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滇剧,作为我国云南地区不可分割的文化输出特色之一,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但在社会发展的冲击之下,面临较为艰巨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本文将剖析滇剧在目前新形势下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滇剧教育、人才培养、作品创作与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云南施甸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民族、民情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现存的民间传统文艺有唱山歌、打歌、吹唢呐、踩高跷、耍龙、耍狮子、玩灯、洞经等。2000年3月施甸县由旺镇被云南省文化厅、保山行署命名为"云南民间民族艺术之乡"。在2004年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中,摆榔、木老元、由旺、太平四个乡镇分别被市里命名为"摆榔歌舞之乡"、"木老元山歌之乡"、"由旺花灯之乡"、"太平龙狮之乡"等称号。  相似文献   

4.
滇剧是我省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在云南流行的历史久远,地区广阔,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本文拟对其源流、沿革作一些探讨,谬误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5.
他象静静流淌着的杨柳河一样平常,然而,他也象杨柳河那样滋润了一方乡土。他就是把炽热的感情和心血倾注给彝族教育事业的保山市高寒山区杨柳彝族乡特级教师——杨全周。杨全周生长在施甸县由旺镇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1959年8月他从保山地区师范毕业,来到了保山市杨柳彝族乡,被分配到最偏僻、最清苦的啊享寨。一个风雨交  相似文献   

6.
鲁凝(即金重)同志是我省著名剧作家,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云南地方戏曲剧本创作,一共写了花灯、滇剧等剧本近五十种,其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三十多年来,鲁凝一直在戏曲  相似文献   

7.
聂耳(1912—1935)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艺术,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聂耳的父亲去世较早,家境十分贫寒。  相似文献   

8.
<正>清末民初,北方的京剧曾同山西梆子、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保持原状不相混合,人们称之"两下锅"。南方的滇剧,其腔调包括襄阳、胡琴、丝弦等三种,原来唱一种腔调,后来逐渐变成三种腔调混合演,俗称"三下锅"。  相似文献   

9.
聂耳(1912-1935)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艺术,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聂耳的父亲去世较早,家境十分贫寒。眼看聂耳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快要开学了,可是家里的境况  相似文献   

10.
作品介绍:这是聂耳为影片云儿女》谱写的擂曲,作于1935在这首歌里,作曲家通过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被欺压凌辱的歌女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仇恨和反抗,表达了蕴藏在歌女内心的爱国热情。聂耳(19工2一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3。年到上海,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丽江旅游业的现状,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加强旅游发展理论研究,提高旅游产品的化含量,发展生态旅游,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促进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位移动词“来”的代动用法进行了考察。文章在指出“来”的代动现象及其判别标准的基础上,对“来”代动用法的成因、“来”作为代动词用法的替代条件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动词“来”的语义泛化和动词“来”的强位移性特征是“来”出现代动用法的主要原因,而“来”后自身宾语成分的变化则促成了其代动用法的发展;“来”的代动用法受到了句法、语义和语用不同程度的限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用法又偏于灵活,不好把握,所以最好采用深入浅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选定切入点,并结合常规中的典型用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切写作文体性质不仅从实体中,也从功能价值中显示出来。应用文体也是这样。应用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实用性。实用,是其产生的根本劝因,也是其发展变易的动力;实用,体现在它的较强功利和实用性上。这也是应用文得以区别文学艺术文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语法翻译法从产生到发展,从兴盛到衰落,再到回归与复兴的历程。通过理论基础、现实应用、优点与缺点等角度,同时通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文着重探讨了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现代外语教学,尤其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语法翻译法虽然有自身的弊端,但它的现实性、系统性、意识性及它的适应性,使它凭借强大的生命力在一波又一波语言学与语言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挺了过来,并绽放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洪江古商城是我国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精典,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中,其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为加快洪江古商城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挖掘内涵、打造品牌,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加快建设、强化保护,加大投入、整合开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灵魂在于课件(信息传达媒体),而课件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知识信息)传达给了教学对象(信息接受)。然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就要在课件设计阶段,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将信息传达的因素纳入整体设计的范畴,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使比较教育开始从把“比较”作为学科基本特征的尴尬中解脱出来。结合对比较教育的历史、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和它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作者揭示出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即视野的国际性、意识的全球性、研究对象的当代性、理论框架的跨学科性、作用的前沿性和理论的流变性与革新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发展定位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高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二是高校在整个高教系统中的定位;三是高校的区域或行业定位;四是高校内部要素的定位。高校发展定位的必然性取决于时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高校特色发展等几方面的要求。发展定位理论指明了高校进行合理定位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主要在其寓意,而其艺术价值之一则体现在与古人赋物传神之诗艺传统相关的以“神”致“幻”的审美特色上。从意象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赋物,而其胜处不在“形奇”而在“神幻”;从意境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造境,其胜处不在“事奇”而在“境幻”。《聊斋志异》正是以其颇富诗意的意象之神、意境之幻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20.
傩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是早期人类狩猎运动的产物。从文化的产生与人类功利的辩证关系来看,傩从产生之初发展到傩文化体系的众多形态,它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里。探寻傩的起源乃至傩的整个历史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揭示傩的本质、研究傩的文化价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