重。但相关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概念可以为当代的广告文化批判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广告文化批评的最重要范式是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制造虚假需要的指责.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物品都是带有符号价值的,这种观点的极端形式不但挑战广告创造虚假需要的说法,而且挑战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对生产过程的侧重.但相关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概念可以为当代的广告文化批判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9,(3):43-5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日益成为西方媒介批判领域的显学,它反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经济化约论"倾向,通过对媒介文本及受众的聚焦来实现对意识形态控制与抵抗过程的分析。然而,由于对资本权力和生产性体制的忽视以及对"话语"和"快感"的过分沉湎,致使文化研究流连于象征性抵抗,并逐渐从意识形态批判领域撤离、隐匿于代码之后。因此,只有破除对政治经济学的偏见,保持经济与观念的历史辩证性,将文本和受众分析置于更为宏观和广阔的结构语境中,才能纠正晚近文化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虚假批判走向,恢复其激进性和政治性锋芒。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交锋、冲突的场所.霍尔通过葛兰西霸权理论对大众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行了考察,一方面认识到媒体中暗藏的意识形态压制力量,从而将媒介置于怀疑和批判的框架;另一方面也看到媒体中包含着颠覆霸权的力量,可以成为反对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暴露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从关注信息安全开始,学界逐渐注意到大数据神话掩盖了诸如社会控制、权力划分、社会信任等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应从风险传播的角度正确引导大数据观念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刘晓红 《新闻界》2005,(3):75-76
关于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分析了大众媒介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使大众传媒丧失了批判功能。成为政党制造舆论气氛的工具,成为操纵人为的公共领域的工具。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私有化、市场化是以牺牲公共领域为代价的,它所带来的媒介所有权集中、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环境是新闻传播活动赖以进行的多种条件和状况的综合,也是一张无形的控制新闻传播效果的网络。所以,在新闻传播中要重视新闻的传播环境,特别是其社会环境。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批判理论认为,媒介不仅是国家话筒、权力工具,它还是国家加以利用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他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社会控制的职能,维护国家统治的合理性。固所以,媒介的强大功能与我国近代以来直到如今的传播环境决定了我国媒介“喉舌论”演绎至今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播批判学派的一个分支,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是英国媒介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格拉斯哥媒介小组以电视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权力与真相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新受众研究方法;秉承英国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批判传统,反思媒介的启蒙功能;强调媒介在促进民主进程方面至关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大众传播实施的牵制、约束和控制。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家族增添了新的品种,出现了电子媒介,这样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媒介对社会影响的加深,社会对媒介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在西方,媒介并没有超脱权力的制约,而享受到“绝对的新闻自由”。恰恰相反,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媒介正在不断走向集中,正受到垄断财团和政府权力的严格控制。一、垄断财团对大众传媒的控制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戴伊在《谁掌管美国》一书中,介绍了西方传播媒介实施社会控制一般状况。他说,在美国,虽然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大多数新闻媒介,但是,全国的宣传报道活动确实又掌握在少数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