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主题、人物形象、视听语言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快乐向前冲》栏目的阳刚之美,并进一步分析了阳刚之美在当下荧屏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诸多婚嫁诗,多注重对车马的描述。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从完成婚姻仪节传达婚姻之义、彰显婚姻双方之身份、展示婚姻双方之财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图书馆核心能力嬗变之缘由分析入手,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不同发展阶段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嬗变,最后对未来图书馆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经济之声为样板,从宏观上探讨了专业化财经广播的作用和意义,细致分析了经济之声内容框架的特色,并与国外财经广播媒体进行了比较,提出值得借鉴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诸多婚嫁诗,多注重对车马的描述.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从完成婚姻仪节传达婚姻之义、彰显婚姻双方之身份、展示婚姻双方之财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丽 《现代传播》2013,35(7):47-51
本文从新闻传媒制度之惑、舆论监督之弱、传播市场之散三个方面,分析了困扰我国电视新闻求发展、谋变革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除却理念及技术等因素,当前上述三方面问题对我国电视新闻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影响与制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李从钦 《新闻前哨》2007,(10):75-75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意境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两分法;"以意胜者"之境、"以境胜者"之境和"意境两浑"之境的三分法;"花鸟缠绵"之境、"云雷奋发"之境、"弦泉幽咽"之境、"雪月空明"之境的四分法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新闻意境的创造有着不同的艺术手法。从写景抒情的方式来说,有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媒体及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原生广告受到了广告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原生广告定义出发,分析了原生广告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之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坚 《视听》2016,(7):10-11
娱乐节目是各级电视台的必争之地,城市电视台要从娱乐节目的红海中突围,必须实行差异化策略。本文剖析了目前城市电视台娱乐节目运作的困境,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电视台差异化突围的必然性。通过分析佛山电视台《大师傅》节目的成功之道,提出了城市电视台娱乐节目差异化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于芳 《中国广播》2009,(7):18-19
中国之声在介绍自己优势时,广播编码的要件之·有声语言创作,未列其中。原因何在?本文从语言创作现状、评价体系误区、让魅力重现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效益提升之经验,横向上从职业化、绩效考核与管理等方面,纵向上从系统、团队、个人三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如何提升图书馆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传播与城市的关系为基点,结合当前的全球化、新技术、城市化背景,从“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传播意涵的转化与拓展.本文认为,传播通过编织各种关系网络,建构了连接之网、交往之网、意义之网,呈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共在”关系,成为社会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13.
何晨阳 《新闻世界》2010,(6):213-214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迪斯尼影片《木兰》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之道,以及值得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从业者借鉴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黄荣 《新闻世界》2013,(6):286-287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丈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山东省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SDALIS)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基础条件的阐述入手,分析了SDALIS建设中的诸问题,并对SDALIS的建设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杰出的编辑出版家。文章通过梳理鲁迅编辑书刊的具体实践,从追求封面之美、版式之美、插图之美、印刷之美等方面,阐述鲁迅编辑书刊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思想,分析其对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讲》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的一本通俗时政图书。本书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其理论之基、探求之路、文化之源、价值之核、时代之境、践行之思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相关重要问题,细腻挖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文化渊源,梳理了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追求、践行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时代境遇、现实课题,探讨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并着眼未来,努力对有关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几个人名用字。义叔簋之,过去著录及文字编的释读皆欠妥当,其字可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旁从詹鄞鑫先生意见应是捪的表意初文,右旁为夕,整个字应该分析为从夕捪声,极有可能是为晨昏之昏所造的专字。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两西周铜盨的器主之字写作,各种著录及文字编多误析为两字,本文首先肯定了其为一字应释作敢的意见,进而分析其形体下部为"弁",是在甲骨文敢字基础上所作的变形音化。最后讨论了盖铭多出的■字,认为是器主伯敢之名,从名字相因角度怀疑可读作击杀的击。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说,报刊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我国报刊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这个起源和演进过程中,从内容到装帧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着。从梁启超的《时务报》到孙中山的《民报》,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到早期共产党人和鲁迅、茅盾、邹韬奋等先驱的办刊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简单分析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影响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质量、商业模式等各类挑战,进而从质量控制、宣传推广、政策扶持等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MOOC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