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在现阶段,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20世纪末,我国教育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的成果——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的非均衡性凸显,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提高认识,切实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20世纪中期以来,在民生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平等问题受到世界…  相似文献   

2.
王海 《生活教育》2011,(7):26-2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现代化是广受社会各阶层关注的一件民生大事。在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从根本上讲,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民生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关切民生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纠偏的需要。以民生为发展导向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的投入,它也是一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十分重要的利益机制,而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则有益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李焱 《教育与职业》2005,(19):32-33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关系到个人、他人、自然、社会、国家和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解读中国当代教育价值的历史转向,从宏观上把握和调控中国当代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实施,以使教育更大程度上满足人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解答中国当代教育在培养人的目的上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自学考试从本质上来说是建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学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够具体体现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因为:第一,自学考试本身就是国家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产生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就没有自学考试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从文化角度来说,自学考试是一个不断挖掘传统教育考试,传播先进的教育考试理念、先进的文化教育考试的过程。人们对知识不断追求,就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先进文化的一种追求。第三,…  相似文献   

6.
赫钦斯对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外忧内患透彻的分析和其通过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全人与重新转向专注于对真理的追求的高等教育改革设想,既深刻剖析了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又指明了高等教育回归大学之道的发展取向。结合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对民生、对个体人和公民教育的转型需要,中国高等教育理应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教育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建构取向于对完善人格的培养和真理追求的基于统一原则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是社会发展的一盏信号灯,是反映个人和群体、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一扇窗户。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其社会心态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上不容乐观,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然要追求实效。追求实效就要在如何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追求实效,既要摆脱以往的仅仅强调国家意志的内容模式或者以社会要求淹没国家意志的内容模式,也要使内容模式涵括教育对象需要,从而把社会要求、国家意志、对象需要在区分的前提下有效地结合起来确定教育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实效的必然要求和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性质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民族化、教育社会化和教育主体化的有机综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是教育由传统走向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不断改革、内在消解和超越的过程,是中西方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个人理性化、社会系统开放化的互动过程。实现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国家民族命运所在,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化,伴随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国家产业发展而来,它凝聚着国人的教育追求和梦想。教育现代化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一个环境,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需要经过无数次蜕变方能实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民生建设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民生政策在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从对民生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惠"是古代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特征,这也是维护"君本"和"民本"之间主从关系的真实写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民生建设主要集中于救荒、养老和扶贫三个方面,从中折射出民生政策在处理国家与社会、道德与欲望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积极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俊 《教师博览》2006,(12):30-32
教育公平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够从最根本意义上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并成为政府制订教育政策、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行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教育公平之中包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教育公平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能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劳动力的再生产要依靠教育,把…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在为青少年就业及适应社会需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社会学者往往把我们国家的教育说成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民生工程。既然教育与民生密切相关,那么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很多学校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关系到国家民生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事情,成为历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资源,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对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而言,如果经济体不能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机会,其直接效果是带动大量低端就业.所以如何避免这一现状,实现现代大学生的高端就业,成为社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的时代条件下,这几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问题始终是其中最大的亮点。政府近年来如此关注民生是出于民生现状、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了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同时,怎么去合理地安排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也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根据我党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群体必然是广大的社会成员。要坚持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广泛结合的认识论原则,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在处理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的时候,要把积极关注和着力改善民生状况作为大的方向,一步步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型的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性质特征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民族化、教育社会化和教育主体化的有机综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内在消解和超越的过程,是中西方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个人理性化、社会系统开放化的互动过程。实现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教育本身教育的需要、国家民族命运所在,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特殊需要人群的素质、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特殊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特殊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作为最大弱势群体农民的利益。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存状况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整体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民教育培训却困难重重,问题颇多。从民生的角度关注农民教育培训,需要政府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去解决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60年教育定位变迁及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定位是一个国家和政府将教育归入社会发展总体格局的哪个领域和部类,赋予何种功能和任务,对其承担何种职责和发挥何种作用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从理论上及历史发展看,教育定位一般经由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转向公共领域.新中国60年来,教育定位先后由"文教"、"科教"转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和国家利益的"国计",转向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宗旨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此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班主任专业化,既需要外在支持和外力推进,更需要内在自觉和自主发展。教育科研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分析班主任教育科研的现状、探究其意蕴及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