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思想史的粗略梳理,作者提出大学理念源于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观点,并指出,既往大学理念的讨论对日常生活以及它与其他两种生活的关系有所忽视。文章对客观知识、地方知识、知识与兴趣、个人知识等知识理论进行了讨论,并将知识二重性和大学理念联系起来,认为作为缄默知识存在的大学理念也应予以关注。在提出知识创价社会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大学理念应关注大学的行动分裂,应将"创价"作为评价知识行动和整合价值的一个标准,在价值立场上坚持"爱智"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平行时间的视角对中美俄三个大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做了梳理之后,可以总结出"情境、主体、意图、行动、结果、评价和资源"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素,"价值与信念、治理与制度、资源与机会、教学与课程、评价与督导"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察点。随着主体层次变化,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也在相应变化。教育改革是改革惯习与场域文化的集体行动。一切教育改革都需从个体惯习找到突破口,并上升到场域文化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与意图相关的认知因素发挥着作用,同时,集体行动中因微观政治和社会互动的存在,教育改革也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要保证教育改革的效果,需要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管理和评价。在行动科学的指导下改变学习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是教育改革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3.
论制约教育理论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不可人意,已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普遍形成的印象。“脱离实际”和“抽象程度不高”作为两种视角不同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理论的状况。按照这样的诊断,使教育理论“现实化”或“思辨化”就成为治愈其落后现状的处方。而在“现实化”与“思辨化”之间存在的矛盾,又引起了有关教育理论发展方向上的争论。事实上,用单一的理论模  相似文献   
4.
跨越过去,展望未来.2015年10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京师厅,一场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在这里举行.对话双方分别是中国教育界泰斗、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与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彼得·圣吉先生.两位大师围绕"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思想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担任对话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反思支配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 ,探讨制约教育发展的理念瓶颈 ,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认为在新时期应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需重视对传统大学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也需要回归传统以寻求智慧,挖掘其当代价值。从历史角度看,以德治礼序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长期以来都是古代大学的制度与理念核心;清末至民国期间,随着西方大学办学模式、理念的传入,"中体西用"成为近代大学的主要特征;而建国后的中国大学,从苏联模式到欧美模式,"西方中心主义"长期盛行,西方经验成为主流经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旨在实现世界水平,更要立足中国特色,凸显中国文化,弘扬德治礼序。大学德治要求在加强学生德育、师德建设、道德领导的同时,明确自律与他律的区别,切勿本末倒置,以手段当作目的。倡导大学之礼就是要明确个体的角色、权利与责任,维护师道尊严。此外,德治礼序的文化逻辑可为大学治理制度逻辑的局限性提供有效补充,从而实现大学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大学组织冲突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相伴相生,大学组织冲突主要表现在大学身份认同、行动安排以及组织设计等方面。从组织的立场上看,如何正视冲突、管理冲突、设计有效制度、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是大学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大学的身份问题上,必须突出大学组织的学术个性。在大学治理结构上,围绕学术组织的独特性质,一方面还微观政治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在学者社区和管理绩效间求得平衡,从个体行为层面开始,设计有利于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美国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输入高等教育和其他项目的经验,笔者就国家语言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简述与语言相关的教育势能、教育在国家软实力的作用的基础上,从价值观分享、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布局和语言教育技术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强调了国际语言多样性和国际交流多样化的战略意义,尤其是提出高度重视面向第三世界输出教育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种子烘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找出了适合不同种子的烘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即“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则“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这是当前最一般的观点。1但这两个命题都存在缺陷。第一个命题如果包含有一定为人们所理解的新信息的话,那么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培养是为人所普遍理解且不会引起岐义的词语。并且,作为被它所定义的教育本身具有超越它的意义的新的内涵。然而,与“教育”比较起来,“培养”同样是需要作出解释的词语,而且,从“培养”到“教育”不过是多加了一个宾词“人”。只要翻翻辞典,我们就会发现,在以人为宾语的用法上,“培养”正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