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对伦理难题进行界定,认为生命科学技术时代的伦理难题是善与善之间的选择,是在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的艰难选择,是现代生命科技带来的伦理空白。生命伦理难题主要表现在死亡伦理、基因伦理、生殖技术伦理、器官移植伦理等方面,生命伦理难题源于生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伦理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等。解决伦理难题,必须革新传统伦理理论,建立生命伦理委员会,确立解决伦理难题的程序,强化科学家的伦理责任,发挥政府的理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共健康伦理是关于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解读,即在促进和维护公共健康活动中产生并用以约束与调节政府、公共健康专业人员和公众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伦理精神.作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尊严为逻辑起点、以健康正义为根本目标、以公民权利为价值尺度、以责任伦理为内在要求的综合伦理.  相似文献   

3.
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至善"的事业。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学伦理冲突类型,有利于教师正确对待各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价值序列和不同价值序列的教学伦理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解决教学伦理冲突的智慧和能力,唯有在"教学至善"目标指引下,教学伦理冲突的解决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对流行病的防控中为了公共的健康难免会对个人的自由、隐私等权利有所侵犯,这种侵犯产生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这种公共善之间的紧张。个人权利与公共善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流行病防控中伦理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政治伦理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焦点,因此,可以将流行病防控问题放置于政治伦理的视域中进行研究。自由主义把个人权利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强调权利对善的优先性,这种个人权利优先理论不利于流行病危机的解决。而社群主义的目标是公共善,认为公共善优先于个人权利,这与流行病防控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社群主义可以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项"伦理道德的事业"。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至善"的事业。相同价值序列和不同价值序列的教学伦理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冲突的解决一般要经过几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阶段,唯有在"教学至善"目标指引下,教学伦理冲突的解决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基本伦理原则不同、道德原则与规范不同、道德约束机制不同、道德评价标准等不同;联系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的延伸,现实伦理又是网络伦理的继续,两者都应遵循善、公正、公平、平等等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认识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关系,有助于建构、发展和完善网络伦理;有助于防止人格分裂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日常话语,却是伦理产生的基本场域。随着实践交往的扩展,现代生活空间已经由"私人领域"逐渐走向"公共领域",而公共生活的有序进行必然需要一定的伦理维度。公共生活伦理围绕着公共利益"如何有效地实现"、公共生活"应该怎样趋善"的目标进行。公共生活伦理主体建设、公共生活伦理的环境建设、公共生活行为准则即公德建设、公共生活伦理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内容,是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德性伦理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本体论的建立为德性伦理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生命存在在德化的过程中 ,体证着德性—规范—德行在生命过程中的统一 ,在德化的切己存在样式中 ,德性伦理化解了善与恶、善与善、生与死的冲突 ,最终在个性人格的不断完满自足过程中 ,为德性伦理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基点 ,使德性伦理在生活世界中获得了理性和实践的双重确证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命教育涉及德性问题,关乎伦理范畴,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生命伦理的实质,呵护教育中所有人的生命是生命伦理的表现。教育伦理本性是高校生命教育伦理特性的反映。教育伦理追求的是教育善的实现,这种教育善支撑了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生命教育最为贴近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健康伦理在公共健康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健康伦理在公共健康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前,能够有效廷缓、防止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后,能够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发挥公共健康伦理作用,必须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共健康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努力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按照矛盾分析法的理论考察,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公德问题表现为两对矛盾,即公德规范与个人行为的矛盾、公德需求与公德供给的矛盾,两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产生矛盾的社会根源在于,由实践所推动的公共生活拓展、科学技术进步与传统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的冲突。实施有效的角色行为教育,推进社会公德制度化以及社区公共生活的开展等,是解决目前社会公德矛盾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惠 《安顺学院学报》2012,(1):24-26,82
文章从陈寅恪先生的《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入手,引出对儒佛伦理观的冲突分析。作者通过对儒佛思想的不断融合,不断中国化的探讨,概括出儒佛思想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重视人生问题、明晰善恶观念、凸显孝道思想、调和政治伦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校道德教育在狭义与广义道德教育观、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道德教育理想与道德教育现实以及其他几方面都由于矛盾或对立的存在,要面对各种冲突,不断地面临着新的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将在矛盾或对立、冲突和选择的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发展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伦理道德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伦理之间的分歧和冲突成为一种不可消弥的现象.而民族伦理的差异性和冲突性也随之成为区域合作发展中的消极因素.提倡“和而不同”的观念,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道德价值样态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以求同存异地处理区域合作发展中所遇到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的条件和保障。当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存在着个体化、身份性和经验化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职业伦理离不开作为社会现象的伦理的一般性,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关系的复杂多样引发的角色冲突,职业伦理实体的双重属性产生的利益冲突,职业伦理的规范缺失和秩序错位导致的权利冲突,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最主要的职业伦理困境——责任冲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界围绕“普世伦理”而展开的关于道德金律的争论,都集中于道德金律所教导的“将心比心”是否可能的问题上。但是无论反方还是正方,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个人主义为前提。个人主义因为对个人的抽象理解,而使得我们难以理解道德金律所包含的人与己的沟通、理解、体谅和宽容。要理解道德金律的内涵,我们有必要揭示个人主义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