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上海高校2001-2012年的国际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上海高校及其各学科的国际合作论文数、国际合作率、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国际合作指数、相对引文影响力等进行分析,探析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产出和影响力。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国际合作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最多,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率最高;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影响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上海高校的城乡规划学、心理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地质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林学、天文学等54个学科的国际合作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建筑学、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护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6个学科的相对影响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析上海高校基础研究产出的规模和影响力及其在国内和世界上的相对位置,本文尝试从科技论文这一基础研究的主要产出形式出发,通过国际比较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对2005-2009年上海高校被收录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的分析,得出上海高校和上海高校各学科论文的活动指数(AI)、吸引力指数(AAI)和论文相对引文影响力(RCI)等指标。结果表明,2005-2009年上海高校科研开始以内涵建设为主,已经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但整体科研产出的影响力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5个学科的活动指数、相对吸引力指数、相对影响力都小于1。最后,对上海高校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中国"985工程"高校和AAU作为研究对象,从群体整体水平和学科水平两个层面对2002-201 1年"985工程"高校和AAU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活动指数和相对引文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85工程"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AAU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有显著差异。"985工程"高校学科之间的科研实力有明显差异:工科和理科是"985工程"高校的活跃学科,人文社科是"985工程"高校的低活跃学科;生命类和人文社科是AAU的活跃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和农业科学是AAU的低活跃学科;"985工程"高校22个学科的论文影响力较低,与AAU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4.
国际合作论文是高校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绩效指标。本研究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与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A&HCI)三大数据库收录的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数量、被引次数、国际合作率、主导率、国际合作指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比重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合作广泛,主要合作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与密西根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发表的论文最多;不同学科之间国际合作活跃度有明显差异,遗传学、电子通信、免疫学、神经科学和肿瘤学等学科的国际合作最活跃。  相似文献   

