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宝安区振能小学,坐落在深圳的后花园——美丽的观澜河畔,创建于1914年。时年设址松元厦私塾"永修斋",后几易其址,1929年改称振能学校。新世纪的振能小学,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7,(7):F0002-F0002
深圳市宅安区振能小学,坐落在深圳的后花园——美丽的观澜河畔,创建于1914年。时年设址松元厦私塾“永修斋”,后几易其址,1929年改称振能学校。  相似文献   

3.
《特区教育》2014,(6):21-21
百年校庆即将来临,我也即将离开母校,心里不禁流露出几分眷恋。那个让我成长、让我快乐的振能,我不舍离开。让我收获知识的振能,让我感受幸福的振能,将永远永远刻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4.
北宋史学家、诗人司马光闲居东都洛阳时,曾经登上岭头吟过一首七绝。诗曰: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归一望。据说,当司马光刚刚吟完一、二句时,旁边有两个年轻人不以为然,鄙夷地说:这算什么诗!可是,三、四句一出,两个年轻人瞠目结舌,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上述轶事见诸宋人金盈之编撰的《新编醉翁谈录》一书中。司马光的这首岭头吟诗,巧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的“逆振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何谓“逆振法”?就是开头故作平淡无奇,毫无深意,甚来,无诗意可言。然而,接着异峰突兀,结句出奇制胜,神采飞扬,令人惊…  相似文献   

5.
6.
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振能小学,坐落在深圳的后花园——美丽的观澜,创建于1914年,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新世纪的振能小学,再一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走向了  相似文献   

7.
8.
浅谈"场"能     
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之所以永不停息,是因为周围液体分子运动的永不停息,那么我们可曾想过周围液体分子的运动为什么会永不停息?外界对磁铁做的很有限的功(加热或剧烈撞击)为什么会使能无限制对外做功的磁场发生变化?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其实跟能量是等价的。既然能量是守恒的,质量也应该是不变的,但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发生变化,那么这时的能量守恒又该如何表达?重力场、磁场、电场、电磁场、引力场等,无论哪种场其能量的来源和转化都是人们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9.
释"能"     
研究元明清戏曲作品中的词语,发现“能”有诸多义项,如“才干”、“能够”、“如此”、“认同”、“很”等等,其中有20余项在目前所有辞书中均未见收录。  相似文献   

10.
化南 《科技文萃》2000,(12):172-173
人们都说现在秘书难当,常常要加班加点给领导赶写讲话稿,真是苦不堪言.领导什么场合都要讲话,讲话就离不开讲稿,自己写不出来只好由秘书代劳了.  相似文献   

11.
佚名 《语文新圃》2008,(11):44-45
埃及金字塔群,被世人誉为奇迹中的奇迹.在它内部藏匿的众多谜团中,"金字塔能"是引人注目的一个.   说到"金字塔能",我们不能不回顾一下法国学者安托万·波维.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进入墓道,呈现在他眼前的猫、狗和水果的木乃伊,依然生动,刀具、器皿也亮无损.……  相似文献   

12.
在深圳市振能小学,有一门特别的课,叫环保教育课;有一个特别的教育领导小组,叫环保教育领导小组;每位教师都负有一个特别的任务,班主任任环保课老师,其他学科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世间"情"为何物?古往今来,"情"是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是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热情讴歌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用作助动词的"能"与作为情态动词的"can"不论在词性、意义还是用法上都有许多交叉之处。所以,为了让以为英语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掌握"能"的用法,同时也让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can"这个词,本文将"能""与can"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描写二者在意义、语法特征、句法结构及否定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问题一个接一个,伤透了脑筋. 在我一筹莫展时,网友介绍了一位美国教授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这位教授每次上课前,都明确告诉学生,我今天讲的课有三个关键地方是错的,你们的作业,就是把我讲错的地方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刘金山 《物理教师》2007,28(5):10-10
新近看到一资料中有一道贴近生活的好题,其题目和解答如下.题目:有人自驾车出行,狗为了追上车而狂奔.已知车启动时与狗相距120m,狗可以认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m/s.车的加速度为1m/s2.当只有狗与车相距小于20m时,驾驶员才能通过反光镜发现它,且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为5m  相似文献   

18.
田艺 《湖南教育》2007,(5):23-23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问题一个接一个,伤透了脑筋. 在我一筹莫展时,网友介绍了一位美国教授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这位教授每次上课前,都明确告诉学生,我今天讲的课有三个关键地方是错的,你们的作业,就是把我讲错的地方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徐昌才 《初中生》2007,(25):23-25
艺术大师毕加索画布上的葡萄因为形态逼真而引来群鸟啄食,这是西方绘画史上的趣闻,中国诗画艺术史上也流传着一些能"以假乱真"的绘画趣闻.  相似文献   

20.
以小见大 ,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不少成功的佳作都善于运用此法。小中见大 ,见微知著 ,让小事“出彩” ,恰如一句妙语所描述的———“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那么 ,如何让小事“出彩”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小事放在大背景中去表现在特定背景之下来“透视”小事所蕴涵的深意 ,有了这份深意 ,文章就多了一份生动 ,也就能“出彩”。如有篇中考优秀作文 ,叙写两个小孩在放学途中做好事———使出吃奶的力气盖上一处下水道的盖儿。行文安排了得当的背景衬托———“往来的行人都敬而远之” ,“行人只是投去一束惊异的目光 ,但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