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国家教委在《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引入“师生互选”的办法,以引入竞争机制,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提供保证。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就研究生培养中“师生互选”的利与弊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研究生培养工作如何进行提供参考。“师生互选”有利于竞争和课程设置: 其一,“师生互选”有利于加强师生相互了解,引入竞争意识。所谓“师生互选“就是研究生可选择自己满意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教师也可选择自己满意的研究生。研究生都希望找到一位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同样指导教师也希望选出色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是导师科研课题的主力军,研究生师生互选备受重视。在研究生成为稀缺资源的高校,定额管理可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资源效益,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管理”模式中,研究生入学阶段的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导师的指导本来就有着“领徒入行”的独特作用,而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学位”等特点,无疑给这一阶段导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师生互选”、“师生第一次见面恳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使教育硕士生在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则,研究生教育从师徒制转变为班级集体培养以后,个性化教育面临重要挑战。研究生教育在统一考试招生中应当照顾到考生特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师生关系出现矛盾是正常的,化解师生矛盾应当从实际出发,了解师生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策略。研究生课程教学不能只是传授知识,不能只是看到研究生的共性,还要以每一个学生为中心,开展个别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生导师承担了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教育责任,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一世情缘,需要导师用一生的修炼来呵护。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与导师互选工作中的师生心态分析和矛盾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生与导师互选工作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互选工作中各方心态分析入手,探讨了互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应该遵循的若干原则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生源质量差、科研平台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三方面分析了欠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欠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策略,包括重视师生互选环节、规范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培养过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师制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研究生的传统做法,在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更直接地给予学生指导与关注。这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导师制的这种做法不断地被尝试性地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其他阶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诸多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都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硕士生选择导师和导师选择硕士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硕士生和导师经过相互了解后,进行互选以确定指导关系是做好这个环节培养工作的有效方法。1989年我系30名导师和89级23名硕士生参加互选,结果是:21名导师与23名硕士生确定了指导关系。互选工作完成数月后,我们对该工作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绝大部分硕士生认为,互选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做课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培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研究二者的内涵及特征,进而分析研究生创新教育和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培养途径,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乃至构建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实现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就是师生对话,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师与其研究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不限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而且更多的是存在于日常的师生交往之中.理解是对话的重要目标,但理解的重要前提是倾听,民主与平等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师生对话应当是师生双方互相倾听以达成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品格教育的价值、焦点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在文化价值多元化、全球化的环境之中,正经历着世俗化、个性化和市场化的进程,研究生的品格教育面临着历史和时代挑战,加强研究生的品格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负责任的品格,超越性的品格,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是研究生品格教育的焦点和核心.在实践中深刻认识、高度重视品格教育,主动探索规律、全面实施,把握要点、长期坚持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研究生创新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科学教育是成才教育,人文教育是成人教育.指出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科学批判精神的教育、道德意识的教育、个性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为了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创造教育的意识;推行研究型教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考试制度,培养研究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研究生开发创新潜能的知识框架和价值理念;加强社会实践,营造研究生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研究如何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选取在该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5个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博士生和硕士生两类学位项目培养特色。学习并借鉴其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校从优化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培养方案、激励跨学科合作交叉融合、强化合作研究与推动原始创新、提供师生互选和执行全过程严格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之一。当前,教育制度的行政化、集权化,社会价值导向的实用主义以及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等内外环境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而构建创新型教育环境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前提,个性意识培养是基本着力点,有针对性的改善招生与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导师队伍与学术氛围建设以及加大经费投入是推进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研究生个性尊重对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部提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明确目的.创新能力培养有赖于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又与个性尊重密切相关.笔者论述了创新思维培养中个性尊重缺失的一些问题与原因,并就此对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反思与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症结在哪里?有没有解药? 中国研究生教育在进入21世纪近十年时间内留给世人的印象是规模剧增、品质下降、培养方式粗糙.最近,研究生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网络视野中的研究生教育个性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赋予了人的个性发展许多新的变化,引起了研究生教育的变革,同时也提供了研究生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对研究生个性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更趋向于个性化的特质。然而网络中主体的不明确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研究生教育在具有了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个性教育弱化、泛化的问题。只有确立人文交互的时代语境,才能使网络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化健康发展,具有最优化效用。  相似文献   

18.
制度化的教育离不开规训,而高层次的教育少不了个性。规训与个性构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存的两个相互对立、彼此矛盾,却又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概念范畴。两者之间的科学匹配与张力调适正是全面改善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有赖于控制与自由的和谐并举。首先,要厘清规训的两面性,明辨个性的指向性;其次,要通过导师制度、课程体系、科学训练、学习评估等各环节的质量把关设定研究生教育的规矩与方圆;继而,要秉持严规而释性的原则,释放教育主体的创造天性,同时严守管理的规则底线;最终,通过他律,形成自律,实现自由,达成循规范而不逾矩、有才华而不“横溢”的研究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9.
常丽华 《山东教育》2003,(13):12-16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教育能为每一个有尊严的个性提供发展的空间吗?教育如何让生命之间展开对话?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决定的,教育能决定师生的生命质量吗?常丽华老师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她的日记,留下了她对生命教育思考的轨迹。也愿我们有更多的老师能像她这样,做一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教育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审视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其异化的外在表征为:"导学关系"异化为"劳资关系"、"交往关系"异化为"控制关系"、"合作关系"异化为"生产关系"、"相长关系"异化为"冲突关系"。依据异化劳动理论的4个规定性,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遵循着研究生与教育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成果相异化的生成逻辑。因而,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真回归,需要发挥师生的学术共同体机能,重塑理性求真的学术精神;搭筑平等对话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师生科研成果管理,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