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他是唐代杰出的古文家和著名诗人。他和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扫荡了魏晋以来柔弱骈丽的文风,把我国古典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不仅提出一系列的古文理论,还以他的优秀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他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影响深远,直接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散文。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撰写古文方面的卓越才能。他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无论论说文、记叙文、抒情文,都写得很好,不乏脍炙人口的佳篇。《杂说》就是他论说文中的杰作。《杂说》共四篇,中学课本选的是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一为了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加强对唐代文学的研究,我们需要一部收录尽量完备、编纂体例精当的《全唐小说》。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繁荣时期。诗、词、赋、散文(骈文与古文)、小说、变文等各种体裁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不过,相对地说,以诗、散文中的古文和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在文学发展史上,各自形成了一座高峰,足以代表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死后封号文忠公,是北宋庐陵现在的江西吉安(一说永丰)人。欧阳修幼年时候死去了父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母亲严格管教下,刻苦攻书,积极进取,学问日增:十七岁参加“乡试”,二十三岁(公元1030年)中进士,曾做过中央和地方官吏。他是一个散文大家,同时在诗、词、评论等方面也都有较高成就。他是宋代古文运动(提倡文体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  相似文献   

4.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各种古文选本相继问世的时候,我们这本《古代散文选注》又将第四次印刷,我们自然是感到高兴的。趁着这次重印的机会,我们除改正少数陆续发现的错误字句而外,又根据一些读者的要求,增写这篇后记,简述我国散文发现的过程。 这个集子只选了一百一十篇古文,要求它体现我国三千来年散文发展的丰富内容和曲折过程,自然是办不列的。但是,用心的读者如果能把本书中的作家简介和作品提要先后贯串  相似文献   

6.
我们讲《师说》,总不免要提一下唐代古文运动。那么,《师说》与古文运动是个什么关系呢?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无疑是有帮助的。先从古文说起。“古文”这个概念,是韩愈最先提出来的。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之为古文,并把它与“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开来。在中唐德宗统治的后期,由于韩愈等人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到宪宗元和时期,又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于是业绩更著,影响更大,终于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的“古文运动”。从贞元十二…  相似文献   

7.
韩愈是唐代中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于贞元十七年(801)写给李翊的《答李翊书》,是一篇谈自己“古文”创作体会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篇著名文论。作者在文章中较全面、具体地介绍了自己写作古文的态度和过程,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谓“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立的概念,它的主要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象骈文那样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和用典,比较接近口语。它恢复了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史传文、论说文那种文体写作的传统,故称为“古文”。古文运动则主要是指在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具体地  相似文献   

8.
宫婕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59-160
"古文"虽然是唐人提出的文体概念,但其存在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散文经过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创造出了许多经典名篇。傅道彬先生主编的"古典文学通识系列"中收录的李振峰《读古文通识》一书,用自然晓畅的文笔描述了古代散文的发展,运用文艺理论和现代修辞学对古文作家作品进行解读,逻辑清晰地介绍了古文写作谋篇布局的方法,兼具学术性与大众化,做到了考镜源流,金针度人。  相似文献   

9.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空前繁荣,名家辈出的时期,也可说是古代散文自觉的发展时期。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无论在理论、创作上,还是在作家的培养上,都显示出探求规律,力追前贤,刻意创新的精神。宋人远继秦汉古文的优秀传统,近承唐代韩柳古文之优长,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宋代散文,并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八家的作品是唐宋古文的典范,而八家中除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外,宋代的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占了六位,他们创作之繁富又是大大超过了唐人的。要而言之,宋代散文比起唐代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考察宋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分析北宋古文运动入手,欧阳修是倡导新古文运动并使之成一代大观的首领;嗣后,苏轼发扬先师业绩,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本文就分两个阶段来论证欧阳修、苏轼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学语文》2003,(2):8-9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散文,而“序文”又是他散文中别具一格的珍品。韩愈的长文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气势捭阖;就是几百字的短文也同样写得曲折多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送董序》)就是一例,全文只有151字,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有一唱三叹之妙。  相似文献   

11.
选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的《师说》最后一段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课本没对「古文」注释,我认为这是一个缺憾。理由有三:一、在散文发展史上,韩愈第一个提出了古文这一概念,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此之前并无古文之称。所以,不应忽略不注。二、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文以载道」的核心思想,自言:「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  相似文献   

12.
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终其生写了大量传世的散文。他的散文特点,具有孟子的浩然之气,庄子的诙谐之风,战国策纵横捭合之格。人们惯与韩(愈)、柳(宗元)、欧(修)、苏(轼)同列并论。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之誉。从苏轼的《教战守策》中来看,无怪乎人们韩柳欧苏并称。《教战守策》是北宋论说文中的杰作,主旨论证的是国防问题。劈头就提出“尊尚武勇”常备不懈的主张。这是审时度势之后,忧国忧民的高识卓见。众所周知,宋仁宗嘉祐年间,是北  相似文献   

13.
吕祖谦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文章试以作为文学家的吕祖谦为研究对象,围绕吕祖谦的关于《古文关键》的散文批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认为其散文批评理论主要体现三个特点:讲求艺术构思的创作论、追求艺术风格的鉴赏论和讲求实用事功的散文批评论,以呈现吕祖谦在散文理论上的突出贡献和对后世散文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与实际成绩卓然,桐城文派是当时清代势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且在中国文坛上居于显赫的地位。桐城派的古文理论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唐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中,有一位颇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不仅在散文创作领域与韩愈齐名,而且在哲学思想领域也有相当高的建树,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先驱。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李翱。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幼时"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曾师从著名学者梁肃学习古文,后与韩愈相识,并结为终生好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与鼓动者。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曾任校书郎、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刑部侍郎、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武宗会昌元年(841)病逝于襄州任所,享年70岁,世称李文公。少年时代的李翱也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志在仕途,很早便致力于科举考试,但由于他性格耿直,议  相似文献   

16.
怡然《古文浅释(临江之麋)》,原刊《自修》1938年第22期。作者另有《古文浅释(说虎)》、《古文浅释》、《古文浅释(乌鲗)》、《古文浅释(蜂与蟹)》、《古文浅释(滕王阁序续)》等文刊于《自修》。生平事迹不详。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中,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小品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一派散文强调体现作者的个性和趣味,在语言方面,将口语、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俞平伯早期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正是这样一种白话美文的典范,代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某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唐传奇与古文运动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历来观点各异。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应从古文运动兴起前后的两个时间段来看二者的关系。古文运动兴起之前,传奇文以其散文的形式和通俗的内容,为古文运动开路;古文运动兴起之后,进一步推广了散文的形式,其"道"的内容给传奇文增添了写实精神,而传奇想象、虚构等创作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古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以明清散文《板桥杂记》一书的英译为例,探讨古文英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笔者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针对古文英译中遇到的难题,借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采取了增删重组的翻译策略,力求译文流畅、易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散文在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桐城古文在由雅言向俗语的转变中,道德法则被逻辑顺序所取代;在逻辑文中,古文逐渐被俗语取代,欧化的古文渐趋通俗化;当白话成为新的主流书写范式时,带有古意的俗语逐渐退出文坛,摹写现象的逻辑文逐渐向营造意境的散文演进.近现代散文中道德法则的衰微、逻辑政论的兴起与艺术意境的呈现,标志着中国古典散文的终结与现代散文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