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舆论影响力展开深入研究,先结合广播电视新闻自身的传播力、舆论核心优势等对融媒体时代新闻的舆论影响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重点阐述了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的实施要点,主要包括新闻节目设置发挥本土优势、精心制作优质新闻内容、创新新闻传播方式、拓展新闻传播渠道、提高新闻时效性等,确保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拓展主流媒体传播阵地,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新闻媒体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政治和业务素养也更为迫切.作为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媒体技术和编辑方法,努力对新闻编辑业务进行创新,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这是新闻媒体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之间“眼球争夺”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报道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往往落脚在新闻的比拼争夺上,媒体只有在竞争中胜人一筹才能在众多媒体品牌中脱颖而出,体贴入微的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强化新闻策划意识,打造媒体宣传强势”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务必认真研究的课题。新闻策划是在新闻报道时,把事件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联系,主动地思考,从平淡中挖掘出精彩,从静止中演变出运动,从孤立中衍生出联系。新闻策划应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4.
李国元 《新闻前哨》2023,(22):31-32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结合传统广电媒体资源通道,重点把握传播时效,依靠媒体融合传播优势,拓宽传播渠道,扩充内容呈现样式,提高新闻内容可视度、参考性和服务性,全面提升电视时政新闻在区域范围内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编辑、播报,经常采用短讯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视听当中,一句话、一个短语、一个词组,高度概括一件事、一个呼吁,这是新闻编辑中经常遇到的事。如何把短语新闻编辑做到经典,符合大众心理、符合大众口味、符合播报后达到的预期、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表现形式,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重点,目的在于提高新闻短语、简讯的编辑质量,提高从业者的从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和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分析和研究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广播新闻采访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传统的传播方式需要进行革新,要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提高新闻采访质量,做好节目编辑制作,提高广播新闻的收视收听率,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采访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广播新闻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叶芳 《东南传播》2015,(2):102-104
本文以"老人摔倒"新闻为例,对媒体在该类报道中的新闻框架、媒体审判、沉默螺旋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媒体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职业修养,主动承担媒体责任,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媒的多元化、创新性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与传统媒体进行了积极融合,从而促进了融媒体的出现。在融媒体时代,作为文化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广播电视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新闻采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采编质量、收视率等方面,提高新闻采编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重点分析了新闻传媒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明了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探讨了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途径,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新闻从业人员的目的,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融媒体模式下,新闻的影响力更广,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在融媒体发展的同时,新闻编辑需要承担重要的责任,为此新闻编辑应该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与职业素质,保障新闻的质量,提高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而不论是电视新闻还是报纸、杂志上所登载的新闻,都要依靠新闻工作者的采编工作才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新闻采编工作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获取最有效最准确的新闻材料,并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尽可能多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采编细节的角度着手对新闻采编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事业的迅猛发展,读者对新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新闻质量已势在必行,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策划和准备对提高新闻的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闫明 《新闻前哨》2023,(12):4-6
虚拟数字人运用于新闻传播,可以提高新闻的效率与质量,增强新闻的个性化与差异性,拓展传播的形式与方式,提升受众的观看体验。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失误,还可以提高受众参与感,让用户体验到更具特色化和互动性的新闻报道。目前,相关应用还存在技术不够成熟、用户接受度较差、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虚拟数字人制作流程的规范化,同时要注重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今,媒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受众市场成为媒体的必争之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媒体品牌中独树一帜,为受众所信赖和青睐?这要求媒体在新闻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形象的竞争中制胜。我们知道,新闻和信息的竞争靠的是人才、技术、装备和资金,而新闻策划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胜人一筹的姿态挑战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媒体形象的竞争,媒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则离不开媒体公关的开展。那么,作为服务于媒体市场竞争的两种手段,新闻策划和媒体公关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异曲同工的默契,一种殊途同归的和谐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流行,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传播效率也越来越高。广播媒体在面对信息碎片化浪潮时,媒体从业者们从提高新闻节目的密度、提高内容丰富度、加快播报节奏等方面,抢时效、抢信息量、抢受众。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闻价值缺失、工作态度随意、新闻权威性下滑等诸多问题,为此广播媒体在应对新闻传播碎片化趋势时,要有责任意识,从理论高度解释新闻背后的意义,从而让受众了解事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为新闻舆论工作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能力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近年来,常州日报社作为地方性的...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新闻世界》2012,(8):264-265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完善和新闻发言人专业素养的不足,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和被动的境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目渐专业化,使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弊病被日益放大,如何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政治传播和新闻发布的能力,以及巧妙地利用媒体做到上情下达,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已经从组织化生产转入社会化大生产,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员,新闻事件像戏剧一样跌宕起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后真相时代下,似乎新闻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舆论。由于没有一套适用和规范的审查机制,自媒体信息没有经过审核即发布,假新闻在网络中广泛传播。有的主流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跳过核查新闻这关键一步,导致假新闻持续扩散,从而增加信息的不可控性、易变性,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损害了公信力。因此,严格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高新闻的整合效率,强化新闻公共服务功能,建立新闻事实核查机制,提高受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及时正确地引导舆论,才能重建主流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科学论断,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也为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的宣传指明了方向,为衡量宣传稿件的新闻价值提出了科学标准,深刻揭示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和本质要求。因此,媒体宣传应该在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提高吸引力和公信力,在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提高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贺明华 《编辑之友》2015,(2):102-106
附属医院模式是美国新闻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闻教育新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在做中学”.该理论认为:新闻学院应为社区服务;拓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新闻课程,开展数字与媒介素养教学服务;媒体实验室应引领未来新闻教育改革.为提高我国新闻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学需要改革创新校园媒体,新闻院系需要与社会媒体共建;开展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拓展数字素养课程教学范围;聚合全社会资源,设立文理交叉、跨学科、产学研相结合、面向未来创新的媒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新传媒生态下,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带来了样态丰富的新闻生产,公共舆论场话语权呈现出从垄断走向分化的趋势,主流媒体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危机。主流媒体新闻生产要在守正创新中以“专业”为本,提高生产专业新闻产品和输出专业意见性信息的能力,要创新性地建设和拓宽信息分发平台,实现新闻舆论工作“四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