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缘起】在“量长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练习题:一张课桌高80()。面对学生的错误,大家一致认为应让学生逐个去试,就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试”固然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怎么去试?在试的过程中,需不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怎样的引导才是有效的?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既获得了空间观念,又找到了正确答案?面对以上问题,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同一道题进行了研究教学,下面将其中的一个教学过程记录如下,以求教于大家。【案例】题目:一张课桌高80()。【案例1】学生练习时,出现了两种答案:80厘米,80分米。师: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这是一节教一年级学生学翻“前滚翻”的课。教学这节课的是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新课伊始,教师将该校仅有的一张海绵垫放置在操场中央,海绵垫的周围马上便围上了一群啁啁啾啾的学生。按照惯例,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教师应该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教师示范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教科书第80~81页及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2.进一步弄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数的整除”这一章内容。在老师板书课题的同时,请大家首先回忆“数的整除”这一章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学生回忆,教师板书。)师:这些知识只是暂…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即时评价是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活动做出的立即反应,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行为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艺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就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我均是从教师评价语言的角度去观察,也就是,教师运用了哪些评价语言?哪些语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语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看两个案例。【案例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教师…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背景】长期的应试思想,使得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侧重解题能力的训练指导。这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属性是不一致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在基本政治理论的解读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种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懂理论、用理论、更要从心里面信服老师讲的政治理论!于是,我们提出了要进行案例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不能假大空。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理论来源于生活,不是杜撰、不是谎言。因此,案例教学也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首先感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与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不同,其次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总结性的数学语言为数很少,大部分的数学知识要点需要老师自己去把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数学语言究竟怎么样呢?下面是我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案例。【案例1】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7.
【案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到一位老师执教《圆的面积》这一课,为了充分体现课堂是属于学生,他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张巍 《快乐阅读》2011,(20):131-132
【案例背景】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这个主体在英语学习中积极地参  相似文献   

9.
【案例】近日,听一位老师执教作文指导课。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如下三个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正当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时,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曲折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学定向 (出示小黑板,学生诵读 )。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激疑: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   交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上学期我听了两位老师教学“学会尊重别人”一课,他们使用的评价方式引起了我的思考。 【案例一】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连续3个学生的回答老师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第24~26页。【教学重点】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1.复习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和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a+b=b+a(a×b)×c=a×(b×c)。2.师生赛一赛,出示:589×4+589×6,(40+4)×25,学生每人挑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比赛结果,教师获胜。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位校长请笔者去观摩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执教《10的认识》。这位老师创设了很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听课的教师都很欣赏她的上课状态。但是,笔者对她的教学环节进行统计,7个环节中,只有让学生用"摆小棒"来操作完成“10的分成”这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4.
上学期我听了两位老师教学"学会尊重别人"一课,他们使用的评价方式引起了我的思考。【案例一】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连续3个学生的回答老师都不满意。教师失望地摇摇头,学生黯然坐下,教室里一片寂静。教师无奈地启发,终于有学生揣摩到了教师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描述】张老师执教《坐井观天》时,请一名学生将“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板书在“小鸟”的旁边。学生板书时,教学流程继续进行,谁也没有注意学生写在黑板上的四个字。“大家看看,这两个‘无’字有何不同?”张老师指着刚才学生板书好的“无边无际”问大家。我一看,咦?这两个“无”字没什么不同啊!这个字才四画,每一个笔画不是都交代得很清楚吗?哪里错了?  相似文献   

16.
【案例说明】之所以记下这个案例,是因为它让我感觉到了一些别样的价值。在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不知不觉地显示出来了。由于学生完全没有相应的语法基础,因此教师只能遗憾地用其他的方法进行点拨引导。假设学生有相应的语法基础的话,我想这次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让语法理论和语言实践相融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①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②促进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的提高;④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具准备】幻灯片10张、录音机一台、轻松愉快的音乐磁带一卷。【活动方式】伴随音乐声,教师用幻灯出示题目,学生进行抢答。【教学安排】上课铃一响,教师即播放音乐。通过悠扬入耳的音乐声,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激发他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交际原则。这就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更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来用,从而彻底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小学阶段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听懂相关熟悉的话题,并能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一节圆柱的认识展示课,这节课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敢于打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课,不仅用活了教材,还让课堂充满灵动。现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片段一】兴趣产生灵动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猜想)谁知道老师要用这张纸做什么?(学生很惊奇,纷纷猜测)生1:老师您要用这张纸写字!(教师摇头)生2:老师您要在这张纸上画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背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又可爱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我们却还能看到这些小学生好玩好动、自控力差、个性张扬的天性。因此,课堂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意外"总是防不胜防地发生着……【案例描述】"Miss Zhu!Let me try!""Miss Zhu,give me a chanc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