5.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产出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国际论文为科研产出指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1997-2006年间的科研产出规模和影响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我国研究型大学近10年科研产出数量增长近5倍,产出影响力持续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拐点与"985工程"重点建设时间节点基本一致。我国发表在影响因子最高的25%期刊上的论文,其中50%由"985"高校完成。但我国各层次高校科研产出影响力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掌握学科在全球所处的位置,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前提。本文对2000-2012年C9高校和日本、英国、美国研究型大学群体的学科论文的产出规模、被引比重、活跃指数和相对影响力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C9高校日益重视学科的质量建设,论文的增速明显放缓,而被引比重和影响力指数上升明显,已有7个学科的论文活跃指数和10个学科的论文相对影响力指数超过世界平均值,主要集中在工科和理科,呈现出对世界一流学科的追赶态势。C9高校学科整体实力接近日本的11所研究型大学(JRU)群体,但与英国罗素教育集团(RG)、美国大学联盟(AAU)等世界名校还有明显的差距,为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SSCI、A&HCI数据集,以"双一流"中42所"一流大学"与香港10所高校2009-2018年的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两地科技合作的趋势、集中度、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地高校科技合作呈上升趋势,产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8%;科技合作的机构集中度较高,资助基金集中于内地基金,聚焦电气与电子工程、材料科学及交叉科学等领域合作;香港主要高校的合著论文数、总被引次数和h指数明显高于排名前列的"一流大学",而这些"一流大学"的篇均被引次数(CPP)和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整体上高于香港主要高校。研究还发现:通过合作,两地高校的论文质量均得到提升,"一流大学"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985工程"高校论文产量最高的学科(首位学科)为对象,以InCites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相对产量和相对引用两个指标对1998-2012年间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首位学科的布局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985工程"高校的首位学科发展相对稳定,集中分布在化学、物理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四门理工类学科。从首位学科论文产量和质量的演变来看,传统首位学科以降低论文产量、提升论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为主;新进首位学科以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发展路径为主。也有部分高校的首位学科存在特色消失、质量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985工程"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的ESI数据库的数据表明,39所"985工程"高校进入ESI的学科在全国高校进入ESI的学科中比重已达40%以上。借助ESI数据指标,分别从世界影响力学科、世界一流学科、潜在优势学科和临界影响力学科四个方面对我国"985工程"高校的一流学科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985工程"高校已有373个学科达到世界影响力学科水平,有53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有32个潜力值大于0.9的优势学科和24个临界影响力学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的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FWCI)和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CNCI)是衡量基础研究质量的较好指标。与全球一流大学群体的美国大学协会(AAU)、澳洲八校联盟(Go8)、罗素集团(RG)相比,代表中国大学最高水平的C9高校,在论文规范化影响力上差距较大。虽然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的论文产出差距在快速缩小,但面对"跟班式科研"的质疑,我国一流大学应该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质量,并在实质性国际合作、质量评价导向、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利用Web of Science平台和InCites科研分析工具,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合作的科研现状统计,以协同产出论文为切入点,分析及计算比较2009-2018近十年间哈尔滨工业大学独著、国内合著、国际合著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ESI优势学科的工程学、材料学相应论文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从提升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的角度分析国际合作发挥的作用,并就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这三个维度,基于1981-2013年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信息,以非C9的“985工程”大学以及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为国内参照样本,以美国IVY大学和澳大利亚Go8大学为国际一流大学参照样本,就我国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体分析发现,我国C9大学在基础科研生产力的三个维度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与IVY大学和Go8大学相比,尽管C9大学呈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但在基础科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力方面差距仍然明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艰巨.分学科分析发现,C9大学22个学科基础科研生产力状况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IVY大学存在很大差距.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空间科学、物理学等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国家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C9大学的学科影响力长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相对于IVY大学和Go8大学在优势学科影响力上的稳定状态,C9大学优势学科影响力的波动较大,在未来学科建设工作中,需特别重视优势学科的保持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发现,我国高校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SSCI论文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发表的数量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985工程"大学是高校SSCI论文发表的主力.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高校也基本是主体.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各学科SSCI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各校社会科学SSCI论文的发表呈现不均衡状况.1982年我国高校开始发表国际合作SSCI论文,2002年后国际合作论文的增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4.
国际学术合作状况反映了一个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生产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以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案例,分别从国际学术合作的规模系数、强度系数、主导系数、质量系数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现状,探讨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学科在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塑造主导地位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在国际合作成果产出能力、构建优质合作关系方面表现相对不足,已经形成了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科,但整体上与同领域国际顶尖学科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学术合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四种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自2003年到2015年,"985工程"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的数量成倍增加,一批大学的国际排名明显提高。在科研产出规模指标上,有十多所"985工程"大学已经进入世界百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分学校的SCI和SSCI论文数已经超过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位居世界前列;在重大原创性成果指标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表现已经接近世界百强大学的中值,基本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在高水平师资指标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百强大学的门槛水平,能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上海市高校学科通过学科映射进入Incites数据库中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其国际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创设性地实现了国际与国内学科评价体系的对接。研究发现,国际引文排名和国内学科排名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两者排名指标存在差异;对上海市高校学科ESI总引文数贡献最大的学科相对集中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临床医学等学科;从总引文数上来看,上海市高校已经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纺织科学与工程等若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入全球前列;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是目前上海市高校学科的软肋,影响力较弱。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市高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术活跃度比较高的学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对活跃度较低的薄弱学科的扶持。  相似文献   

17.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模型,对1999-2009年获评的108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学科分析、地区分析和单位分析及动态研究。从学科门类看,工学、理学和医学获得的优秀论文数量最多,管理学、哲学和军事学最少,反映我国学科之间发展并不平衡。从一级学科看,自2005年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科研广度在逐步增加,科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北京、上海是我国科学研究的核心地区。论文数x和获得x篇论文的单位数yx存在一定的幂反比关系,即服从Lotka分布:f(yx)=0.17/x0.85。前10名单位获评的论文数量达论文总数的一半,我国的核心科研单位已经初步形成,"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平均获得的论文数量明显高于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相似文献   

18.
根据ESI数据库2002年至2012年的数据,对C9高校和美、英、澳研究型大学群体ESI前1%学科的论文产出规模、影响力、学科结构等进行分析得出:C9高校的科学研究产出规模已超英、澳大学群体,学科影响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发展速度很快,且学科影响力发展速度高于规模发展速度.C9高校学科结构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差异较大,学科结构不均衡,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生物、医学、空间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9.
"985"高校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EDD(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评选中获得了其中的764篇,覆盖了11个学科门类及下设的69个一级学科,并在绝大多数学科NEDD评选中占据优势地位,甚至垄断了6个一级学科全部的NEDD。"985"高校NEDD占总数的59.73%,是产生NEDD的主力军,39所"985"高校之间获得的NEDD数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不是所有"985"高校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1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高校来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既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逻辑起点。高水平行业高校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数量占到其中的1/3,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