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丑小鸭》。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只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被别人欺负,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1 今天继续学习第四课———生齐读课题《丑小鸭》。2 “丑”是什么意思?(难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丑小鸭的?(师贴丑小鸭图 ,生述 ;师板书 :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3 请同学看图复述丑小鸭模样。4 可怜的“丑小鸭”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日子过得怎样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31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这段讲了什么?投影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 ,除了鸭妈妈疼爱他 ,谁都欺负他。2 让我们一齐来读这一句。3 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丑小鸭没有朋友 ,丑小鸭真可怜 ,只有妈妈疼爱他 ,大家…  相似文献   

3.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丑小鸭>.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只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被别人欺负,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 ,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公开课 ,很受启发。尤其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 ,感触颇深。试举例析之。在讲《西门豹》这一课时 ,支老师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 ,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的课堂上 ,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 ,因为学生对这…  相似文献   

6.
在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坛新星评比中,淮南市谢区第二小学校钮维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的精彩结尾,使整堂课顿时流光溢彩,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如果"天鹅公园"进口处想用"丑小鸭"来作招牌,我们怎么来设计一张丑小鸭的名片。 此名片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妙就妙在“主要经历”即是课文内容的回顾总结。更巧妙之处是教师在“照片”处下足了脑筋,花足了力气。在这张名片下方放了“丑小鸭”成长的三幅图(即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第一幅:丑小鸭出世。第二幅:丑小鸭被欺负。第三幅: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让学生为丑小鸭选择一张形象照。  相似文献   

7.
《丑小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丑小鸭,出世后谁都瞧不起,受人欺负,被迫离家出走,最后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整体设计是非常精当的,插图恰到好处,就像一幅连环画;课文的语言表现力强,朗朗上口。这些都是课文的特色,我们可借助这些有利因素,确立训练点,进而扩充训练的容量。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从丑小鸭的“丑”与“美”切人,追溯到不幸遭遇。在教学不幸遭遇时,先引导学生看图想象丑小鸭被欺负的情景,再让学生谈谈心情。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同听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摹课的缘故,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在朗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据说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这篇课文,“我不喜欢”前些日子,我  相似文献   

10.
黄祖香 《课外阅读》2011,(5):260-260,142
本文是一篇对《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教案分析。文章主要从课文的简要分析、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几个方面着手。较好的设计了《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教案。  相似文献   

11.
一忌捞针式即提问要求学生像大海捞针一样回答问题。例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即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诸如“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范围太广又无中心,学生回答摸不着边际,且与课文意思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最后长成一只白天鹅的故事。这篇童话经过改写后,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按教师用书中的说法,“童话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就语文欣赏的层面而言,这无可非议。然而身为教育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当我们为少数佼佼者喝彩时,是不是也同时关注着那些没有成为白天鹅的丑小鸭?事实上,无论原作还是课文,都有意无意地把其他动物如鸭子、大雁、母鸡等作为“丑小鸭”的陪衬且加以丑化或…  相似文献   

13.
开学了,你为你的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好目标了吗?如果没有,你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将走向哪里呢?你是否认为按教材一篇又一篇课文教下去。教完了选用的课文,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你是否拿到一篇课文,眼里就只有这一篇课文了,只想着如何寻找一个最佳教学切入点,既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又能解决难点,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是你想过“为什么而教”吗?你教学的终点在哪儿?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为本阶段的教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读课文3、4自然段后)师:丑小鸭在家受人欺负,在外还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是这只丑小鸭,会想些什么呢?生1:我会想,我是一只可怜兮兮的丑小鸭。生2:我想,我是一只孤独寂寞的丑小鸭。生3:我会认为我是只命运悲惨的丑小鸭。师:课文是根据安徒生的原著改编的,原文将丑小鸭的悲惨遭遇写得更具体、生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走近丑小鸭的生活。(看与课文3、4自然段有关的原文及相关画面投影,听配乐录音。)师:看完原文,你想说什么?生1:丑小鸭太可怜了,我都快要哭了。生2:长得丑又不是丑小鸭的错,大家…  相似文献   

15.
“学”贵在“问”,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丑小鸭长得真的丑吗? ”“为什么大家都欺负丑小鸭? ”“丑小鸭那个蛋为什么那么大? ”“为什么天鹅蛋会落到鸭窝里? ”一个个问题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流动,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增强了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陶冶了情操。 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为什…  相似文献   

16.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詹天佑》下课了,我如释重负。“学生还算积极,第一次在名师面前‘秀’课,应该不会出丑吧?”就在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尹老师,请你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再写一遍!”  相似文献   

18.
《丑小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改写的。原故事讲的是一只误入鸭窝的天鹅蛋,在被鸭妈妈孵出一只“丑小鸭”后,“丑小鸭”吃尽苦头,终于成长为美丽的天鹅。那么,这篇经过改写的《丑小鸭》,进入小语教材,它要告诉孩子们什么呢?我们要用这篇文章的何“道”来育人?  相似文献   

19.
一、师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1 鼓励学生参与板书教师询问 :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请一名代表 ,把课题写在黑板上。2 激励学生积极读书教师导语 :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 ,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 ,你就站起来读。读后 ,可以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二、了解“认知起点” ,据实施教1 直接了解 ,开门见山教师设问 :学这篇课文前 ,有谁知道“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2 设计情境 ,展现已知教师出示 :作战图和人物画像。启发学生 :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  相似文献   

20.
一、文本解读的角度与教学思考 《丑小鸭》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丑小鸭》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改编的。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