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2.
柳小龙 《新闻世界》2013,(8):304-306
“前理解”是解释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传播者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过程的逻辑起点,受众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的落脚点,两者的前理解对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前理解作为“此在”的一部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动态过程中的前理解与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闫洁  蓝东兴 《新闻界》2013,(1):7-10
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记者不仅要报道事实,还要充分考虑传播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新闻文本不仅存在开放式,还存在封闭式。新闻文本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两种不同呈现方式的新闻文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各有其传播功能。本文探讨了两种不同新闻文本的传播功能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讲,新闻价值应该包括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新闻文本的价值,而大多数学者所说的"新闻价值"仅仅是新闻事实的价值,这是有悖于新闻价值理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新闻文本的价值这两个方面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  相似文献   

5.
以新闻事实为本位,新闻文本为对象,从整体质态上层递性地观照新闻文本的不同品质,用理论的逻辑厘定新闻文体的特性,通过理论抽象以丰富内涵深化理解,增强新闻文本实践的前瞻性、自觉性、主动性、鲜活性。以新闻事实为视域,新闻文本建构为主线,新闻事实信息传播为旨归,从静态与动态的互塑中,考察整体与部分、客体与主体、结构与关系、要素与功能、显在与潜在的信息呈现状态,探究新闻文体体类、体相与体性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莹 《中国广播》2011,(9):72-74
记者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过程。本文认为,采写新闻前要充分考虑传播目的和效果,要注重新闻解析,以提升新闻价值,要创新传播方式,以提高新闻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访,而忽视对新闻背景材料的了解,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单薄,没有深度。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迅速地传播给广大读者(听众或观众)。然而,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包含一定的背景材料在内,而有的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却起着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闻写作中,用好背景材料对于更好地交待新闻事实、写出有深度的新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交待背景…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本在结构要求上的五要素俱全,以及要真实地叙述事实,不能虚构等特点决定了新闻文本的独有特性。新闻文本不需要像文学文本那样:有表层意义,还有深层意义,更有不同角度与不同深度的读者理解。例如,"诗无达诂"就是文学作品张力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题新闻,是相对于动态新闻而言的。动态新闻是按既定事实或既成事实采访材料,就事实写事实发生的过程,是镜子式地“反映”事实,其主要功用是传递信息。而主题新闻则是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记者对事实作较明显的、较大量的思想过滤,提炼出明确的主题思想。记者的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波 《军事记者》2004,(9):15-16
音乐以和谐为美。新闻传播亦然。现场短新闻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细节、一缕缕真情的和谐组合,让受众在活生生的现场事实面前获得信息,受到启迪。它确有其他报道方式不能代替的优势,但它也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报道方式。比如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新闻所反映的对象,这就决定了新闻事业无论多么发达和完善,都无法囊括所有的新闻现象,大量的新闻都是发生后的及时补报和追踪报道;比如说,新闻事实总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而发生的,有些新闻事实的形成过程长.有些还有个报道时机和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新闻事业来说,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闻发生,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新闻,人们也必须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构成需要具备六要素,也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构成了新闻事件.新闻有新闻策划这一过程,新闻策划不等于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的,而策划新闻不一定全都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新闻策划是需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其新闻事实也需要一些生成机制.本文笔者就新闻策划中新闻事实的生成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实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这样一个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究竟是先有事实还是先有新闻 ?先有事实产品还是先有传播 ?西方学术界认为 ,事实是记者在传播实践中生成的产品。记者罕有机会深入信源的内部信息世界独立地确定事实。本文从事实的图解、事实的叙述框架、事实与信源及“新闻事实”的全球化等视角为我们理解新闻事实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或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从时间上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事物变动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事物总体中的一个局部或者个体。有关新闻事实的这些历史条件和环境情况,就构成了新闻的背景。在一篇新闻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决定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否在新闻事实中找准问题、抓住关键,决定于记者的思辨能力;能否把所看到新闻事实的本质用恰当的方式报道出来,决定于记者的写作水平。记者与新闻事实的互动,应该是一个展示智慧和勇气的过程,一个展现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晓雪 《新闻传播》2010,(5):144-144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推进,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新闻元素。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如何进行合理并具有新意的新闻策划都成为新的新闻命题。新闻是关于新鲜事实的信息,同时.新闻也是被受众关注的事实,传者是为受众服务的。经过传播,被受众接收并关注的事实才是新闻,新闻报道是传递新鲜事实的手段和过程,新闻策划则是有计划地整合和预测一个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7.
电视深度报道是以电视手段把新闻事实置于时代或历史的大背景中,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原因、过程、结果、社会影响、社会意义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新闻,它更侧重于新闻内涵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对重大事件及有影响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述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电视深度报道的深度剖析、对事件穷尽其理之特征使其文本内部,文本和他文本之间以及文本与非文本之间形成互文关系,本文拟从互文性来分析,以求更深入地了解电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报道过程中信息价值意义的拓展,就是指新闻传播者通过报道环节的特殊努力,来深化新闻事实的意义,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从根本上说,社会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取决于这个事实的性质及其符合新闻接受者信息需求的程度;能不能反映出新闻价值,则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的报道活动。客观事实有了新闻价值基础,新闻报道环节没有把握好,这种价值也体现不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极富新意和美感的生动瞬间。它一方面要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本身,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用光、构图、角度把握、形象观察等艺术手段来完成摄影的艺术创造过程,以期达到迅速及时、真切生动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目的。新闻摄影兼跨新闻和艺术两个门类,具有两  相似文献   

20.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