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关于二语习得中的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研究较多,其实,目的语对母语也会有影响,即目的语对母语的逆迁移,但目前对此语言现象的关注不足。这里主要讨论了这种语言现象及其三种具体表现类型,即词汇逆迁移,句法逆迁移,语用逆迁移,这三种表现类型能较好地解释二语习得者的一些语言变化,进而为新形势下汉语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与语言同时建构的内容与形式一致的过程;而二语习得是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过程,为二语习得中奥威尔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的语言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是应该"学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把语言和人本体存在联系起来,确立了语言本体论。它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而把语言当作存在的建构性力量。海德格尔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他用他的语言本体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王国。但建构性的语言仍然是运思和表达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始终是语言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十年的中国文学语言,是在20世纪文学语言由文言到白话演进的基础上,继续沿着语言的民间口语化、优美典雅化和流行时尚化这三个方向发生着流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选择哪种风格的语言去表达,既是作家综合读者的接受心理、现实的文化生态和经济效益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能动反映,也是作家自身审美趣味的一种隐性反映。  相似文献   

6.
焦虑是对二语学习影响力最大的情感因素,焦虑对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会给学习者带来巨大障碍。导致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原因,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二语学习者克服焦虑。焦虑的克服有助于学习者以积极的心态成功地完成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7.
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习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外语学习都是在课堂里进行的,缺乏自然的语言氛围。如果能营造出良好的目的语环境,将极大地促进外语学习。ICQ网络聊天活动在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方面有极大潜力;但倘若利用不当,也会对语言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ICQ网络聊天活动,以达到为学习者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首先,本文阐明了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区别,指出其区别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其次,在主体部分文章论述了母语的习得与学习同外语的习得与学习环境的不同,导致地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1,习得与学习的目的不同;2,习得与学习的心理活动不同;3,习得与学习的过程不同。第三方面的不同充分证明了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结论:一个语言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学习动用语言的环境,并提出几点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余昱 《教育学报》2004,(6):15-18
语文读写资源开发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具有三个特征 :学校语文习得的语言是书面文学语言系统 ;语言的发展具有层级性 ;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创造语言。为此 ,从学生语言发展的层面上开发读写资源必须精心挑选读本 ;注重语言习得环境的营造 ;关注对学生语言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任何语言风格都要通过物质材料来体现,这些物质材料就是语言风格的表达手段。研究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中存在的风格手段,有助于对语言风格的认识,有助于揭示如何以语言要素为表达手段去构建鲜明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负有语言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语感是维系这二者的纽带,它能够直觉、准确地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雕琢一个人的语感来塑造一个人的心灵、思想和道德情操。它是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独具特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校园流行语是社会语言中较为独特的词语现象,它携带语言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校园语言的舞台,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校园流行语这一文化现象加以分析,带有强势模因的校园流行语言,其传播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注重语法—逻辑的语言哲学思想,是与“在”(“有”或“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语言观要求“在”为意义的根本条件,因此它在考察语言“说什么”之时,已经丧失了语言表达的可能性;而《老子》注重“意象”的语言哲学思想则是与“道”联系在一起,“道”的核心是“无”,这种语言观以“无”为意蕴,因此它考察的是语言“何以能说”,由此彰显出语言的张力。两种不同的语言现引发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探讨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的建构,认为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不论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运用语言的知识,还是教学的语言知识都应被视为是从社会环境的经验中产生的。外语教师的教学的语言知识至少应该涉及关于语言的知识,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理解,以及批判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知识都与教师原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相关。外语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决定了其教学的语言知识基础,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自传应置于外语教师发展中的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是中国聋人使用的语言。手语工具书系统汇辑手语方面的资料,并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阅。本研究意在描述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概况,梳理编纂的特征,并提出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的建议,进而推动中国手语的基础研究,完善中国手语工具书的编纂,最终促进中国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满足聋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修辞的原则是得体,即语言的表达要得体。医疗语言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的书面语以及与患者交流的口语和体态语。医疗语言也应讲究修辞,而所遵守的原则当然也应是得体。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改善医患关系和塑造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语言应简明通俗,准确规范;用语谨慎,注意保密;用语文明,注重礼貌;恰当得体,注重体态语。  相似文献   

17.
一门外语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从简单的语法学习开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母语是学习者接触的第一语言,它是在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而外语则是在母语系统已经牢固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二语言体系,那么如何摆脱母语的影响就成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隐喻反映了语言的内部矛盾和机制:隐喻的产生是语言的需要;隐喻是对语言材料的创造性再利用,是语言的高级发展阶段;它体现了语言的概括性特点,且是一种超常的概括;隐喻填补语言的方法是绝妙的。  相似文献   

19.
To learn a language means actively coming to terms with it. The only means of arriving at an insight into the strategies that a learner uses is through the product, namely his learner languag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learner derives rules from the input and forms hypotheses about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he then tests in utterances. This learner language shows similarities to child language, which indicates that similar cognitive processes play a role in both cases. However, the learner language also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he learner's native language, which means that the two learning processes are not identical. The learner language is not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uence from the base language but by the following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ity, which makes communication possible; variability, expressing itself in the use of different rule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dynamicity, which is implied by the learning process itself as the learner, by stages, approaches the target system; and relative stability, evident in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the uniformity of the process across learners and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terminat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input, instruction can assist the learner in analysing the input and in testing his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20.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权。本文从分析任务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出发,指出任务型教学法模式有利于师生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变化性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