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科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科集群内部学科之间的协同原理和协同机制之间的研究较少。构建学科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加强政策支持等,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科集群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丰富高校学科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推进背景下强调交叉学科建设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交叉学科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遵循“双一流”推进背景下交叉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发现当前交叉学科建设中存在研究范式尚未生成、学者凝聚力匮乏、协同创新平台孤立分层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受挫的实然之困;基于此,提出以复杂性科学研究范式促进交叉学科范式生成、以学科共同文化营造交叉学科良好学术氛围、以顶层设计引领搭建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和以项目式管理推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应然之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进行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探索,在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取得了成绩.然而,从目前协同创新的范围、深度、有效性来看,部分高校协同创新工作暴露出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协同创新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溯源,然后主要从协同创新系统的动力要素方面入手,对我国部分高校协同创新现状做出分析,并借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让学院协同创新工作保持活力的思路:一是资源整合,促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二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交叉学科组织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组织形态的交叉学科是指围绕知识形态交叉学科而构建的组织体系。交叉学科的组织模式种类繁多,在高校中表现为跨学科学院、跨学科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学科群、跨学科计划、跨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多种模式。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系统特征,即:持续发展性、前沿创新性、开放流动性和灵活多样性。交叉学科的组织模式在学术创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程交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基于问题导向,通过构建“课题组—非实体机构—实体机构”渐变式的学科组织,实行多元创新人才聘用、培养与考核机制,建立内外结合、全方位激励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和国际协同人才培养,制订较为完善的内部制度体系等主要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学科交叉建设模式。该学科的实践表明,学科交叉的基本逻辑就是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价值追求就是要秉承特色发展理念,平台支撑就是要创新学科组织形式,根本保障就是要构建有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杰院士从人工智能与学科建设的角度,就人工智能发展缘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高校具体推进案例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指出:当今的人工智能已经超出信息科学本身的研究边界,将赋能传统学科、加速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开放各学科的边界,衍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交叉学科知识创新发展,形成多学科深度交叉、协同发展的局面。他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就高校纷纷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建议要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针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强调人工智能学科对其他学科的赋能。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给出了初步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是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明晰其布局现状与建设经验是高校优化学科办学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应有之义。研究基于教育部最新发布自设交叉学科办学名单和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了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整体布局特征、编组模式以及主要建设方式。结果表明,学科、门类、高校均呈现“差序”分布格局;西部地区按下了“交叉学科”建设“快车键”;“工医理农”等门类的支撑学科更加“专精”,“文哲法教育”等门类的支撑学科更加多元。支撑学科布局上呈现内生联动模式、主干引领模式、多门类整合模式。自设交叉学科建设方式包括“老系所新学科”“组建新部院”“多系所共带”“组建新室新中心”。完善自设交叉学科建设,要加强“三位一体”创新逻辑建设,即树立广阔的交叉学科意识,增设“交叉学系”“交叉学院”,从“支持力”“推力”与“拉力”方面优化现有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联合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资源共享,多赢发展.文章从跨学科研究的“大学科观”的角度来探讨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建设,针对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基础、平台团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科发展和协同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科在凝聚学术力量、培养人才、进行知识创新、为社会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协同理论.对海洋学科协同创新内涵进行阐述,结合社会经济需要和学科现状,构建了海洋学科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协同创新的保障措施,为高校学科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高校协同创新不仅是顺应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有之义。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高校协同创新领域的发展现状,文章利用Cooc与CiteSpace这两款可视化工具,从研究的热点、前沿、发展趋势及文献结构特征四个维度,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协同创新领域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研究主体之间合作力度较弱,学科交叉性研究不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与主体这两个方面;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政府支持、生态系统与“双一流”相关内容;发展趋势分为初步探索期、持续发展期与深化研究期三个阶段。基于以上结果分析,文章从7个方面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建议,希冀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协同创新上更要注意方式与方法。首先,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提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强调地方需求、优势学科和学校特色组合;最后,给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强调着眼于实际条件,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生态文明、环境健康、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智能化为基本特征,需要大批具备学科交叉、学术创新、技术引领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紧密聚焦这一重大需求,通过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机制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工程案例资源库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协同育人;通过打通科研创新全程育人链条,以人与地球自然生态和谐的人文精神为内涵,通过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资源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和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相关理论、技术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实现区域经济、产业、资源循环、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加强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新时代特种功能材料产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并对“双一流”高校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材料类国家一流专业形成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驱动型科研范式正在向问题驱动型的科研范式转变。新时代和新范式对强化高校的功能协同、学科协同和组织协同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一需求成为我国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为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型高校科技体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建立高校内部的"科研院-研究中心-创新团队"三级创新组织;在中观层面,需要围绕创新链,建立高校与其他组织的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在宏观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以及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农业与GIS融合的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是智慧农业、黑土地保护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针对GIS与农业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探究交叉学科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创新GIS与农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既满足GIS学科发展要求,又具备农业区位理论与农业应用思想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建设中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学科与专业彼此之间边界清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的问题,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创新机制,努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提出关于交通运输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与协同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经过广泛征集编委、通讯员、作者和读者的建议,本刊将继续坚持为高等教育管理服务的办刊宗旨,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办刊特色,研究制订了2015年常设专栏、专题的征稿选题内容与要求:1.前沿论坛:本栏目以刊发有创新观点的理论文章为主,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与焦点问题评论、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反思性研究、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与方法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借鉴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跨学科在知识生产、服务经济社会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外普遍认同的“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与本土化语境下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关系尚不明确;二是实践中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区分模糊,任意交叉现象明显;三是学科交叉演变为交叉学科的过程,尚未与国外的跨学科分类研究相对应。高校跨学科过程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基于整合程度的不同,在瞬时性上体现为不同的类型。学科性是高校跨学科演变的关键维度,也是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演变的本质区分。因此,基于学科性维度,探讨了“Interdisciplinary”与“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及其在分类上的对应关系,以加强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上的沟通对话,促进高校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高校协同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模式、影响因素、创新模型、运行与评价机制、实现路径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两岸高校应积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彼此借鉴,协同发展。本文从协同改革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协同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协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研究共建两岸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最后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近年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