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一系列社会矛盾重新尖锐化,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不仅严重削弱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而且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也猛烈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及时进行统治体制的变革,顽固地抱残守缺,逆势而行,成为阻挠改革、竭力维护其特权、贪婪追求私利的保守的寡头政治集团,最终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堕落成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创制了公共权力的制衡机制,元老院在三大机构中的地位、威望和权力不断上升,在共和国扩张历史上扮演着权力核心角色。扩张期的元老院集中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人才,对内,着力调解阶级矛盾,团结社会各阶层及势力派别为罗马的对外扩张服务;对外,审时度势,制定并执行着一系列实用扩张政策,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元老院,拉丁文作senatus,由senex(长者)一词衍化而来。古典传统把元老院的起源追溯到罗慕路斯,他任命100名“父老”(patres),组成元老院,辅佐“王”(rex)统治。近代一些学者不承认元老院由“王”任命,认为元老院是以代议制原则为基础,由每个氏族选派代表产生的。也有一些研究者干脆否认所谓“伊达拉里亚王朝”之前罗马元老院的存在。元老院的起源与国家形成、王政时代和所谓伊达拉里亚征服等问题缠绕在一起,至今尚未理出头绪。无论如何,在我们看来,即使存在过一个伊达拉里亚王朝,即使罗马因这一王朝始有国家,考虑到罗马氏族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后来的政治沿革,我们可以认为,罗马元老院最初具有  相似文献   

4.
共和政体是罗马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独特的国家形式,它对罗马共和国的崛起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罗马的共和政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元老院、公民大会及行政长官系统。罗马的共和政体较早地体现了权力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衡原则。它的相互制衡不仅体现在元老院、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这三大政治组织之间横向的制衡上,而且还体现在权力体系的纵向关系,即平民与享有特权的贵族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上。  相似文献   

5.
罗马元老院是古罗马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共和时期由简单的咨询机构逐渐转化为掌握了国家行政,立法,财政,宗教,军事,外交等方面实权的机构组织。到帝国初期,元老院得到重建。但由于元首制的建立和元首权力的增强。元老院的职能在政治各方面发生了变化,以后,其权力逐渐被元首吸收,逐渐衰败。  相似文献   

6.
恺撒的独裁统治招致罗马元老院贵族共和派人物的极端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共和派集团将恺撒刺杀于元老院。共和派  相似文献   

7.
公元69年罗马帝国元老院通过的韦伯芗大权法(LexdeimperioVespasiani),是古罗马唯一一部成文宪法,也是西方世界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较完整宪法文本。罗马帝国初期的共和复辟运动,说明了元首制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元68—69年内战结束后,罗马元老院通过韦伯芗大权法,为元首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对元首与元老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界定,为元首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主要立法机构。在罗马帝国建立后,公民大会立法权日趋衰落,到公元2世纪初彻底停滞。在帝国初期,元老院成为主要立法机构。在弗拉维王朝时期,元首在国家立法活动中的影响日益增加。公元2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在罗马帝国法律来源中,元老院决议明显减少,元首敕令逐渐成为主要来源,元首和元老院在立法权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布匿战争历时十六年之久,这场战争使罗马面临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危。面对国家所面临的危局,元老院率领罗马人民奋起反击,力挽狂澜,彰显了罗马共和制度的力量以及罗马人民忠勇坚韧的精神特质。然而,也正是“第二次布匿战争”成为罗马国家形象演变的转折点,战争带来的国家崛起并未带来社会的持续进步,反而使罗马人民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和骄奢淫逸的怪圈,罗马国家形象迅速败坏。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7,(5):47-51
罗马共和制的二元政治结构是元老院同以执政官为代表的高级官员、公民大会互相制衡的结果。在马略改革之前,主要以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互相抗衡为核心,公民大会和保民官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和制中的民主因素。因公民大会自身机构的复杂性和制度设计不完善,加上公民权的扩大,使得公民大会在共和制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马略改革之后,执政官凭借军队实力在共和国中地位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以元老院和执政官相对抗的二元体制。共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让元老院的弊端凸显,最终恺撒通过改革建立独裁统治,结束了共和国的二元体制。  相似文献   

11.
纵现罗马历史,军权方面存在从元老院集体手中日益集中到一派、一批人,进而集中到一个人手中的嬗变过程。这种嬗变使皇帝一手执掌军政大权的体制得以确立,加之希国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因而军权时常失控,进而导致帝国政局混乱、内战频仍,赋税沉重、经济衰弱,军队堕落腐化、国防松弛,最终使帝国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2.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帝国的政治体制完成了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转型。虽然两者都属奠立在军队之上的个人统治,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元首和君主的权力来源以及权力的行使不同:元首的权力来自人民,其权力是有限的和隐蔽的,而君主的权力来自神,其权力是绝对的和赤裸裸的;在元首制时期,元老院是不可或缺的权力机构,而在君主制时期,元老院成为名存实亡的政治化石;在元首制时期,平民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君主制时期,平民的地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3.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保民官,以其独特的否决权,维护了广大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极大地推进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进程,为罗马共和国成功地抗击外敌侵略以及对外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史上的大帝国准备了条件。然而,保民官并非十全十美,同样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人口社会构成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罗马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是促成早期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古罗马早期的社会经济特色是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与扩张,促使其生产者的社会构成发生变化,主要生产者由以前的罗马公民农民变为外籍奴隶,这些奴隶多来自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他们被广泛使用在各行各业,促进了意大利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帝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评议会的缘起:历史理性、合法性与认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议会的缘起有其历史必然性。评议会作为大学共同体内的学术最高权威,遵循权力制衡的规则和方式,体现了大学权力结构秩序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评议会才得以获得合法性支撑。社会层面上的权威认同迁移恰也从观念层面反映了评议会缘起的历史进程,体现了评议会缘起的合法性逻辑。因此,评议会的缘起不仅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历史进程,也是一种合法性逻辑的推演,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罗马是最早尝试建立宪政的国家。在推翻王政统治后,罗马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共和政体形式来治理自己的国家,并进行了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实践。罗马宪政制度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它主要体现为三大要素: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以政界精英为基础的元老院制度以及以全体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大会制度。这三大权力体系虽然没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三权鼎立”局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本着对权力进行制衡的精神,在建立行政长官制度的过程中,罗马确立了最高长官的选举制、短任期制和同僚协议制,从而奠定了共和国官制的三大原则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同时,一个新势力——罗马,一直在意大利半岛上发展着。经过五个世纪的温和的成长,这个城市国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扩张事业。罗马军力强大,还拥有同样杰出的管理艺术、法律智慧、工程和交通方面实践性艺术的独创性。这些天份和能力使罗马人得以建立起地中海帝国,它一直延续到公元5世纪。或许,罗马帝国最伟大的成就是能够熟练地统治政治统一中千差万别的文化。我们受惠于罗马人对古典文化的保持与传播,因为希腊一罗马文化遗产是西方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自早期到罗马时代一直对周边的国家、民族产生强烈的影响,希腊也不例外.在公元前750-前650年间出现了所谓的东方化时代,这一时期的东方各种文明对希腊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