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佛年主编的《教育学》,可谓新中国教育学研究中珍贵的历史遗产。本文从这部《教育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已经解决与尚待解决的问题中,以在我国一度盛行的凯洛夫《教育学》为参照,着重分辨教育基础理论中若干问题的是非。在此基础上,澄清久已存在的若干误解与偏见。进而从“教科书”缘起和“教科书”概念泛化引起的“教科书式陈述”问题,表...  相似文献   

2.
深化教育学理论有待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对这对关系的探讨,涉及到对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反思。哲学教科书的思维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思维。对应用说与无人的教育学和抬高认识论与教育学缺少本体论基础两种状态的探讨,涉及到关于传统哲学教科书对教育学影响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学奠定生存论的本体论基础,是今天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师范院校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体现教师教育的重要载体,调研显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均不喜欢我们的教育学教科书。纵览我国60年来350多个不同版本教育学教科书发现最大特征:内容建构模式化和文本叙事教条化。美国经典教育学教科书呈现亮点:内容建构关注本土实践;教科书文本叙事着眼学生;教科书内容与教师教育领域有关系列标准要求的匹配性显著。今后我国教师教育教育学教科书改进要贯穿本土实践意识;融入多元表达形式;转变知识本位取向。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关键,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师叙写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20世纪50年代至2013年期间,我国教师教育范畴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教育学教科书为中心,从教科书内容如何论说教师、叙写结构设计演变、教科书作业(练习内容)意义建构取向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教师叙写变迁,发现教师叙写内容建构存在模式化和文本话语呈现教条化的特征,教师叙写的内容话语呈现和结构设计演变展示了从关注道德主体到职业主体的转型,教师叙写的意义建构折射出教师认同和自我了解有待于提升。未来如何改进我国教育学教科书的教师叙写,则是面临的重要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教育学(简称"教育学")教学面向未来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长远的意义。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精神的人格特质可以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强化。围绕教科书的观念和言说,教育学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思考教科书文本,发展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教育学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简要反思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教育学现象”背后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偏向。认为,“被教育学化”、“教科书化”、“体系化”是中国教育学起步时的原初特点。这也是当今教育学研究中的一种偏好和追求。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泛化和理性批判精神的丧缺。本文认为,教育理论是“选择性”理论,正视意识形态的存在,面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选择,正是教育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12-18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科书是传播、体现政府和学界对信息技术重视度的重要载体,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学习将直接影响未来信息技术的实施情况。文章考察了六十年来我国具有代表性教育学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的叙写演变,兼与美国经典教育学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的叙写进行比较,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教科书内容如何叙写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叙写结构设计演变、信息技术在教科书练习内容意义建构取向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和审思,以期从新的视角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与中国比较教育学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30年来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背景与基本脉络,概括了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其对改革开放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对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未来走向做了初步的展望.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为比较教育学的复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比较教育学的发展也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比较教育学将不断的自我变革与提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视角关照比较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实践来看,比较教育学仍然足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不得不广泛采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的角度看,比较教育学正在成为教育学本身,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和教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时代的发展特点,比较教育学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学者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的功能和地位、教材制度的建设、教材的结构、教材的评价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社会学分析、教材插图的研究、教材话语呈现方式的研究、从文化角度对教材文本呈现的内容进行分析、中外教材的比较研究、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单一学科教材的比较研究等。从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上讲,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理论的原创研究是基于本土、面向本土的研究 ,解决本土现实的教育问题。由于各国的教育有着共通性 ,这种基于本土的原创性教育理论就必然地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我国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因历史的原因使原创的努力失去传统积淀的支撑 ;缺乏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 ,学术批判力的弱化 ,问题意识的淡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亦是其缺失的原因。而学术批判力的提高 ,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 ,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回归 ,树立教育研究的超功利关怀等 ,使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欧美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对外语能力标准的研究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制定的语言能力标准也日趋完善;日本也发表了《JF日语教育标准2010》。多年来,我国日语教学大纲一直是日语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为日语教材的编写、日语教学的规范化及日语能力评估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但我国对于日语教育却一直没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标准出台。文章介绍了国外的外语能力标准,并分析其最新理念,以期为我国的日语能力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ESP教学发展迅速,而高质量的ESP教材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研究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理论能为ESP教材的编写提供重要的参考,从我国ESP教学和教材编写角度出发,再度审视国外主要的英语教材评估理论,有益于探索其对指导我国ESP教材编写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材多由著名经济学家撰写,体系完整,内容全面,逻辑严谨,详略适当,图文并茂,被国内外多所大学选用,质量较高。我国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外国教材的复制品,只在编者所在的地区或学校使用。在购得外国教材版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适当改编,是当前编写经济学教材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ims at presenting a grid for analysing the way the language employed in Greek school science textbooks tends to project pedagogic messages. These messages are analysed for the different school science subjects (i.e.,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nd educational levels (i.e., primary and lower secondary level). The analysis is made using the dimensions of content specialis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ocial-pedagogic relationships (framing) promoted by the language of the school science textbooks as well as the elaboration and abstra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linguistic code (formality), thus combining pedagogical an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assification and formality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ways science textbooks tend to position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ior of the corresponding specialised body of knowledge (i.e.,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code) while framing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ways science textbooks tend to position students as learning subjects within the school science discour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ind of pedagogic messages projected by the textbooks depends mainly on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not particularly on the specific discipline. As the educational level rises a gradual move towards more specialised form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ainly in terms of code) with a parallel increase in the students' autonomy in accessing the textbook material is noticed. The implications concern the way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approach science textbooks as well as the roles they can undertake by internalising the textbooks' pedagogic messages and also the way science textbooks are authored.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和语料库手段研究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编写特点。以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和加工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二语习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美国和德国两套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结果显示: 由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以及目标群体的英语水平不同,两套教材在语言点所占比重以及词汇和语法的处理方式上均有差异。尽管如此,它们都提倡要将词汇与语法的学习融入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中,在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及练习方式上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因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松本龟次郎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献身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40年。预备教育是中国留日学生必经的教育阶段。在中日关系风谲云诡之际,他通过创办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来直接教育留学生,并以出版日语学习教材的方式间接指导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日友好及为邻邦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目标。松本龟次郎以自身微薄之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日友好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项链》的中译本,随后《项链》被选入当时的国语文课本。新中国成立后,《项链》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几经沉浮,解读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我们从《项链》进入中国语文教材的历史,可以追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Many East-Asian countries are actively positioning themselves as receiving countri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nsequently,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se countries is steadily growing. Give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could be expected that Western learners studying in the region may encounter educational practices that are foreign to them. This study sought to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East-Asian teaching practices as experienced by Western students. Specifically, it explored Anglo and Hispanic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pedagogic approaches they encountered at a Taiwanese university.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22 degree-seeki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spite the government's continuous initiatives to foster less traditional pedagogic approaches, a transmission model of instruction still looms large in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ere ill-adapted to this form of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