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敏娜 《大观周刊》2012,(37):43-4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不仅侵害的公民法、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司法公正权威,因此《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完善刑事证据制度、推进公正审判的热切期望。本文试图对规定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作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
周小晖 《大观周刊》2012,(13):30-31
19世纪初人权理念迅速发展,尤其为保障司法领域中的人权问题应运产生了众多的规则原则,本文立足于平衡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角度,旨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涵盖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知;非法证据规则与人权保障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明晰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落实我国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3.
赵中华 《大观周刊》2011,(46):11-11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根据不同程序性质承担不同的权利义务,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原告,承担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而在公诉案件中,作为当事人的被害人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玉洁 《大观周刊》2013,(12):55-55,3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根据不同程序性质承担不同的权利义务,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原告,承担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而在公诉案件中,作为当事人的被害人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幸 《大观周刊》2012,(25):40-41,39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政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做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是时隔15年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改。法学界在持续关注新刑事诉讼法问题的同时,就律师辩护、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取保候审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一些旨在推动中国刑事立法的新思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象征,也是体现人权的一种表现泰文针对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争款着手,分析条款的讲步性和不足,从而讲一击务新知和展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就是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就是对人权的保障方面的重视的比较好的体现。但是,事实上,在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了这么久以来,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本文主要通过一定的事实,阐述我国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以及新刑诉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的重要意义,并对这项规定出台以来实施的效果的不理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我国的此项滂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五部门于5月3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轶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前者规定了死刑案件判断证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列明了对各类证据收集、审查和运用的规则,后者对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8.
徐振杰 《北京档案》2010,(11):17-18,24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文件证据取证的涵义,探讨了电子文件证据取证的原则、步骤、取证技术,并对已取得的电子文件证据如何进行保护、审查、检验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双江 《大观周刊》2012,(45):96-97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增加了证据的种类、收集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人,严格规范了证据的收集程序,增加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证人和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制度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尤其是对以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为主要办案方式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同时保障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专门就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结合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特点。就证据制度的修改对渎职侵权犯罪侦基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推进作用做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渎职侵权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负有公诉和监督双重职能。作为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负有客观公正指控犯罪的职责。强化证据意识,就是要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做到注意审查侦查机关或部门收集的证据是否客观全面,有无违法取证行为。本文从新刑诉法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内容修改、修改对公诉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修改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增强证据意识,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对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表明,针对微信通信信息的电子取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提取微信通信信息的方法以拍照、截图为主,电子数据检验、鉴定等专业技术方法使用较少;第二,对相关涉案手机采取扣押措施的案件比例较低;第三,对微信通信信息的证据种类归属不清.这透露出办案人员对微信通讯记录所属证据种类的认识存在偏差、取证方法缺乏统一性和严谨性、忽视对取证过程的完整记录及其合法性的证明等问题.对此,在明确“电子数据”内涵与外延之基础上,应重视电子数据关联性的审查,围绕关联性规范电子取证行为;强化程序法治意识,在确保有效取证的同时注重对被追诉人相关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个规则包括原告对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和被告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两个方面;败诉责任由举证不能或不足者承担.现以与出版界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为例,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13.
祝曦 《大观周刊》2011,(28):39-39,43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 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对与申请人权益有关的、有法律意义的证据、行为过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或者对申请人的取证行为的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明确予以排除,并明确了排除的程序和规则。上述两个证据规定出台以来,庭审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和辩护律师对公诉机关出具的证据尤其是被告人供述的质疑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5.
同步公证与信息时代的差距 我们知道:网络诉讼举证难,电子商务纠纷举证更难! 在一般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中,最困扰诉讼当事人和法院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取证。为了解决电子证据法律效力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多是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公证,即用公证取证的方式解决网上证据保全的问题。 但是,公证所能做的仅仅是证明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各种网络犯罪的实际,应对电子证据的内涵进行扩展;其次,根据电子数据的特性、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对电子数据的"原件"属性进行合理界定;另外,强化电子数据的固定和取证技术,并做到合法取证。  相似文献   

17.
王瑛  臧小艳 《出版科学》2016,24(3):69-72
网络文学非法转载有别于纸质图书盗版,它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侵权形式,具有快捷性、隐蔽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点,侵害了作者及其授权刊载网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网络文学非法转载的盛行同违法成本较低和免费网络消费观有较大关系,因此,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学传播发展环境,需要构建适宜的治理机制,增强作者及其授权网站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对非法转载的责任追究力度,建立有利于遏制非法转载的追究程序。  相似文献   

18.
边长勇 《新闻传播》2004,(11):55-56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一旦发生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必须取证调查,但部分证据在事后就很难收集甚至是不可能再被收集,结果因此而败诉。那么,怎样应对新闻官司呢?笔者以为,在采访中记者树立证据提取意识是一个更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运用证据、采信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实现了从职权主义的纠问式庭审向当事人主义控辩式庭审转变。但是,现行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与控辩式庭审方式极不适应,导致控辩式这种非常好的庭审方式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奴隶社会成文法典的考察,认为奴隶社会的证据制度不是神示证据制度,奴隶社会有神明裁判,但使用有限。奴隶社会诉讼在证据分类、证明责任分配、证据审查判断方面体现了原始理性特征,可称为原始理性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