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首先需要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在此,并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3.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4.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5.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精神明的开拓,在传递科学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对当代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目的是使社会公众能够对教师职业能有一个更新、更全面和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离不开思想与知识,思想与知识的载体就是人的生命。唯有对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产生敬畏.才会有对思想与知识的追求热情。重新发现生命,重新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这样才会重新发现一个新的自己。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陈菊 《教育与职业》2007,(33):145-146
教师职业是富有创造性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仅从教学思维和传递知识方面去理解,还应该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为基础的个性化哲学观、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人格这三个方面去促成。  相似文献   

9.
博览书屋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作者:叶澜等/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定介:38.00元 这是一本与教师,包括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本书的研究重点不在“育人”,而是研究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们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只要把别人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听,会管住孩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他们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今天的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观点。"创新"现在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什么人都可以说,哪里都在这么说。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教育家型教师既是教师专业发展边界的突破,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指向。教育家型教师是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取向、培养教育家为目标的优秀教师群体。通过文本分析,明确教育信仰、教师知识、实践能力、发展诉求及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家型教师的必备素养。基于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和必备素养,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就要厘正“匠人式”的教师观、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唤醒教师生命自觉、培养教师理论自觉以及重视教师缄默知识的传递与创生。  相似文献   

12.
浅论教师合作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中最重要的一本教育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其中之一便是: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在学习化社会中,每个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也不例外,而且教师这一职业更要具备合作精神。一、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合作精神教师职业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教师劳动的集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合作的精神。教师在社会上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培养人…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以76%的比例高居不和谐的职业之首”,这是前不久中国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启动“2006年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幸福是一种体认,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描述,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而指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一这里的幸福指数则是衡量教师这个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及和谐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测量的是教师的幸福感,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能告诉、复制和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认,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认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 值此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上来,旨在唤醒教师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自己职业生命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在静心的品读和智慧的劳作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享受做教师的幸福。[编按]  相似文献   

14.
金记平 《考试周刊》2009,(18):16-17
教师的仪表风度具有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审美特征。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仪表美与风度关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生命美与精神美的相互交融,是教师形象美与内涵美的和谐展现,是教师群体美与个体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余亚忠 《广西教育》2007,(5A):24-25
在学校,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和健康成长,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爱心辅就成功路,智慧沐浴新教坛.在我国,教师仍是最辛苦的群体,教师职业仍是最清苦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是苦中求乐,主动去寻找教师职业中的快乐与幸福,我求乐的办法是热爱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里去,让自己的精神生命与学生的精神生命融为一体.我很喜欢当班主任,它能让我更快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更近距离地去接触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教师仍是最辛苦的群体,教师职业仍是最清苦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苦中作乐,主动寻找教师职业中的快乐和幸福。要寻找到教师职业中的快乐和幸福,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里去,让自己的精神生命与学生的精神生命融为一体。我很喜欢当班主任,它能让我很快地融入到学生里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动资助贫困的学生,主动为学生举办生日班会,自费买来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日礼物送给学生。教师爱学生,学生自然就爱教师。每逢教师节和元旦,我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贺卡、短信和电话。他们还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现代哲学基础的过程哲学,认为过程是根本的、现实的,存在是创造性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追求生命质量的现实过程。从过程哲学的视角看,传统认识论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忽视了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教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造成了现实中理想化的教师职业精神与现实经验的落差以及教师人格的二重性。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以过程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职业,应还原教师"人"的本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性,通过教师专业境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把教师比作春蚕、红烛,为了学生的生命耗尽自己,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圣化”,要求教师做“圣人”。“传道、授业、解惑”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角色定位,认为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传递知识性的、非创造性的工作,把教师当作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强调的是教师的传递价值。然而,教师也是一个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真实、具体的人。所以,如果说教育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试谈幼儿教师的文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是特定社会中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体系,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意义体系,它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它是理念的、观念性的,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教师的文化,包括教师职业的启蒙文化和教师人格的圣贤文化。这里的启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