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业 《大观周刊》2011,(30):142-142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而且具有更多地陶冶学生情操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占波 《大观周刊》2012,(1):119-1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鲁志宇 《大观周刊》2012,(28):220-2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获更多语文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中国民族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这两方面来阐述教材中的审美,探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帅 《大观周刊》2012,(29):208-208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作文课上的花样越来越多,作为语文教师,美育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贯穿作文教学,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高中语文教育要求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味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刘文静 《大观周刊》2013,(3):108-108
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人格塑造方面,要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相似文献   

6.
刘婷婷 《大观周刊》2012,(49):339-339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要的作用。中学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我就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以它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通过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受到了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塑造了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8.
冉海英 《大观周刊》2011,(52):113-113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关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9.
刘婧 《大观周刊》2012,(11):217-2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我们根据这些理念,现就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途径和方法,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康伟 《大观周刊》2012,(44):316-317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37):162-162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2.
陈君 《大观周刊》2012,(19):191-191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对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把大学教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教育。他们认为上大学就是学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的职业,而且这种认识越来越普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本身也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其突出表现为“重智商、轻德育”。对智育又重“专业”轻“基础”,好像社会上、工作中急需什么…  相似文献   

14.
邵玉 《大观周刊》2012,(26):237-237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作用: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丽 《大观周刊》2013,(4):136-136
语文教学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它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是否有爱心、责任心,是否会有坚强勇敢的意志,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而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过程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王燕燕 《大观周刊》2012,(24):249-249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起到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基础音乐教育,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职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审丑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审丑,实则是一种更高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审丑教学的恰当运用,学生在鉴赏丑的同时也就超越了丑,向更高的审美能力走去。  相似文献   

18.
张旺平 《大观周刊》2012,(43):316-316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所回归,但是“肢解课文”“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把一篇篇经典美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自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以提升语文素养为主,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经典文章之“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语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过经典美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非 《大观周刊》2011,(37):228-228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兼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能力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庞超亮 《大观周刊》2011,(27):134-1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中考、高考的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