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是“润泽生命.开发智慧”,它的确立是基于如下理念:学校是精神感召的教育场所,成就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老师,从而提高每一个生命质量,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润泽生命”需要“开发智慧”,“开发智慧”是为了更好地“润泽生命”。学生的生命需要润泽,智慧需要开发,教师的生命同样需要润泽,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3.
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可不少孩子却说活得“没意思”、“烦死了”,有的甚至轻生。为什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给一些人带来了心灵的空虚和对生命意义的茫然?为了帮助父母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使生命呈现出灿烂的色彩,我们请德育专家马兰霞老师给我们开“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关注孩子生命的需要和发展,使家庭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个体生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贯穿人的一生。从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看,家庭教育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河南省郑州市生涯教育课程研究团队在建构家长课程的过程中,参考“三生教育”和“四生教育”理念,将生涯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拓展并概括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和生长教育的“五生”教育,并通过实施“五生”课程,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探索家教方法,构建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求 ,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教育固然传授知识 ,但知识只具有工具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 ,将智慧融入生命 ,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 ,即使再多 ,也只是外在的牵累 ;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 ,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① 所以 ,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一、学校教育应关注完整的生命人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 ,既具有自然生命 ,又具有超自然的价值生命 ,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与生命的关系探析教育的适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的思考离不开对生命的求索。教育活动的生命性、实践性和面向未来性决定了教育需要适度智慧,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的实践艺术。通过对教育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思考,由教育的生命性、实践性生发出教育的适度智慧问题,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与教育内容或中介这三个方面谈寻教育适度智慧的内在依据。在当前,“教育的适度”需要“改革的适度”来保障: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要“破立有度”;在变革的速率控制上,要“疾徐有度”;在改革的关系把握上,要“收放有度”。也就是说,适度智慧不仅需要理论思考,更需要在实践中体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追求幸福生活需要人的各种智慧,而教育是通过知识促进人智慧发展,提升人智慧力量的活动。但现实的教育并不必然指向智慧、通达幸福,大量背弃智慧和幸福的教育实践活动,阻隔了人们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生活的愿望。为此,教育要回归生命智慧,在“转识成智”中收获幸福;提升智慧力量,通达幸福;追求智慧人生,得享幸福。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学的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爱智之学。教育学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生命状态,关注的是师生在教育生活中显现的教育智慧,即如何促使他人和自我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智慧。教育学智慧不同于教育智慧,教育学的智慧就是关于“教育的智慧”的智慧,是把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作为热爱、追究、拷问、批判和反思的对象。教育学智慧的本质是对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的反思和系统化。教育学的智慧产生了特有的力量,表现为理解力、反思力、想象力、转化力、创造力等。教育学的智慧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来自于“置身式的爱”这样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来自于对教育生活经验与细节的敏感与体悟。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故乡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魏红卫 《教育探索》2012,(1):131-132
近些年来,青少年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自杀或他杀等极端行为屡有发生,使得“生命教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孝道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情伦理,它体现出的是一种最真切的对生命的关怀,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生命价值观.在孝道中虽然没有生命教育的概念,但无论是“孝”字中的意蕴、孝道观念,还是孝道教育,无不充盈着生命教育的思想和智慧,它对我们当前进行生命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家庭教育研究的四个阶段与家庭教育研究课题选择的重要性所谓家庭教育的研究课题 ,实际上是指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家庭教育研究作为一种过程 ,与教育科学研究和其它任何科学研究过程一样 ,都需要经历“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研究”和“总结整理”四个阶段。1 “提出问题”阶段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所要从事的家庭教育研究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2 “制订计划”阶段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考虑需要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和经过怎样的研究步骤。3 “实施研究”阶段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的要求去收集资料 ,为获得…  相似文献   

12.
李姝 《语文新圃》2009,(11):46-48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它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核心.教育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为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在过程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实践智慧作为能力“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  相似文献   

14.
追求生命智慧:让教育踏上幸福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劳动创造的果实、生活总体的平衡和人生美好的状态;智慧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幸福之源;追求生命智慧既是教育的本性,也是教育通达幸福的中介。“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这个链条不仅保障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样式,而且保持着人类文明的高度以及人性的和谐、优雅与美好。现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弃智化”现象,严重地干扰、阻隔了人类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的可行性。由此,我们需要对教育实践进行必要的检讨、修正与改造,引导教育追求生命智慧,使其踏上通往幸福的大道。  相似文献   

15.
西方生命教育工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死观教育,包括“关于生死的教育”和“为了生死的教育”。前者是知识性学问,后者是生活智慧。人生在世须务本求实、积德行善、追寻生命的社会价值,我国这种传统的道德文化观导致我国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生命的长久与安宁,重在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空前深刻而广泛的。仅就“教育”概念本身而言,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提到的“教育”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大教育概念了。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从纵的方面来看,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来看,是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式的、从属性的教育,那么现代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大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四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中有着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量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抓好婴幼儿的早期也是关键期的家庭教育是提高一切教育水平的基础;同时在后来的各种学校教育中也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这说明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前,家庭教育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进一步突出家庭教育的地位,加速家庭教育科学化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个智慧传递的过程,更是一个引领生命成长的过程,生命化的教育时时处处需要爱的引领、提点与指导,需要激励相伴。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领受角色任务,我们必须意识到位,不懈探索。惟其如此,才能真切感受到教育应有的智慧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