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介传播形式而言,借助新的媒介技术实现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点.通过新媒介手段,向未知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迅速有效的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形式.当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突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借助于与新传媒其强大的力量渗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利用其技术和传播特点使其对我们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平民化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实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各层面对影响也开始显现。平民化思维和新媒介行为的出现是它的两大表现形式也是两大发展动力,从社会结构、媒介行为和个体需求等多个方面寻找平民化传播产生根源,这个过程在支撑平民化传播理论的同时也得到一个新的结论,即社会结构正呈现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参与传播能动性的普遍提高。这种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并行变化成为生态传播环境得以形成的基础,使得基于平民化传播的影响探讨未来传播生态环境的突出特征成为可能,在对于生态环境的探讨中从传播活动的普遍化、信息的专业化和媒介议程的共同设置等角度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理论展望和假说。  相似文献   

3.
手机是一种可以提供定制内容服务,进行精确传播的新兴媒体.它具有交互性、个性化、人性化、传播信息的专门性等一系列顺应"碎片化"时代的受众需求的传播特点,被称为是第五种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媒体虽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由于传播内容、赢利模式和媒介生态上的缺陷,它并不成熟.借鉴博弈论中的非零和博弈策略,手机要稳固其地位,需要在媒介竞争中实行嫁接策略,与其他媒体互利共存.  相似文献   

4.
"用事实说话"是电视述评说理理念的总结.本文从<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单元、独特手段、基本手法三个方面,对电视述评的采制理念进行初步探析,进而揭示出电视媒介传播环境下电视述评独特的说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网络媒介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各高校要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等现代网络手段加强团学工作,让团学工作更加深入学生,以扩大学生的参与率,在增进学风、建设校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高校团学工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宠物,集娱乐、商业、文艺等于一身。媒介融合视阈下,微电影的创作处处充满着"个人化"的创作特点。基于微电影自身的特征以及创作原因,它的"个人化"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制作、传播、内容、形式以及平民化创作等方面上。在"个人化"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微电影逐渐走向商业化、专业化、跨界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媒介技术史和教育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试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从符号、载体、复制方式和传播特征等四个方面来界定一种"媒介技术"。其次,利用这个四维度的"媒介技术"定义,分析了人类媒介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口传、手工抄写、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第三,在教育史和媒介发展史提供的大量历史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提示我们,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记录和表达"事实"的方式,并进而引起了学术探索和教育传播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上海小报是近代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类型,在其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走向平民化,反映市民文化生活,隐寓时政,宣传进步文化,对促进文学繁荣、推动大众文化传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研究近代城市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文学发展等提供了丰富的始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平民化”是九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影视创作倾向,“视点下移”是其根本特征,本文试图从平民化的起源、平民化的创作理念、平民化的美学风格以及平民化的实践中的消极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平民化”电视理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报纸是传播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体现,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西藏传统的报刊媒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本文通过梳理西藏报刊媒介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新媒体发展情况,分析新媒体对西藏传统的报刊媒体形成的冲击和报刊媒体在应对这些冲击时其功能与角色发生的转变。通过梳理这些新媒体冲击和西藏传统报刊功能的转变,以期为研究西藏传媒业如何应对新媒体传播环境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献作为沟通历史学术文化与人们之间的桥梁与媒介,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文献"的传播符号体系中,图像符号具有特殊的传播力,尤其是在学术文化知识的普及传播与大众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华文化的学术知识谱系中,文字符号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图像符号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种现象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学术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子信息化的多元传播时代后,以图像为中心的图像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图像语言手段在学术文献中的运用,采取科学的传播策略,以求真正发挥图像的传播力,紧跟图像文化传播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湛霞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229+231-229,231
校园媒介传播功用的实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媒介素养的培养、信息传播的导向、传播效果反馈机制的建立,大学生在提升处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的同时,以媒介为途径,实现了社会、校园和个体发展的结合,并通过媒介的反馈机制,将媒体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纳入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北京奥运会为事件传播个案,分析比照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电视等众多新媒体在媒介传播过程当中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各媒介受众的特点,还分析了在信息社会当中受众不同媒体组合选择和不同媒介整合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采写力量、版面、传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不可能对天下事逐一进行反映,因此,典型报道就成为新闻报道的有效方法。本文围绕典型报道的平民化视角,从典型、典型报道、平民化典型报道等几个方面来诠释这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来解析,“另类播报”的真正涵义“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等途径,运用超出常规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播送、报道新闻及相关信息内容的活动”。“另类播报”具有不同凡响、时代感强、引领潮流、有悖主流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常利用“另类”主播、“另类”内容、“另类”符号、“另类”媒介和“另类”观念等大胆前卫的手段达到轰动的传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另类播报”在定位时,必须考虑新闻资讯的价值,坚持高尚的文化导向;考虑受众和市场需求,保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传播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2,4(3):117-118
近年来,新闻改革正走向平民化趋势,而且正成为新闻改革的亮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本文从平民化新闻改革的背景说起,追溯了平民新闻的尝试和成功。本文重点就“广播新闻如何平民化”进行了思考,在传播思想、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时间、新闻语言等几个方面作了专门论述,并指出: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媚俗化。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是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传播理论,是媒介的形态、功能、传播内容和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全面融合。高校校报是承栽大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才能更好发挥高校校报对大学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谣言是一种未经证实的新异性信息,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这种人际传播的舆论形式与具有大众传播特点的网络发生着密切联系,并逐步呈现出网际化传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此次“非典”谣言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过程和新特点,并提出了抑制谣言的舆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报纸、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使河南民俗文化的生存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河南民俗文化呈现出传播环境开放化、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内容文本化、传播手段技术化等新的传播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对河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合、演化等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下,人们越来越适应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MP4等阅读方式,信息来源也变得空前广泛,“浅阅读”时代悄然来临.“浅阅读”时代的到来是人们阅读习惯的一次变革,而阅读习惯的改变对媒介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海量信息涌入,各路媒介竞争,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用,吸引受众眼球,成了当下媒介发展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微博客的横空出世无疑顺应了这种潮流,并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下最适应时代的传播工具之一.本文主要从浅阅读时代产生的必然性来论述微博适应浅阅读时代发展的特点,并且从中得出对媒介传播发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